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媛

魏麗容(榕容堂創始人)
“品茗茶,賞名畫,秀旗袍,公益行。”
榕容堂、“東方藝韻”品牌創始人魏麗容說,如果要用語言詮釋她這么多年所做的事業,那么這句話最為貼切。當前,“東方藝韻”品牌矩陣包括東方藝韻書畫苑、東方藝韻旗袍協會和東方藝韻扶貧助困公益服務中心等。
走進東方藝韻,隨處可見名師佳作,簡單而雅致。魏麗容見到我們進來,十分親切地說:“來,我們先喝茶!”
對于茶葉,魏麗容可以說是如數家珍。在她看來,茶葉,就像是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提及對茶葉的喜愛,她就像打開了記憶的匣子一般,侃侃而談。
還是在童年的時候,魏麗容就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深深地愛上了茶。“我出生在軍人世家,爸爸是軍人,他從部隊回來后就當了茶廠的廠長,我的童年就在爸爸的茶廠里長大。”
魏麗容祖籍山東濟南,但生在寧德、長在寧德,那里盛產的茶葉品種多,茶味肆意飄香。小的時候,她在爸爸茶廠里面總會問:“這么多的茶我們賣到哪兒去?”爸爸告訴她,要一車一車運往福州加工上茉莉花,再銷往北方市場。
后來,為了賺錢養家,也為了傳承這份對茶的特殊情感,魏麗容與哥哥于1992年來到了福州,辦起了茶樓。“寧德到福州距離遠,進一斤茶葉回去要幾百塊錢,成本對于當時的我們而言太大。我們就化整為零,開茶樓,一杯一杯經營。”
依靠銷售“天福牌”烏龍茶,她賺到了第一桶金。慢慢地,魏麗容看中廣州市場的廣闊,便和家族成員一起到廣州芳村去做批發,把綠茶大量銷往廣州,通過廣州再銷往全國各地。
再后來,魏麗容機緣巧合又進入了福建坦洋工夫集團工作。那時候,她時常奔波在一線,不僅做茶藝培訓,還跑營銷,大力開拓新疆、山東、江蘇、浙江以及廣東等國內市場。
“一位女性從事這樣一份職業是很幸福的。”在茶葉行業,魏麗容一做就是30余年,在她眼中,不管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都是生活的底色。
文人墨客偏愛茶,如白居易飲茶可以“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蘇軾煎茶能夠“自臨釣石取深清”。民間百姓也能借一盞粗茶,忙里偷閑,不亦樂哉。
而在魏麗容這里,茶更能廣交天下好友。恰逢2009年,歷史文化古街福州三坊七巷想要吸納知名品牌入駐,魏麗容與福州東方書畫社社長一拍即合,在三坊七巷開辦了當時規模較大的東方茗紅文化藝術沙龍展示中心。
也是在那個時候,魏麗容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于是決定創辦自己的品牌。榕容堂便于2010年誕生,過了兩年,她又注冊了“東方藝韻”,想要將閩派文化發揚光大。
隨著知名度打響,在幽幽茶葉香里,東方藝韻書畫苑展出的國畫愈發受追捧。如何將藝術家的價值最大化?這是魏麗容每天花心思反復琢磨的問題。
后來她想到,藝術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于生活。于是,她便大膽地將國畫延伸到生活中,在抱枕、旗袍、酒杯、扇子等生活物品中加入了名師大家的作品元素。“我既能夠做藝術家的品牌推廣,又能做出很漂亮的產品。”魏麗容對于藝術推廣甘之如飴。
就像魏麗容所言,和藝術家交流時間久了,就會感染到他們的情懷。因此,魏麗容又在2015年5月成立了東方藝韻女子旗袍學院,想要用行走的藝術來傳播傳統文化,“穿上繪制了國畫的旗袍,一靜一動去展示中國藝術,該有多美”。
十年間,魏麗容殫精竭慮,親力親為,主辦或參與承辦書畫等多種藝術展覽、旗袍華服秀等活動數百場,影響越來越大。

“我的公益事業是無所不在的。”魏麗容直言,她的心愿就是要把公益事業做好。
魏麗容說,她做公益事業有兩種心態。一是用愛心傳承愛心:“背井離鄉來到福州,頭看別人天,腳踩別人地,有很多的貴人幫助我才有今天,他們只需要我把這份愛傳承下去,幫助更多弱勢群體。”二是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慈善隊伍:“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我個人的力量非常渺小,所以要想做好公益事業,我就以商養公,以公促商,并且感召更多的朋友共同行善。”
為了讓公益事業更加系統化、專業化、持續化,魏麗容于2018年7月注冊了東方藝韻扶貧助困公益服務中心,并于2018年11月正式啟動。這是一家致力于為鄉村地區的大學生提供基礎教育幫扶,助力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關懷貧困母親、開展健康救助、促進女性創業就業等公益慈善項目的公益機構。
據介紹,成立以來,愛心企業家們慷慨解囊,發起了“助力大學生”公益項目活動,開展了貧困大學生關懷、陽光入學、快樂創業等系列公益慈善項目,順利實施了對福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柘榮縣的一批特困家庭大學生全程的助學活動,且慈善隊伍正不斷發展壯大。
“我余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借助這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將各方資源鏈接起來,感召更多的人,把公益事業做好,把中國故事講好。”魏麗容懇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