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Model of "Rural Elites Governance"
——The Road to a Prosperous Village of Songxingtun. Gaomi
徐林收,現任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黨支部書記。他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以“任期內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為目標,多方籌措資金2.06億元,組織全村黨員群眾流轉土地、建設新居、興建學校公園、發展大棚種植,使得松興屯實現了土地流轉、大棚覆蓋、遷居新村“三個百分之百”。
徐林收從16歲開始就外出闖蕩,經過20多年打拼,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2011年5月,他響應高密市“鄉賢治村”號召,回松興屯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松興屯村位于高密城區西部,闞家鎮政府駐地南4公里處,闞興大道西側。現有農戶271戶,人口722人,下設5個村民小組,共30名黨員,原有1427畝耕地,老村復墾多出84畝,流轉周邊村莊97畝,現有1608畝耕地,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村集體收入200萬元。
“緊箍咒”聚起戰斗力
“人心齊泰山移”。2011年5月,松興屯換屆選舉,在外創業的經濟能人徐林收高票當選村支書。上任伊始,徐林收從打造先進村級組織人手,完善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級組織架構,建立村支部書記黨建責任清單,制定村班子任期總日標和年度目標并公布“任期承諾”,實施黨員奉獻積分制,開展“兩亮三評一創”活動,制定了村干部坐班制度,較短時間形成了人心齊、人氣旺、謀發展的濃厚氛圍。
健全完善民主議事制度,每年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全體村民會議30多次,所有會議全程錄像存檔。建立村書記黨建責任清單,制定了班子三年任期總目標和年度日標,并公布“任期承諾”。扎實推進黨員奉獻積分制,深入開展“兩亮三評一創”活動,劃定黨員責任區,通過量化考核積分,搭建平臺,引導黨員服務奉獻。建設闞興小學時,黨員孫術江第一個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自己10畝土地用于支持學校建設;新村建設時,黨員孫烈日、孫術元全程靠在工地上,不要一分錢,盡心盡力做好監督工作。在黨員十部示范帶動下,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高漲,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吃虧經”奏出致富曲
原先松興屯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土地粗放經營、效益低下,人均純收入僅5000元,村集體收入不到2萬元,收入微薄。2012年,徐林收帶領“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和市場調查,動員、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實施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剛開始,村里將近一半的農戶持觀望態度。徐林收斬釘截鐵地說,“誰先流轉土地、就先給誰錢,按今年小麥收購價格給你,如果明年10月份之前我不給你錢,不管地里有什么都是你的了”。2012年,徐林收個人墊資200萬元,順利流轉土地1200畝。先后投資2200多萬元,種植大棚鮮食葡萄,產品銷往濰坊、青島、安徽、福建等地,供不應求,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0%以上。
土地流轉后,建起了鮮食葡萄大棚,為栽培葡萄用工近200人,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實現了“土地租賃收入保溫飽、打工收入幫致富”的目的。2013年4月,牽頭成立了“麗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紅”的模式,一年下來每戶可收入10萬元,村集體與合作社利潤按“2:8”分成。2015年11月,徐林收先后籌資4200萬元,與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合作,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116個,種植冬暖式大棚蔬菜、蘑菇、圣女果、油桃等高效作物,投資180萬元新打機井50眼,實現了大棚覆蓋百分百。為了增加抗旱和蓄水能力,2017年2月又投資300多萬元,在村轄區內擴建了4個大方塘,2018年3月投資1000萬元,從濰河鋪設管道引水入塘,解決了農業園區缺水問題。通過多渠道、全方位運作,松興屯村實現了“土地租賃收入保溫飽、就地打工幫致富”的日的,進一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實現了富民必社強村的多贏效果。
“民生情”托起幸福夢
昔日的民房破舊不堪,雜草叢生,村里孩子上學走10多里路,全靠家里老人米接送的松興屯的村民,如今擁有了高標準打造的學校、文化公園和“小洋樓”,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2012年,徐林收籌資近2000萬元,在村里建設了占地面積32畝,集小學及幼兒同于一體的闞興學校,達到省級規范化學校標準,實現了周圍8個村莊孩子可以就近上學。投資1600多萬元,利用原廢棄灣塘和場院地,建成了占地33畝的文化公園,栽植了各種高檔苗木和名貴古樹,為村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場所。2014年,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利用上地增減掛鉤政策,籌資1.1億元,建設了248棟二層樓房、6棟多層樓房,總建筑而積6萬多平方米的大型居民集中居住區。集中居住區配套齊全,外墻保溫,地暖供熱,配備“雙污”排放、“雙氣”供應、“雙水”利用等先進設施設備,水、電、暖、氣及有線電視、寬帶等全部配套到戶。
新村進行了高標準硬化、綠化、亮化,并實現電子監控全覆蓋。同時,配套建設4000平米社區辦公樓、老年活動中心、超市、聯合診所等公共服務設施。2015年11月整村搬遷至新村,實現了全村“家家戶戶住樓房,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的夢想。
文化滋養,提升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說:“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為大力實施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主要內容的“四德工程”,徐林收又投資200多萬元建設普法墻、孝德街等文化長廊和黨建一條街。在他的規劃下,松興屯堅持“環境與文明互動融合,以環境整治和文明提升為突破口,用環境改善促進鄉村文明提升,用文明提升反哺農村環境”的思路,集中建設了集文化宣傳、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完善了圖書閱覽室、棋牌室、放映廳、文體活動室、文化培訓室、心理咨詢室、文化廣場、文化長廊、農家書屋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還先后舉辦了“望鄉杯”廣場舞大賽、五屆葡萄節文藝演出、起大集唱大戲以及喬遷新村、慶“七一”“十一”等文藝匯演,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松興屯,文化的精神力量兀處不在。新村內,色彩斑斕、版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文化墻特別引人注目。有紅彤彤的“中同夢”,有“讀書點亮心靈,書香瑞澤人生”,有“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化新風”。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村民的精神得到滋養,文明素質得到提升,村風民風煥然一新。這一切都和徐林收的努力密不可分,而他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什么才是“為人民服務”的好書記。
Songxingtun Village is locatedin the west of Gaomi city,4 kilometers away south ofKanjia Township residence, andwest of Kanxing Avenue. There are271 households with a total of 722villagers, who are divided into fivegroups, with 30 party members.Originally, there were cultivatedland 1427 mu. Together with the 84mu reclaimed from the old villageand the 97 mu transferred fromthe surrounding villages, there arealtogether 1608 mu of cultivatedland at present. In 2018, the percapita net income of villagersreached 30,000 yuan and thevillage collective income reachedtwo million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