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過多關注語篇中語言知識點的教學,缺少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主題意義探究視角下的閱讀教學,不僅帶來了閱讀教學的理念更新,而且為學生閱讀提供主題意義緊密聯系的語境,提升學生閱讀思維品質。本文闡述了主題意義探究視角下英語閱讀教學的內涵,結合教學實例提出主題意義閱讀教學具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主題意義;探究;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張艷華,常州經開區初級中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課標對目前英語教學發展提出了新方向。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將閱讀教學視為單純的灌輸語言,一味地理解成學生知道生詞與語法的內涵,可以將文章讀懂就實現了預期的目標,就算完成任務,并不注重學生在主題、結構與文化等領域的學習,很難原汁原味地將文本意圖傳授給學生。針對這個問題,要求教師認識到以往教學方式當中存在的不足,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創設主題意義語境,逐步完善閱讀教學模式,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同時促成學科育人目標的實現。本文以牛津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5 Reading“The story of Xi Wang”為例探究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語言文化意識及思維品質,鍛煉思維,促進多元發展。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教學理論背景
《課標》提出了由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要素構成的課程內容以及英語學習活動觀。具體而言,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優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
語言的學習不能獨立研究詞匯、語法,應該把具體的學習要素統整在語篇之中進行教學和鍛煉。閱讀是全部感情與語言的來源,通過閱讀這個綜合的實踐,不僅可以促進學科素養的提升,還可以推動學生切實達到知識的遷移,使得學生對于語言的把握與認知都能夠得到切實的提升。針對英語閱讀而言,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亦或是大量的詞語,掌握豐富多彩的背景知識,打破以往將學習英語與學習英語詞匯等同的錯誤認知。依托主題閱讀教學的切實開展,可以充分改變學生以往閱讀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但能夠增強他們的知識儲備,拓寬其視野,還能夠使得其在科學方式的指引之下,獲得大量完備的閱讀策略,確保其閱讀學習提質增效,提升英語閱讀的積極性。
三、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主題意義探究不夠深入。普通英語高中課程標準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基于主題意義構建”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在主題語境下建構閱讀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背景。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依舊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英語教師過于關注對語篇中語言知識點的教學。還有些英語教師在語篇主題意義探究時,只關注語篇中的主旨大意,研究還不夠深入,并未進一步研究其背后的主題意義和內涵。
2.文本解讀缺乏背景文化知識。有些英語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并未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引導學生將自己所積累的相關背景知識與語篇中的信息相結合,而是將自己理解的主題意義直接在課堂中呈現給學生,從而導致“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未能較好地達成。
3.教師重視程度低。很多老師對于新課標中主題意義并不是很了解,閱讀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同時在閱讀教學課中缺乏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語言學習能力的意識。主題意義視角下的閱讀課堂,教師缺乏對自我課堂的改進和反思,甚至對主題意義探究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四、主題意義探究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在語篇的主題語境基礎上,挖掘和分析語篇內容,最后服務于閱讀教學目標。先挖掘主題意義,再分析語篇內容的語言、結構、邏輯,根據學生認知邏輯,設計由淺到深的教學目標,從學習理解到遷移創新。接下來便以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為例,探討如何基于主題意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1.挖掘文化背景,創設語境,緊扣主題意義。《課標》包括三大語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三大語境為英語課程標準明確主題范圍。教師可以圍繞主題語境進行細化,針對牛津教材的教學并同時用來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候,依據牛津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內容,依據《課標》內容六要素:主題意義、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鏈接與單元相關的文本,補充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本單元主題是保護野生動物,語篇是“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人與動植物”話題。本課語篇主題為“保護大熊貓”。語篇講述大熊貓希望的故事,了解大熊貓生長故事,從而呼吁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教師必須認真研究語篇,挖掘主題意義,培養學生高階思維。
2.梳理文章主線,理解語篇,展開主題意義。首先,我們需要確定主題意義,解決What的問題。圍繞主題語境和話題是“Protecting wild animals”,本節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閱讀,創設語境,了解熊貓成長的過程、面臨的問題和我國所進行的努力;基于國際組織將大熊貓降級的背景,結合課文內容,就“國內熊貓保護是否降級”這一話題,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原因,并嘗試寫一封信說服他人;通過對“國寶熊貓保護是否降級”的小組討論和師生回答,掌握用數據、事實支持觀點的方法,提升論證過程的思維品質;從更多角度理解熊貓保護的內涵和意義,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其次,我們開始梳理文本結構和語言,解決How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提取文本相關信息,并回答以下問題:
Q1: What do pandas face in the wild now?
Q2: Do you know what the serious problems are with the baby pandas?
Q3: Why do baby pandas die when they are young?
【設計意圖】通過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列出思考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了解熊貓的基本信息,為后續討論儲備知識。
3.分析內涵價值,鞏固語篇,深化主題意義。在開展主題閱讀活動的時候,除對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及時進行檢查外,還要對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滲透重視起來,通過特定閱讀語境讓學生們有好的情感體驗,對文章內涵有更深刻的認知,這樣主題閱讀效果才會更明顯。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安排與主題閱讀有關的各種探究活動,通過學習互動讓學生之間進行探討,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自由抒發個人情感,培養學生品格。
【設計意圖】:學生應從感性到理性,對提出的觀點進行梳理、聚焦,尋找論據,學生如何在論證中“有理有據”,為后續完成課堂活動“寫一封信”做準備。學生在小組討論探究中,再次回歸課文,研讀、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
4.引導學生探究,創新遷移,提升主題意義。在主題意義閱讀背景下,讀后的活動設計應依托教材且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不斷對語篇及其主題意義的理解,幫助重新建構新概念,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本節閱讀課,讀后環節,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發散思維,提出不同的思考,決定自己的觀點,同時設計表格讓學生完成:
【設計意圖】:教師給出課堂活動的內容,學生自主討論,按照所學的內容和自我觀點,創新遷移,培養高階思維,形成這封信的提綱。
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口頭表達或者畫語篇的思維導圖來進行總結,實現閱讀文本的“輸出”。
5.拓展課外閱讀,學思結合,提升主題意義。在剛開始接觸閱讀文本時,教師可以采用導入的方式確保教學材料的合理運用,以此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恰當地補充一些其他的英語素材,確保初中生的語言能力能夠逐步發展。同時在擬定主題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英語的內容進行難度系數的區分,確保每一位初中生在進行閱讀時,都能夠在輕松和愉快的狀態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領悟文本的主題意義。
五、思考與建議
在具體實踐應用過程中,通過主題閱讀可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在組織語篇、詞匯量、思想表達以及語言準確等方面進步也相當顯著。需要指出的是,在多篇閱讀基礎上學生可主動進行思辨或分析,利用閱讀提升思維深度,當然教師在應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時還有很多反思之處,如: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一定要圍繞文章的語境和主題,教師應該在閱讀中加強學生體驗和激發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正確處理好好語言知識學習和主題意義探究的關系等。
教師要提升專業能力。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對教師個人專業水準要求相當高,尤其在資料尋找時需要跨越不同教材,倘若教師平時閱讀量不夠,將無法積累充足的閱讀材料,無法給學生提供貼近主題語境的閱讀素材。
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在導讀、解讀文本、編寫閱讀教材以及閱讀選材方面,這種新的閱讀模式將增加老師的工作量。因此,要充分發揮備課組教研力量,提升合作意識,將龐大的工作量盡可能分給更多個人,這樣學生才能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受益。
六、結語
在英語教育實踐過程當中,需要將主題意義作為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也需要通過情境創設以及其他的教學方式,通過在課堂上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互動游戲,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運用英語語言時,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夠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初中英語教師還需要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優化,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拓展更多的閱讀主題,組織不同的閱讀活動,以此來提升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勇.英語閱讀教學中基于主題語境的文化意識培養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9):37-41.
[3]鄭懷宇.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7):69-71.
[4]張紅.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建議[J].學周刊,2019(31):114.
[5]郗朋.基于深層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112.
[6]聶艷華.基于網絡環境的初中英語閱讀主題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