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輝

【摘 ?要】隨著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在全球落地開花,我國中小企業勢必將掀起新一輪全球貿易浪潮。在中小企業更方便參與全球經濟的背景下,對于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狀況的分析就顯得極其重要。論文旨在通過企業資本結構、抗風險等分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針對財務風險提出相應對策,以期進行積極防范。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lectronic trade platform in the world,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bound to set off a new round of global trade wave. In the context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more conveni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global economy,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financial risk statu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risk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enterprise capital structure, anti-risk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financial risks, so as to actively prevent them.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F275;F27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9-0088-03
1 引言
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發展機遇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小企業是實現美好愿景的重要載體之一,就增加國民就業機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步增長、提升社會幸福感等方面,中小企業比其他社會組織具備更有力的影響力,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中小企業更方便參與全球經濟的背景下,對于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狀況分析就顯得極其重要。
2 中小企業概述
2.1 中小企業的定義
不同的國家對中小企業的定義標準是不同的,我們所講的中小企業指的是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中從業者、從業時提供的資金規模、經營規模都較小的企業法人或個體戶。中小企業在企業的基礎設備規模、產品銷售規模、人力資源規模等方面與大企業相比都是較小的。此類企業的注冊資本通常來源于單個人或少數人,雇傭的員工數和生產量、營業額皆不大,因此體現在運營上,則是由個體直接操持和管理,受外界干涉較少。作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也是讓社會安定的一個強大力量,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2 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2.2.1 企業資本結構不完善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配置顯得尤其重要。對營利性質的企業而言,追求經濟效益是無可厚非的,中小企業也不例外。但在企業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特別是中小企業,盲目追求企業經濟效益,忽視企業的社會效益,這種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的不平衡性,則很容易給管理者造成決策偏差,甚至產生財務風險。例如,中小企業在作項目評估時,只重視經濟效益最大化,把利潤放置首位,其他影響因素次之,則會增加管理者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另外,中小企業在項目進行中若出現流動資金短缺,企業為完成項目需要借入大量資金時,則又加大了企業的負債規模,而大量資金又投入待開工或已開工生產的項目中,賬面上的可流動資金便會減少,一旦項目投資失敗,中小企業一般很難及時彌補虧損,資金鏈就會斷鏈,繼而引發財務風險。在財務危機得不到處理的情形下,企業面臨最壞的結果便是進行破產清算。
2.2.2 融資困難,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若只憑企業自身的現有資金是很難實現的,基本都需要通過融資方式進行,但融資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可謂是難上加難。這主要由于:一方面,中小企業發展規模較小,在發展上都處于起步階段,極少與銀行形成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銀行在綜合評估企業的資本狀況后一般都不愿意放貸或減少放貸;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較小的經營規模和獲利能力的不穩定等因素,致使企業很難招聘到所需要的高質量、專業性人才,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性人才,因此,出現在融資方面缺乏專業人才的狀況。
2.2.3 缺乏目標客戶群,產品市場占有率低
企業需要在一個相對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中進行生產和發展。對于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型中小企業,受企業人力資源、地域、技術、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出現對市場的分析不夠到位,廣告宣傳效果不佳,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知名度、美譽度都普遍較低,產品或服務與消費者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在產品種類和質量上也尚且不能跟同類型的大企業相媲美,只能滿足基層客戶、周邊客戶的需要,缺少大客戶、重要客戶的認同,存在商品市場占有率低的現象。
3 財務風險概述
3.1 財務風險的定義
財務風險是企業管理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是企業財務活動風險的集中體現,狹義的財務風險即傳統財務風險,是企業由于不恰當的財務負債比率所帶來的可能不利后果,或是指企業由于負債經營而導致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并最終破產的可能性。廣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在各個企業平時的運營活動中,受到戰略管理、市場分析、策略應用等因素形成的實際財務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偏差,由于這些偏差企業運營資金很可能面臨極大的危險,并且企業的各個運營生產環節基本上都會發生財務活動,如籌集資金、吸收投資、分配利潤這些環節都可能有財務風險的產生。它是從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來界定的。
3.2 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3.2.1 客觀性
由于企業所面對的一般環境(經濟環境、科技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等)、所在行業環境(競爭者、賣方、買方等)、包括企業自身的內部環境(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等)都處在動態變化中,各類環境因素造就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是客觀性的,因此對企業而言,要想徹底消除企業財務風險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盡可能地降低風險,使風險和收益控制在一定可接受的范圍內。
3.2.2 不確定性
若某項經濟活動經營時發生了損失,雖然有時候人們會意識到危機,但事后這項活動是否真的會造成財務風險仍是個未知數,發生的概率是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造成的影響也是人們無法估測的。
3.2.3 收益與損失共存性
所謂風險,就是指企業可能發生的資金損失和危機,它和企業收益是同一概率事件,即對企業而言,收益和損失是同時存在的,可以共存的,并且在企業經營中往往出現收益和損失成正比的現象。
3.3 財務風險的類型
企業財務風險按資本運動的過程來劃分,可以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大類。
3.3.1 籌資風險
籌資活動是企業生產活動、經營活動的起點,企業籌集資金主要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如果企業決策正確、管理有效,就可實現其生產經營目標。但由于市場行情的瞬息萬變,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管理措施不當,從而使得籌集到的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繼而產生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是由于資金供需、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企業籌資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即企業因籌資而負債所產生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的可變性。
3.3.2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來源于企業的投資活動,是指投資項目不能達到預期效益,從而影響企業獲利水平和償債能力的風險。例如,股票可能會被套牢,債券可能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等都是投資風險。
3.3.3 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是企業生命的源泉,是企業經營之本,只有充足的資金才能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資金回收一般包括2個過程:一是從成品資金轉化為結算資金;二是從結算資金轉化為貨幣資金。轉換過程的時間和金額的不確定性,就是資金回收風險。
3.3.4 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企業實現財務成果后對投資者的分配。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后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有些顯而易見,有些是潛在的。這種風險主要來自于2個方面:
①收益確認的風險,是指由于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及會計方法的不當,有可能少計成本或多計收益,使企業提前繳納稅款,所確定的可分配利潤也偏高。如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期,按現行歷史會計模式必然存在虛減成本、虛增收益的問題。
②收益對投資者分配的時間、方式以及金額的把握不當所導致的風險。如企業正處在資金緊缺階段,以貨幣資金形式對外分派,且金額過大,則必然會降低償債能力,影響企業再生產的規模。但如果企業的相關投資者得不到一定的分紅,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降低企業信譽,股票價格可能就會下跌,這些都可能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所以企業無論是否進行收益分配,也不論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分配,都會有一定的風險。
各類風險的影響因素、不利影響如表1所示。
4 財務風險的成因
4.1 中小企業中的裙帶關系致使財務管理有效性差
中小企業中的人員結構,多呈現為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均由裙帶關系而形成,即經營模式上是家族式經營。這種經營模式的弊端便是容易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有能力的人缺少機會坐到高層的位置,用人機制的雜亂無章和管理中缺乏公正、公平、公開的制度會導致部門間、人員間濫用權力,勢必財務風險會大大高于大型企業。因此,中小企業因為欠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嚴格的執行力度,公司的權益會受到嚴重的侵犯。
4.2 企業的不當放權,缺乏財務管理體制
中小企業沒有銀行貸款支持并且招募不到優秀的財務人員,在資金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能力是欠缺的,因此,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大部分都只設置了會計部門,財務管理總監的職務通常都是空缺的,這就導致企業的財務活動缺少專業人員對其進行把控和監督。很多會計人員也并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致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很多內部管理不規范的現象。
4.3 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復雜
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較大,國內外的政策環境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小企業中短期內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例如,企業所得稅稅率、利率和匯率等因素的變動,會加大企業的籌資難度和利息成本。相比以往,國家在政策層面也在進一步加強鼓勵發展中小企業,“一帶一路”“互聯網+”更是給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的舞臺,但由于受中小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力資源、設備配置等因素影響,往往出現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無法作出及時的反應,管理層會出現決策失誤的狀況,由此會發生財務風險。
5 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5.1 建立健全財務預警系統,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對于財務的管理能力而言,中小企業是略有不足的,因此,企業應盡快進行問題識別,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在項目投資中,則要進行可行性論證,對成本、市場、質量、費用、資金流等進行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并依據評估風險結果進行合理投入;成立財務風險預警小組(部門),有預警小組(部門)針對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風險評估并進行等級分類,制定出相應的防控策略。企業的經營者則應加強各類財務報表的審查工作,實時掌握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并對應收賬款、存貨、現金等流動資產加強管理,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提高變現能力,防止壞賬損失。
5.2 優化財務人員隊伍,加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可發展的人力資源推動著企業不斷向前發展。企業應大力重視企業財務人員隊伍的發展,專業的財務人員能夠為企業資源分配、業績評估、管理控制等多個領域提供主導作用,對企業決策制定提供專業的數據支持,可以幫助企業盡早地發現潛在問題、解決問題。中小企業可以實行定員定崗,把一部分財務人員從財務崗位中分離出來,設立財務風險管控人員。對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防范意識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財務方面的能力,讓其掌握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并能勝任崗位要求進行財務風險的管理。
5.3 實時把握外部宏觀環境,實現企業科學發展
市場信息的及時獲取,有效把握,對企業意義重大。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要依靠信息精準地預測、正確地進行經營決策。例如,國家經濟政策的頒布、稅率的變化等,在進行剖析后進行正確的解讀,并幫助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以此縮小財務風險。在現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下,企業盡可能在可控的風險內健康、持續地發展。
5.4 合理調整企業資產結構
對企業資產結構的合理把握,是實現企業資源優化的前提,也是中小企業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對于資金管理和控制,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核心內容,由專門小組(部門)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需要、項目投資需求對企業資金進行集中調配,適當可降低資金風險,確保安全,更需加強資金的使用監控,降低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李黎興.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2(16):197-198.
【2】董曉晨.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分析[J].經濟師,2013(06):104-106.
【3】曹偉忠.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9,8(02):91-93+103.
【4】曲國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12):14-15.
【5】李媛.加強財務管理降低財務風險[J].工業審計與會計,2006(6).
【6】徐繼紅.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04):23-25.
【7】王義.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問題研究[J].商業文化,2014(20):126-127.
【8】石志超.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探究[J].財經界,2015(17):21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