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王老師遇到的問題確實帶有普遍性,在班級里,有兩類孩子最容易被“看見”:“活潑好動”型,無時不刻引人注意,吸引了老師多半的精力;“伶俐乖巧”型,遵規守紀文明守禮,友愛交往做事專注,是同伴的榜樣,是老師的小助手,只要有他(她)在身邊,就會深感歲月靜好,職業幸福。而“安靜懂事”的乖孩子,大多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悄悄地審視著周圍環境,躲避干擾、遠離喧囂,循規蹈矩地過好每一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為了評估他們的興趣、特點和需要,以便更有效地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學習與發展。換言之,無論是活潑好動、伶俐乖巧還是安靜懂事的孩子,教師都有觀察、了解他們的義務,因為促進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是我們的責任。那么,如何平等關地關愛每個孩子呢?
初相識、細分析、個體差異記心中。每位老師接到一個新班級,都要通過多種方式(觀察記錄、成長檔案、學期發展評價量表和報告)對幼兒各方面的表現和發展進行分析、記錄與評估。對幼兒在生活自理、社會交往、學習習慣、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發展都應做到心中有數。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自信和存在感。
勤觀察、善傾聽、走近兒童建關系。有目的的在一日生活中觀察、傾聽“安靜懂事”的孩子,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同伴交往以及情感需求等等。善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走近他們,與其建立親密關系,使他們感受到被關注的滿足感、被傾聽的幸福感、以及被需要的存在感。
比如,晨間來園,要送給每一位幼兒大大的擁抱,并送上一句真誠的祝福或贊美,讓每個孩子都深感被關愛的幸福;進餐環節,走近挑食、肥胖、體弱、咀嚼障礙、情緒低落的幼兒,并送上問候、指導與陪伴,使他們感受到被關注的幸福;戶外運動時,重點指導與陪伴動作發展緩慢、經常獨自游戲的幼兒,和他們一起玩玩具,尊重他們的選擇,賞識他們的玩法,使每個孩子都有被看見的幸福感;離園前,回顧、分享開心的事,不僅促進了同伴的交流,更為老師了解孩子們一天中的情緒情感、生活趣事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老師可以按學號每天重點向部分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一周下來,一個都不會少,讓家長深感每朵小花都在盛開。
懂接納、巧支持、看見兒童促成長。隨著教師有目的“走近”幼兒,建立親密關系,孩子的行為也會隨之變化,他們也許會選擇一些從未嘗試的玩具,然后在分享環節時主動展示;吃光飯菜后主動向你揮舞起亮閃閃的盤子;探索一些從未走進的區域時,拉拉你的衣角求陪伴或者和你說些小秘密、悄悄話等等。
既能面向全體、又能看見個別,無論是“活潑調皮”“伶俐乖巧”還是“安靜懂事”的孩子都能得到教師的積極支持和幫助,最終富有個性地發展。看見兒童、平等關愛就這樣自然地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