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長征學校 貴州 遵義 563100)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育要求更加嚴格,很多學生在高年級解題的時候,會出現錯誤率增高的情況,影響數學成績,基于此作者對所教高年級學生解題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提出幾點解決對策,通過此方法把錯誤資源轉化成寶貴的農村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1.3 知識負遷移導致錯誤記憶。農村小學在教學高年級分數除法計算是在四則運算之后與分數乘法計算之后進行的,這樣學生有了小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內容,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因此學生在進行分數除法計算的時候,就很容易出錯。如最簡單的35-19=14,學生并覺得合情合理,找不到錯誤的原因,進而教師在詢問學生為什么算錯時,學生也表示不知道為什么這么計算。此類錯誤經常出現,經過作者認真對比分析,發現學生是根據5+9=14聯想到的15-9=4。此類錯誤不是知識沒有掌握,而是出現了記憶錯誤。
2.1 合理使用教材,優化練習內容。教材作為教學的參考,其中的練習題與例題都比較經典,特別是小學高年級階段,以高年級分數除法為例,在乘除法的鋪墊下教授的分數乘數法知識綜合性較強。作為農村一定要記住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知識的傳輸,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學生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可發現,多數學生對此部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好,以至于即使到了六年級,還有解題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不只有學生對教師教授的知識點不扎實,還有就是從低到高年級對知識點的關聯度不足。如教師注重算法,卻不講解為什么這么算,即算理不明確。如果將分數除法的運算分為四個層次:從最低的直觀理解到形式理解各有不同。而教師對高年級學生運算的教學雖然注重理解,但是也只達到抽象理解的水平。課中教師通過語言、算式判斷除法計算的合理性,卻缺少邏輯中的說明。此表明教師教學專業性還有待提升。
這樣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時,還需對練習題目進行優化選擇。并在算術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代數思維,這并不是單一的數學思維。利用算術中的一般化,如運算法則的思考、模式都對數學問題解法的探求。小學階段的計算問題比較簡單,計算題型有口算、解方程、簡單運算等。在具體的題目中容易出錯的地方不一樣,所以作為農村教師,要讓學生在練習中糾錯進而掌握算理與方法。合理的練習助學生更快發現錯誤,進而找到錯誤規律,科學歸類。教師可在課中實施精講,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強化練習不是單一知識的堆積,而是依據主次有層次的訓練。如面對復雜性、綜合性強的內容,即算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類的習題,則需要學生在其中分析、提取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再進行綜合強化訓練。
2.2 分層教學,個別指導。數學教學一般是將知識點放置在多種、復雜性強的問題情境中,或者在一定活動背景中,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豐富的理解,同時結合自己原有的經驗,擴展知識點。建構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無論是教材中還是課外練習的題目,前后都有很強的聯系與層次性。所以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有層次,在設計時分層教學。比如分數除法的教學要把知識分層,有教師先講解分數除以分數,然后是分數除法運算定律。對分數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原則,是將分類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秋這個數,分數連續除,求這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者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已及工程問題等等。只有我們對學生設施個別指導時也可以據此進行教育。例如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有的學生可以快速接受并使用線段圖,有的學生卻不能很好利用,在此教師可對此部分學生進行專項指導,多布置對應習題訓練,降低解題難度,基于此降低學生解題錯誤率。
小學高年級數學練習題與例題的難度都加大,學生解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在此經過對學生錯誤原因的總結,提出幾點解決對策,助學生減少題目解答的錯誤,提升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