程志偉 楊亞科 呂玉新
【摘? 要】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目前,環境監測機構在數據質量方面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問題。尤其是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在發展初期還存在著監測用房短缺、時間記錄混亂、儀器設備不足等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監測數據的質量。論文在正確認識存在問題的同時,從實驗室布局、儀器設備配置、樣品現場測試及采樣、運輸及流轉、檢驗分析等環節提出了質量控制的要點和細節,以保證環境監測全過程處于質量控制之中。
【Abstract】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s the basi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rganizations. At pres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rganizations still have some cognitive problems in data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rganization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monitoring rooms, confusion of time records and insufficient equipment, which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data. While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details of quality control from the aspects of laboratory layout,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sample field test and sampling, transportation and circulation,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etc. , to ensur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under quality control throughout the process.
【關鍵詞】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全程序控制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quality; full program control
【中圖分類號】X830.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8-0082-03
1 引言
對于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的檢驗檢測機構而言,無論是社會環境檢測機構,還是各級環境監測站,對外發出的監測數據和報告就是其向社會提供的產品。這種產品質量的好壞,是由監測數據的質量決定的。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日常的環境管理和社會交往中,人們習慣上依據其監測數據和報告來判定攻堅戰的主攻方向。只有那些質量過硬的監測結果,才能為我們認識自然、管理環境、治理污染提供決策依據和行動指南。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境監測數據起到了引領作用,客觀上為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行為指引著方向。而一旦數據質量有缺陷,或者監測數據錯誤,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攻方向就會跑偏,甚至背道而馳事倍功半,這種錯誤的數據比沒有數據更為可怕。
2 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生態環境廳每年都聯合組織或單獨組織過各種有關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督檢查,新鄉市生態環境局每年也要對入圍承擔新鄉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數據質量的抽查,對數據質量有較大問題的監測機構不予認可其監測數據和監測報告,問題特別嚴重的機構會被立案處罰,直至撤銷其證書。環境監測機構的數據質量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多部委的重視,每年都會聯合組織專家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進行“雙隨機一公開”的專項檢查。所以說,環境監測機構質量控制方面的問題亟需引起重視。
2.1 監測用房短缺
基本的檢驗檢測用房是保證監測數據質量的前提條件,但在實際檢查中卻發現規模小的檢測機構在檢驗用房方面的問題非常多。有的把氣相色譜、原子熒光、液相色譜、原子吸收這幾個大型儀器放在同一個實驗室中,相互之間難免會有干擾。有的因為房間少索性把天平、分光光度計都放在理化實驗室中,對天平和分光光度計的精度都有影響。有的資質認定證書附表中有土壤、固體廢物類的監測項目參數,要么沒有土壤、固體廢物專用的風干室、制備室、前處理室,要么就是土壤與固體廢物合用一套風干室、制備室、前處理室,諸如此類現象嚴重影響數據質量。
2.2 時間記錄混亂
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要求》中,對記錄信息的充分性、原始性和規范性有明確規定,主要是保證能再現環境監測的全過程。原始記錄中,如果采樣時間、分析時間只寫幾月幾日,就很難識別樣品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要求,因為如pH、細菌總數等項目從采樣到分析時間是以小時計數的。有家公司的環境空氣采樣原始記錄顯示7月17日16: 20對非甲烷總烴采樣,所附圖譜的分析時間則是15:51。有家公司的噪聲監測原始記錄顯示某兩人在6月20日10:23至10: 53進行廠界噪聲測量,另一份記錄上同樣這兩人卻在同一天的10: 30進行廠區內非甲烷總烴無組織采樣。
2.3 儀器設備不足
檢測機構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儀器設備,否則無法滿足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做廢氣超低排放的煙塵采樣儀器只有1臺,而技術規范上的質量控制方面要求同時要進行空白樣的測定,1臺儀器怎么做?環境空氣采樣器不足4臺,而無組織采樣要求企業的上風向1個點、下風向3個點同時采樣,怎么辦?有的檢測機構在任務來的時候,臨時去其他機構借用監測儀器設備,這是不允許的。有測試土壤的資質,卻連測試土壤必備的定位終端也沒有,怎么精準定點采樣?
3 質量控制的細節要點
生態環境監測方面的數據是我們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評估污染治理成效、評論環境管理決策的基本依據,我們的質量控制應該涵蓋樣品的采樣、運輸、保存、測試等各個環節,以使其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3.1 場所環境的質量控制
檢測機構的檢測場所環境條件應滿足檢測技術規范的要求,起碼應采取措施確保實驗室的內務良好,必要時制定專門的工作程序。對影響分析檢測質量的區域加以控制,限制人員隨意出入或使用上述區域。將不相容活動的相鄰區域進行有效隔離,將不同機理的大型儀器分開房間放置,防止污染源的帶入或相互間的干擾。
化學分析、試樣制備及前處理等場所應具有采光良好、有效通風和適宜的室內溫度,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濺出物或揮發物引起的交叉污染。分析樣品、標準物質、化學試劑存放區應滿足其所需的保存條件,在冷藏和冷凍區域保存時,應定期對溫度進行監控并做好記錄。當需要在實驗室外部場所進行取樣或檢測時,要特別注意操作環境條件,并以作業指導書的形式做好現場相關的記錄規范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痕量分析與常量分析必須分別在獨立的房間進行,使用完全獨立的實驗室設施。
3.2 設備器具的質量控制
量值溯源是保證監測數據質量的有效手段。在選擇儀器設備檢定或校準的機構時,要結合對方的資質、信譽、能力進行綜合考評,決不能只考慮報價不考慮質量。對于檢定或校準證書,檢測還應當進行確認,以核查其檢定或校準的結果是否滿足給定分析方法的要求。
儀器設備在2次檢定或校準期間,必須制定檢定或校準儀器的期間核查程序,保持儀器處于良好狀態。實驗室應根據儀器設備的特性、使用頻率和操作環境,制定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周期,一般3個月或6個月要做一次期間核查。
定容器具重復使用前必須徹底清洗。如果條件允許,標準品和樣品提取用的玻璃容器應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污染;避免使用過度刮擦或者蝕刻的玻璃容器;所有的玻璃器具、試劑、溶劑和試驗用水都應通過空白實驗來檢查是否受污染。
3.3 采樣現場的質量控制
在開展現場采樣或測試前,必須根據該項任務的要求,制定本項目的監測方案或采樣計劃,明確各個監測點位、需要監測的項目、所用的分析方法、現場監測頻次等內容。檢測機構往往認為采樣最簡單,派出去采樣的也往往是單位內部技術水平低的人。殊不知,采樣現場的技術含量并不低。
為獲得代表性樣品,應熟悉氣候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例如,噪聲監測就要求在無雪無雨且風速小于5m/s的氣候條件下監測。采樣容器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水樣的容器包括硬質玻璃瓶、聚乙烯瓶(桶)2種[1],其中玻璃容器能夠吸附金屬,而聚乙烯瓶則能夠吸附有機質、磷酸鹽等物質,所以在水質采樣時,首先要對有機物進行分裝樣品。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項目帶有特殊性要求,例如,油類采樣需要使用專用的采樣器,否則會直接導致誤差的出現。采樣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有:
一是未按照監測項目的不同把水樣分裝在不同容器中,灌一塑料桶水就算完事;二是現場未加保存劑,認為回去就分析了不用加保存劑;三是采樣口或采樣孔所在位置不適合采樣,或者未按照規定進行規范化設置就擅自采樣;四是不核查企業生產工況就直接開始采樣,半停產甚至停產狀態下盲目采樣;五是采樣原始記錄上沒有讓企業負責人簽名確認,企業對采樣的真實性存有異議;六是未保存采樣過程的視頻資料,不能有效證明采樣過程準確無誤;七是在水平管道采集顆粒物,違背了應優先選擇垂直管道的規定;八是忽視自身安全防護,如采集醫院廢水時,未戴乳膠手套;九是監測廢氣時未戴安全帽,使人身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脅。
監測人員在打開廢氣的采樣孔前,一定要了解煙道內是正壓還是負壓狀態。如果是正壓,在開啟時操作人員切不可面對采樣孔,以免被高溫含塵煙氣傷害。插入采樣管后,要立即用耐溫布堵好;若是負壓較大,測孔打開后會產生刺耳的嘯叫聲,操作人員要戴好護耳罩。采樣孔要隨時用耐溫布堵好孔隙,以防空氣或物品被吸入煙道中而影響監測結果或造成其他損失[2]。煙氣的采樣忽略了連續3個樣品、煙氣總量大于1m3的要求,只采集1個即時樣品是不符合采樣技術規范的。
在做土壤或固體廢物采樣時,沒有使用地理信息終端定位儀器精準記錄采樣的位置,導致無法溯源采樣點位。采樣中未保存土壤點位四周及采樣位置坐標的照片,無法核實土壤采樣點位距離村莊、大路必須大于300m的要求。由于未明確土壤采樣的量,現場采樣人員隨意性很強,土壤的采樣量要么很多,要么很少,都會影響數據質量。
現行的GB 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關于噪聲測量值與背景噪聲值相差小于3dB(A)時的有關規定。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較困難。背景噪聲不測量,顯然不合乎技術要求。這種情況下,可另找一個不受被測聲源影響,且其他聲環境與測量被測聲源時保持一致的地點測量背景噪聲,其主要目的是在被測聲源無法停機的情況下,測得盡量接近真實的背景噪聲。
3.4 樣品流轉中的質量控制
現場采集到的樣品,應該根據不同種類、不同項目采用合適的保存方式,需要低溫冷藏的必須加帶車載冰箱,泡沫箱中加裝幾場冰的做法只能應急,不合規范。時間一長,泡沫箱中的冰就化了,溫度很難保持在需要的刻度。應采用適當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條件運送現場采樣的樣品,要有足夠的防碰撞、防破碎、防光照、防變質的措施,運輸的起止時間要記錄到幾點幾分。送樣數量應視檢測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定,應不少于檢測用量的3倍。
樣品管理員在接收樣品時,應認真檢查樣品的包裝和狀態,若發現異常,應與檢測客戶達成處理決定。如若樣品已經超過保存期限,應拒收樣品,并在樣品流轉單據上注明原因。如若樣品流轉過程中不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也應當拒收樣品。對樣品進行編號登記,加唯一性標識,標識的設計和使用應確保不會在樣品或涉及的記錄上產生混淆,保證不同檢測狀態和傳遞過程中樣品不被混淆,并注意包裝材料和標識對樣品造成的潛在污染。
3.5 分析測試中的質量控制
實驗室在分析測試樣品前,應首先核查樣品的保存期限、盛裝容器、樣品量等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其次應確保在樣品的保存期限內完成分析測試,還應對接收到的實驗室樣品進行預處理后混勻,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縮分后獲取分析樣品。分析樣品的量一般應滿足檢測、復測或留樣的需要。如果需要測量不確定度評價的樣品,應增加分析樣品數量。分析樣品的制備應在獨立區域內進行。
分析測試中使用的標準曲線應通過作業指導書規定其間隔時間,如果不是現場同時制作的標準曲線,有必要進行中間點校準[3],以確保標準曲線的適用性。在檢查中發現,有一家公司在硫化物分析原始記錄顯示,標準曲線是2020年9月份制作的,而在2021年3月9日測試水樣時仍使用該標準曲線,間隔時間過長,且未做中間點校準。
樣品在實驗室內部流轉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受到污染,應與其他潛在的污染源隔離開來,避免外界污染物對樣品的污染。如果被分析樣品是自然存在的,那么低含量的殘留就難以與自然含量相區別,報告出結果時,需要考慮本底值的大小。所有儀器設備上保存的分析圖譜,都應打印出來由測試人員簽字確認,隨同原始記錄一并保存。
3.6 編制報告中的質量控制
報告編制人員收到實驗室的原始記錄后,首先應對各個項目的測試值進行比較,看看是否合乎測試數據之間的邏輯,因為畢竟實驗室每一個具體的人所做的分析項目是單個或少數幾個,編制報告時拿到的則是所有的監測數據,既有前期采樣現場測試的,也有后期實驗室測試的。其次是檢查各類原始記錄的有效性,不合規范的要退回給分析測試人員。再次是檢查從采樣到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最后是編制質控數據統計表,對本項目的質控情況作個小結。
3.7 簽發報告時的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報告是由授權簽字人最后把關的,重點要審核報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數據邏輯有無問題,尤其是對畸高、畸低的數據要重新復核一遍。當客戶提出要對監測數據是否符合某個環境質量或污染物排放標準作出明確判定時,要重點審查實驗室所用的分析測試方法與環境質量或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給定的方法是否一致,檢測項目是否完全覆蓋標準中給定的監測因子。如果監測因子沒有完全覆蓋,只能做出本次監測的因子與標準中限值是否符合的判定。
4 結語
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必須放到重要議事日程來抓[4],讓每一個監測人員都樹立質量意識,每一個環節都有質量控制措施。只有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我們的監測數據質量才能讓人放心。
【參考文獻】
【1】呂波.水質環境監測中樣品采集及保存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45(7):138.
【2】劉雯元.淺談污染源廢氣監測中樣品采集的質量控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24(1):145.
【3】徐欣.淺析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質量管理[J].廣州化工,2014,42(7):154.
【4】張明智.談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3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