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色金融的概念、內涵與當代價值研究

2021-08-20 10:47:18呂新發
金融理論探索 2021年3期
關鍵詞:銀行金融

呂新發

摘? ?要: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為奪取革命勝利和鞏固紅色政權而創建和領導的一種特殊金融形態,是作為人類社會普遍性經濟形式的金融與作為階級斗爭特殊性形式的無產階級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商業金融,具有政治性與經濟性、革命性與商業性相融合的特征。在近30年的歷史進程中,紅色金融創造了非凡的金融實踐,積淀了豐富的金融思想,展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燦爛的紅色金融文化。從學理視角深入研究和闡釋有關紅色金融的歷史、概念、思想、精神和當代價值等基本理論問題,對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金融體系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 鍵? 詞:紅色金融;貨幣信用;金融制度

中圖分類號:F832.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2517(2021)03-0003-22

DOI:10.16620/j.cnki.jrjy.2021.03.001

一、引言

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局部執政和激烈金融斗爭環境中, 創建和領導的集政權性、革命性和經濟性、商業性于一體的特殊金融形式。在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熱潮中,學術界和金融界有關紅色金融的研究越來越多。但現有研究大多為歷史回憶、人物傳記、遺物探尋、事件敘述,史料性、敘述性、散點式研究較多,學理性研究較少,有關紅色金融的基本理論問題,即以“是什么、為什么、為了誰、怎么樣”為邏輯主線,包括其基本特征、歷史沿革、主要成就、思想理論、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等問題還鮮有系統性論述。從學理的視角系統地回答紅色金融的基本理論問題,既是深化理論研究的當務之急,也是全面認知紅色金融的必由之路。

簡單地看,紅色金融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白色統治和革命戰爭年代所創辦的農民銀行、根據地銀行及其發行的貨幣,以及以之為載體和核心所開展的貨幣融通活動。但在學理上,要準確界定和詮釋紅色金融并非易事。首先要說明“紅色”和“金融”的涵義,以及紅色金融的創辦背景、行為主體、主要機構、產品工具、基本職能、業務范圍、鮮明特征、歷史沿革、顯著成就、代表人物和歷史起止點,詮釋共產黨人為什么要創建紅色金融,怎樣創建的紅色金融以及紅色金融取得的歷史成就,闡明“紅色金融”與“白色金融”、“黃色金融”、 商業金融等各種“非紅色金融”的邏輯關系。其次要明確紅色金融的思想理論、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概而言之,就是要系統回答有關紅色金融的基本理論問題。前者是紅色金融的概念定義、基本要素、鮮明特征、創建依據、歷史沿革、主要成就,后者是紅色金融的主要內涵和價值體系。完整準確地認知和理解紅色金融,必須對上述問題給予清晰而明確的回答。

二、紅色金融概念與定義

(一)紅色金融概念

紅色金融這一概念,是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創建和領導的金融機構及其金融活動的理論概括和系統總稱,它一方面標示這一金融的“紅色”屬性,即其革命性和無產階級屬性;另一方面表達與近代中國其他屬性類型金融的區別,是有關紅色金融研究的最核心概念,包含著紅色金融這一歷史現象的所有信息元素。 研究紅色金融,首先就要深入剖析和科學闡釋這一概念的涵義。紅色金融概念是由“紅色”和“金融”兩個詞匯合成,要科學理解紅色金融這一概念,必須準確理解“紅色”和“金融”這兩個詞的涵義。

1.紅色金融中的“紅色”涵義

認知和理解紅色金融,關鍵是理解和明確“紅色”的涵義。顯然,紅色金融中的“紅色”不是一個日常用語,而是一個用顏色表示的政治詞匯,用于修飾中心詞“金融”,以示它所代表的金融與“非紅色金融”的區別。從政治學上分析,紅色金融中的紅色應該有三種含義。

一是指這種金融是由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特征,其首要職能不是營利,也不是為私人利益服務,而是為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和紅色政權建設服務, 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解放服務,它是革命的金融、無產階級的金融。二是指與國民黨統治區域的“白色金融”和抗日戰爭時期日偽統治區域的“黃色金融”等各種“非紅色金融”相對應。“白色金融”和“黃色金融”以及其他“非紅色金融”是紅色金融的對立面,也是其革命對象。 當對立面消失即其革命性消失, 紅色金融這一特殊的金融形態就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公有制計劃性金融。三是指它存在于特定時期,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是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環境下的金融。之所以用“紅色”修飾這一金融,一方面是因為傳統上用于表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軍隊、政權的顏色是紅色,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金融處于革命戰爭特殊環境中。因此,紅色可以恰當地代表這一金融的政黨屬性、階級屬性、時代屬性和鮮明革命特征。顯然,紅色是一個屬性概念,而非地域概念。也就是說,紅色金融并非僅指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紅色政權內建立的金融機構及其開展的金融活動,也包括中國共產黨在敵占區所領導和開展的金融活動,如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招遠金礦的斗爭。

2.紅色金融中的“金融”涵義

紅色金融中的“金融”,并無有別于一般經濟學意義上的特殊含義,就是指金融機構及其開展的金融服務活動,包括貨幣的發行、貨款的發放回收、儲蓄、取款、匯兌和資本經營等活動。作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文明成果,金融具有普遍性,其本身沒有什么顏色之分,只是因為其經營主體、階級屬性和從業目的的差異,金融才具有階級性及其用以表示其階級性的顏色之分, 呈現不同的特殊形式。金融之所以需要用不同的顏色加以修飾,就是人們為了更加方便地區分革命戰爭年代和政治割據環境中具有不同政黨屬性和階級屬性、分屬不同黨派和集團的金融類型,以增加金融的政治辨識度。

(二)紅色金融的定義

依據上文對“紅色”和“金融”涵義的分析,結合現有相關文獻表述, 紅色金融的定義可以概括如下:它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由中國共產黨人在紅色政權內及敵戰區創建和領導的金融機構, 生產和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開展的金融業務和金融活動,取得的金融成果及其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金融文化。簡言之,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和大規模階級斗爭時期創建和領導的一種特殊金融形態,是作為人類社會普遍性經濟形式的金融與作為階級斗爭特殊性形式的無產階級革命相結合的產物。作為金融的一種特殊形式,紅色金融與商業金融、官僚金融、敵偽金融、舊式金融等各種“非紅色金融”具有顯著屬性差異和內涵差異,它是由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無產階級的金融,是為紅色政權鞏固和革命戰爭勝利而創建的,具有獨特的構成要素和鮮明的基本特征。

(三)紅色金融的基本要素

1.領導主體和創建主體

紅色金融的領導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從事紅色金融工作的革命群眾,主要代表性人物包括陳云、毛澤民、董必武、曹菊如、朱理治、南漢宸、高捷成、鄭義齋、關學文等。紅色金融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在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的艱苦奮斗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作為紅色金融的領導主體,中國共產黨不僅做出了發展紅色金融的戰略決策,而且為紅色金融的發展創造了局部執政的條件。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其創建的紅色政權,沒有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的奮斗犧牲,紅色金融既不會產生,更不會發展壯大。

2.主要機構和重要工具

紅色金融的主要機構是指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所創建的農民銀行、蘇區銀行和根據地銀行及其附屬的造幣廠、金庫等,有代表性的包括國民革命時期的湖南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以及其他紅色根據地的蘇維埃銀行或工農銀行,全面抗戰時期的陜甘寧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冀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北海銀行、江淮銀行、淮海地方銀行、鹽阜銀行、淮北地方銀號、淮南銀行、大江銀行等, 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的中國人民銀行、抗美援朝隨軍銀行等。

重要工具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銀行在不同時期發行的貨幣、鈔票、股票、債券、代價券、流通券、商業券等。從1926年湖南省衡山縣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發行壹元布幣開始算起,不同時期的紅色政權先后建立過404個貨幣發行機構,總共發行過多達7種材質的514種貨幣①。紅色金融機構和紅色貨幣是紅色金融的物質載體,也是其外部表現形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紅色金融才能以此為支撐發展起來。

3.主要職能和業務種類

紅色金融是由具有紅色政權機關性質的根據地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的金融活動,其職能既包括現代央行的職能,也包括商業銀行的職能,甚至包括現代國家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能,其業務范圍廣泛,業務種類繁多。

第一類職能和業務: 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職能、 央行職能和政策性銀行職能。首先,制定貨幣銀行政策,發行貨幣和統一貨幣。這是紅色金融的首要之事。 只有建立銀行發行紅色政權的自主貨幣,統一根據地的貨幣流通市場, 建立起獨立自主的貨幣體系,才能掌握紅色政權的經濟命脈,筑牢紅色政權的經濟基礎,鞏固、發展和擴大根據地。因此,發行邊幣、驅逐劣幣、回收雜幣、禁用外幣、開展反假幣等金融戰線上的斗爭,建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和金融市場,制定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就成為紅色金融的首要職能和主要業務。其次,保持紅色貨幣幣值穩定和信用, 避免金融動蕩,消除金融風險,是紅色金融的重要職能。 只有保持紅色貨幣的幣值穩定,才能維護紅色貨幣的信用,進而贏得貨幣斗爭的勝利,保持根據地金融秩序的穩定。為此,開展積極的貨幣斗爭,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對根據地經濟和紅色金融的破壞搗亂, 掌握貨幣斗爭的主動權,積極維護根據地貨幣幣值穩定和金融市場秩序,為根據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財政金融條件, 成為紅色金融的重要職能和業務工作。再次,制定根據地財政金融政策和制度。在革命戰爭和局部執政環境中,紅色金融往往與紅色政權的經濟部門、財政部門、貿易部門、流通部門合署辦公,因而承擔一部分經濟貿易、財政金融方面的戰略決策、政策制定和制度規范功能,具有政府經管職能。如領導信用合作社,打擊高利貸,反對封建剝削;受政府委托代征稅收,代理政府發行公債,代理金庫,籌措經濟建設和反“圍剿”戰爭經費;建立健全金庫制度等。

第二類職能和業務: 商業銀行職能和業務。 這類職能及業務活動主要為兌換銀幣、 辦理儲蓄、承辦匯兌、買賣金銀,方便百姓生活;發放低利貸款,投資工商業,支持工農業生產和組織貿易;扶助貿易,穩定物價,經理公債;組織收入,增加財源,支持財政,保障供給,支持革命戰爭。

4.發展宗旨與根本目的

紅色金融因無產階級革命而生,并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這是紅色金融的宗旨。當然,為了能更好地為軍事行動服務,奪取軍事斗爭主動權,紅色金融也要為經濟發展、 內外貿易和人民生產生活服務,奪取經濟主導權和物資流通權。

紅色金融不同于商業金融,發展紅色金融的目的具有多重性。它首先是為黨理財,為革命聚財,為實現紅色政權發展和贏得革命戰爭勝利服務。其次是為了發展根據地經濟和改善民眾生活服務,保障供給、穩定物價、促進流通、發展生產,鞏固紅色政權。再次是為了發展和壯大紅色金融事業,鑄牢紅色政權的經濟基礎,為贏得革命戰爭勝利提供可靠經濟保障。

總之,發展紅色金融的宗旨與目的不是為了實現營利和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為了實現政治利益最大化,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鞏固和發展紅色政權,奪取全國政權。從這個角度上講,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和發展紅色政權而建立的金融工具。

5.紅色金融的體系

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執政的紅色政權內建立的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體系。雖然各個紅色政權被反動政權分割包圍,但每個紅色政權內部的金融基本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它既包括全域性的國家銀行或相當于中央銀行職能的中心銀行,也包括區域性的分支銀行和分理處,是一個包含國家銀行、省行、縣行和分理處在內的等級化體系。例如,成立于1932年的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除在瑞金葉坪設立總行機構外,分別在福建、江西設立分行,在瑞金市、興國縣、石城縣設立支行,在長汀縣設立國家銀行辦事處,在福建白砂、江西瑞金等地設立兌換處4個,在紅軍經理機關和各縣蘇維埃政府設立了數十個代兌處。后來又進一步將湘贛根據地、湘鄂西蘇區的金融機構發展成為國家銀行湘贛省分行、湘鄂西特區分行,已然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金融體系。 紅色金融體系的建立,打破了自1905年以來主要由以外商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資本勢力、以錢莊(銀號)為代表的中國舊式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信用機構構成的舊中國金融體系,創立了獨立的蘇維埃金融體系,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1]。

6.紅色金融的起止時間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術界對于紅色金融的起點——1926年10月成立于湖南衡山縣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是沒有疑義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從事過金融活動。事實上,1923年毛澤民在安源路礦就組織過工人消費合作社,發行過股票、銅元券和紙幣。1924年共產黨人曾領導創建浙江蕭山衙前信用合作社,開辦過簡單的借貸業務。 但這些局部嘗試只是紅色金融的萌芽,影響范圍較小,因而不能算作紅色金融的起始點。

相對來說,目前學界對于紅色金融的終止點則存在不同認識。這里的關鍵在于學術界沒有一個確定的判斷標準。事實上,從理論上講,界定紅色金融的歷史結點,一則要看與紅色金融相對的國民黨的“白色金融”等“非紅色金融”何時消失。紅色金融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國統區“白色金融”和敵占區日偽“黃色金融”的存在。當國民黨的“白色金融”和日偽的“黃色金融”都在大陸消失了,祖國山河一片紅時,雖然紅色金融仍然存在且遍布全國,但其革命性的色彩已然淡化。 紅色金融之所以叫紅色金融,一是因為其由中國共產黨領導, 處于紅色政權范圍內。? 二是因為其鮮明的革命性,要對抗和打倒“白色金融”“黃色金融”以及其他“非紅色金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直接服務。

有鑒于此,本文將紅色金融的起止時間明確為從1926年湖南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成立到1952年底資本主義私營金融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資本主義私營金融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與紅色金融相對立的各種“非紅色金融”的消失,由此紅色金融的革命性開始向建設性、 經濟性、服務性轉化,其發展和經營的直接目的不再是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服務,而是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紅色金融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一特殊時期所創建和領導的金融事業。

7.同商業銀行和官僚資本銀行的區別

紅色金融不同于商業金融, 更不同于資本金融。“這些銀行是敵后抗日根據地政府領導并出資設立的,是各根據地政府組織機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政府的金融機關,也是根據地全體人民的銀行”[2]。“它是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具有中央銀行的許多特征;同時,它又兼理一般商業銀行的存款、放款、匯款業務,并實行企業化管理”[3]。也就是說, 紅色金融集政府機關屬性與銀行屬性于一身,集政治性、革命性和經濟性、商業性于一體,既不同于純粹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質的銀行企業,也與由國民黨、國民政府及其附屬資本家階級控制的官僚資本主義銀行不同。紅色銀行內部一般不設董事會和監事會。重要事項的決定,一種由根據地政府決定,另一種是由根據地政府指派若干人組成的銀行委員會決定。

8.代表性人物

紅色金融的主要標志性人物有陳云、 董必武、毛澤民、南漢宸、曹菊如、高捷成、鄭義齋、關學文等,他們是黨的無數紅色金融工作者的代表。紅色金融就是以他們為代表的黨的早期金融骨干及其領導的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金融事業。

陳云被譽為新中國財經事業的第一人。他領導了1943年陜甘寧邊區平抑通貨膨脹和抵御金融動蕩的事件,扭轉了邊區財政金融的困局,創造了紅色金融的奇跡。董必武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之一, 也是新中國金融事業的倡導者和杰出領導人之一。早在1945年前后,他就擔任過中共中央財經部長,主管財政金融工作,建國后,他還擔任過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作為我黨財經事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對黨的紅色金融事業,特別是解放戰爭后期紅色金融制度的統一和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毛澤民被譽為紅色金融的奠基人, 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中央蘇區國家銀行、長征路上的“扁擔銀行”和抗戰時期新疆的金融改革。高捷成被稱為“馬背上的銀行”行長,是紅軍會計制度的創始人。他參與創建中央蘇區國家銀行建設,創建和領導了冀南銀行。南漢宸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財經領域的領導者之一,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和“人民幣”的命名者。朱理治曾任陜甘寧邊區銀行行長,創造了諸多紅色金融奇跡。曹菊如被稱為蘇區銀行和紅色金融的重要領導者, 他是閩西工農銀行創建者,參與中央蘇區國家銀行建設,參加“扁擔銀行”長征,曾任陜甘寧邊區財政廳長兼邊區銀行行長、冀熱遼分行行長、東北銀行經理、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二任行長,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紅色金融事業。

9.判斷紅色金融的標準

一是看它是否是由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二是看它是否為革命勝利和政權鞏固直接服務;三是看它是否存在對立面。 只有同時符合這三點的金融,才是紅色金融。以此標準判斷,隨著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特別是新中國對私營金融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紅色金融實現了祖國大陸范圍內的大一統,其革命性消失、經濟服務性凸顯,由此轉化為具有顯著經濟管理性、經濟服務性和營利性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金融體系。

(四)紅色金融的基本特征

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創建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性金融。它不同于中國以銀號和錢莊為代表的舊式金融、以官辦銀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金融和以外資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具有鮮明的紅色特征。

第一,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革命性。從誕生的那一刻起,紅色金融“就確定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革命性極強”[4]。也就是說,紅色金融是因革命戰爭而生,其首要任務是服務于革命戰爭,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而開展工作。因而,“根據地銀行的任務也會隨時調整,無論是銀行的任務與架構,還是銀行的信貸活動和利率政策,都帶有明顯的戰爭烙印”[2]。

第二,具有顯著的經濟性和企業性。紅色金融雖然是為革命戰爭服務, 且為紅色政權的一部分,但它不同于純粹的軍事單位和行政單位,它還具有經濟性和企業性。它在服務軍事斗爭、政權建設的同時, 還要服務于根據地經濟建設和民生發展。要發行貨幣、公債,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要開展信貸活動,支持工農業生產;要促進貿易和商品流通,便利人民生活;要通過經營活動,實現紅色資本的增長。

第三,集央行與商業銀行的職能于一身。在特殊的革命戰爭環境中,紅色政權的銀行具有“機構小而職能全”的特征,既承擔發行貨幣、維持幣值穩定、履行金融管理的央行職能,又承擔一般商業銀行的儲蓄、信貸業務,集央行與商行職能于一身。紅色金融機構精干、業務多元。例如,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它在履行貨幣發行、流通管理和代理發行公債的同時,還兼行現代商業銀行儲蓄信貸職能,“積極開展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等信貸業務。接受中央財政部的全部庫存現金作為國家銀行的往來存款,開辦黨政軍各機關和國家企業在銀行往來存款戶, 大力吸收群眾存款,開辦儲蓄存款業務”[5]。

第四,與紅色政權的經濟財政貿易部門聯系極為緊密。紅色金融有時歸屬于紅色政權的經濟部門或財政部門管轄,有時與之合署辦公,且與貿易部門、流通部門關系密切。例如,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總行開張后, 還承擔建立和統一蘇區財政金融制度的使命,接受中央財政部的全部庫存,代理金庫業務。在代理政府稅收時,從蘇區實際出發制定各項稅收制度,明確農業稅(土地稅)、商業稅和工業稅的征收辦法,對貧困農戶實行低稅率政策。為了促進蘇區和白區之間的貿易開展,對于蘇區緊缺的工業品,比如食鹽、藥品等,免征進口稅。再比如陜甘寧邊區銀行, 邊區銀行委員會是該行最高權力機關,1943年以后,由西北財經辦事處主管。有關業務方針的擬訂與監督, 貨幣發行數量的確定與檢查,資金的增減,分支行的廢立,大額放款和投資,利率的規定,收益的分配等,均由西北財經辦事處決定。

第五, 紅色金融可以投資興建公營工廠公司。例如, 中央蘇區國家銀行創建工作基本完成后,毛澤民便指導國家銀行投入到生產經營之中,包括淘金、熬鹽、煉鐵、造紙、打造農具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投資開采鎢礦。1932年3月,中華鎢礦公司正式成立,為扭轉公司經營頹勢,毛澤民親自兼任總經理。陜甘寧邊區銀行投資興辦了光華商店和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①。 光華商店除了經營商品流通外,還發行代價券;貿易公司除了發展貿易外,還發行商業流通券。紅色金融開辦的工廠、公司與商店,一方面為銀行籌集了更多資本,另一方面與銀行相互配合,共同促進邊區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穩定。

總之,紅色金融是由某一特定群體在特殊時期和特定環境下為著特殊的使命目的而創造的一種特殊金融形態。具體來說,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了保證革命戰爭的勝利和奪取全國政權而創建和領導的革命性金融事業,是紅色金融機構及其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活動、金融業務,產生發展的歷史進程、取得的歷史成就和形成的精神文化的總和。

三、紅色金融產生的原因

近現代中國的金融,是以銀號、錢莊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日漸式微,以官僚銀行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金融和以外資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不斷增長的多元并存的不合理、不平等的金融體系,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重要工具,也是統治階級維持其反動政權、鞏固其統治地位的重要經濟基礎。代表勞苦大眾的中國共產黨,要想推翻以國民黨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政權,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就必須建立獨立自主的貨幣金融體系, 掌握財政經濟權力,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推動紅色政權發展提供經濟金融保障。因此,共產黨人必須建立自己的金融體系。具體來說,紅色金融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爭取革命戰爭勝利的需要。革命需要槍,也需要錢。戰爭勢必消耗大量物資,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財政實力,很難打贏戰爭的勝利,更不可能開辟和保衛紅色政權。 為了保證革命的勝利、鞏固紅色政權、促進根據地經濟發展、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國共產黨必須一手抓槍桿子,一手抓錢袋子。只有創立獨立自主的紅色金融體系,中國共產黨才能抓緊錢袋子, 才能做大做強錢袋子,為革命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供給。

第二, 建設根據地和鞏固紅色政權的需要。鞏固的根據地和紅色政權是革命的保障與依靠。發展和建設根據地,就要把打擊高利貸、廢除封建性的債務、 推翻反動的舊的金融體系作為重要內容。根據地一般地處偏僻,經濟落后。商品流通中的貨幣既有國民黨的法幣,民國時期的銅板,白區商會、錢莊、銀行發行的票券,還有地方軍閥土豪發行的雜幣土幣,貨幣市場極為混亂。因此,建設紅色政權,發展根據地經濟, 僅靠打擊舊的金融體系還不夠,必須廢舊立新,建立新的銀行,發行新的貨幣,統一紅色政權的金融財稅制度, 穩定根據地金融環境。而要這樣做,首要任務就是根據地必須建立自己的銀行。“為著實行統一幣制并幫助全體勞苦群眾起見,蘇維埃應開辦工農銀行,并在蘇維埃區域內設立分行。這個銀行有發行貨幣之特權”[6]。

第三,人民群眾深受反動落后金融秩序的經濟迫害。 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金融以高利貸、通貨膨脹、附帶條件的信貸等手段不斷盤剝廣大工農群眾,使得工農群眾逐漸失去經濟自由和人身自由,生活日益貧困,不得不成為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的附庸。人民群眾深受不平等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的壓迫剝削,具有強烈的打破剝削性金融體系,建立平等互利的新金融體系的需求。作為人民群眾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必須代表人民的利益,響應人民的意愿與要求,建立自己的服務于革命戰爭和工農生產生活的新金融體系。

第四,國民黨反動派和日偽敵人對紅色政權實施經濟封鎖和金融侵略。為了“剿滅”紅色政權,國民黨反動派除了不斷加強軍事圍剿之外,還對根據地進行嚴酷的經濟封鎖, 導致根據地內市場蕭條,物資供給緊張,特別是藥品、食鹽、棉花、軍需等產品短缺。與此同時,通過濫發貨幣,一方面掠奪根據地財物, 另一方面擾亂根據地的金融市場穩定,引發物價波動。為了打破國民黨反動派和日偽敵人的軍事圍剿、經濟封鎖和金融侵略,紅色政權必須建立自己的金融系統,自主發行貨幣,掌握經濟金融的主導權,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和繁榮根據地經濟服務。

第五,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革命要想勝利必須掌握經濟金融權力。銀行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與成果,也是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的重要戰場工具。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表明,無產階級在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之時,就必須奪取反動政府的銀行, 建立無產階級政府自己的銀行,擁有自主經濟金融體系,這既是法國巴黎公社的寶貴經驗,也是其慘痛教訓。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最令人難解的,自然是公社把法蘭西銀行視為神圣,而在其大門以外畢恭畢敬地佇立不前。這也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 若巴黎公社接管了法蘭西銀行,“這會比扣留一萬個人質更有價值”[7]。

四、紅色金融的歷史沿革

從大革命時期開始領導創建金融機構,到1926年湖南衡山縣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成立,再到1952年底私營金融業改革完成,紅色金融歷經五個時期,持續近30年。

(一)國民革命時期的工礦合作社和農民銀行(1921—1927年)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 伴隨著工農運動的開展,黨在若干工礦區和部分農村建立了一些地域性質的合作金融機構, 這些金融機構多以信用合作社、互助社、消費社的名義出現,往往承擔著取消和禁止高利貸之后滿足貧困工人農民借貸需求的職能任務。例如,1923年2月7日,毛澤民領導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發行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張股票,還發行了銅元票和紙幣①。到了1925年11月,在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政權下,農民金融機構得到了蓬勃發展,紅色金融開始萌芽。黨領導下的浙江蕭山和湖南瀏陽、衡山、醴陵,以及湖北麻城、黃岡等地農民協會,先后創辦一批農民金融機構,既發行貨幣又開展信貸活動,直接為貧困農民服務,幫助解決資金困難。上述地區在黨的紅色金融發展中起到開拓先鋒作用。其中,1924年成立的浙江蕭山衙前信用合作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最早的金融機構②。

(二)土地革命時期的蘇區金融(1927—1937年)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色金融在紅色政權的保障下得到蓬勃發展,紅色金融機構遍布各個獨立的紅色政權之內,為籌集革命戰爭經費、推動紅色政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主要代表性機構有1932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1931年成立的湘鄂贛蘇區的工農銀行,1932年成立的湘贛蘇區工農銀行,1930年成立的鄂西農民銀行,1932年成立的閩浙贛蘇維埃銀行,1930年成立的鄂豫皖蘇維埃銀行,1933年成立的川陜蘇維埃工農銀行,1935年成立的陜甘工農銀行等①。在這一時期,紅色金融的發展達到一個小高潮。

(三)全面抗戰時期的根據地金融(1937—1946年)

因土地革命戰爭失敗, 紅色金融受到極大削弱,到抗日戰爭初期,只剩下一家銀行,這就是1937年10月1日, 由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組的陜甘寧邊區銀行②。隨著抗日根據地的不斷發展壯大, 黨的紅色金融機構率先在西北、華北各個抗日根據地產生。

八路軍方面:1938年3月,晉察冀邊區銀行在山西省五臺縣石咀鎮宣告成立;1938年11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北海銀行在膠東西北部掖縣城內正式開業;1939年10月, 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銀行在山西黎城縣成立;1940年5月,晉綏邊區以興縣農民銀行為基礎,建立了西北農民銀行[3]。

新四軍方面:自1942年始,新四軍先后創建了淮北、淮南、皖中、皖南、蘇北、蘇中、鹽阜,蘇南、浙東和豫鄂邊等抗日根據地, 形成了華中抗日的格局。在逐漸連成一片的華中抗日根據地,銀行更是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陸續成立了江淮銀行、鹽阜銀行、淮海地方銀行、淮北地方銀號、大江銀行、淮南銀行、惠農銀行、江南銀行、浙東銀行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3]。

(四)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解放區金融(1946—1949年)

解放戰爭初期,紅色金融機構主要有陜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的西北農民銀行、晉察冀邊區的晉察冀邊區銀行、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銀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北海銀行,還有華中根據地、浙東根據地、瓊崖根據地的銀行。這些銀行大體上是從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銀行延續而來。

1947年初,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共中央召開了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財經會議——“華北財經會議”,會議決定解放區的金融要逐步走向統一,這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頒發金字布告,決定將西北農民銀行、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 并從當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確定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貨幣統一流通。至此,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在石家莊成立③。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和人民幣的發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標志著舊中國的金融體系即將結束,新中國的金融體系即將開始。

(五)解放初期的紅色金融(1949—1952)

在這一時期,舊的金融體系仍然存在,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代表的新金融體系與以私營銀行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舊金融體系的斗爭仍然存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金融的革命性依然鮮明。這種狀況持續到1952年底,隨著資本主義私營金融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非紅色金融”在中國大陸徹底消失,黨所領導的紅色金融整體轉化為公有制基礎上的具有建設性、服務性和計劃性的國家金融部門。

在戰爭與革命的特殊環境中,紅色金融歷經國民革命、土地革命、全面抗戰、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五個時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白手起家,克服和戰勝了無數風險與考驗, 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產生發展起來[8],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經濟貢獻。

五、紅色金融的歷史成就

第一,推進革命勝利,鞏固紅色政權。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是需要消耗大量財力和物力的,沒有一定的金融支持、經濟基礎和財政能力,戰爭肯定無以為繼,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正因為有了紅色金融,人民軍隊、紅色政權才能有底氣、有韌勁,才打不跨、累不倒,才能堅持游擊戰和運動戰。紅色金融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例如,正是因為有了毛澤民率領的“扁擔銀行”,紅軍才能堅持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9]。

第二,促進根據地經濟發展,為紅色政權提供金融支撐。紅色金融大力發展存款、匯兌業務,積極發放生產和貿易貸款,在促進邊區工農業生產發展和繁榮商業貿易、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民眾生活、支援前線作戰、幫助解決財政困難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積聚了大量財富。

第三,鑄就偉大精神,形成紅色金融文化。在異常嚴酷的戰爭環境下,金融革命先驅們冒著生命危險,在硝煙中創業,在戰火中營業,在刀尖上籌款,想方設法打破封鎖,千方百計發展經濟,保障了根據地和紅色政權的財政收入, 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改善了根據地人民的生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金融先驅們出生入死、無私奉獻的獻身精神,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廉政精神,堅定信仰、不怕犧牲的理想主義,鑄就了紅色金融的寶貴精神和文化精髓[10],形成了為黨理財、為民服務的紅色金融文化。

第四,為社會主義金融體系的建立和金融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經驗和珍貴借鑒,為社會主義金融建設培養了干部隊伍。社會主義金融體系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就是因為紅色金融為之奠定了基礎, 提供了實踐經驗和培養了大批干部力量, 并把艱苦奮斗、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傳遞給了后來的金融工作者。

總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主要依靠“三子”——槍桿子、錢袋子、筆桿子。其中,紅色金融就是黨和革命政權的錢袋子[2]。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紅色金融對根據地的經濟、民生、軍費的供給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2]。

六、紅色金融的思想理論

在紅色金融中,紅色是金融的底色、屬性,金融是紅色的核心和主體。紅色金融既是黨領導工農群眾進行的一場偉大金融實踐,也是黨領導工農群眾進行的一場偉大金融理論創新。紅色金融孕育和產生的豐富金融思想理論、方針政策,構成紅色金融的重要思想內涵。

(一)創建和發展紅色金融的指導思想

1.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金融觀

早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敏銳發現了舊中國金融體系下的金融問題,即“農民之缺乏資本至于高利借貸,負債終身”問題,并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金融觀點,主張由“國家為之籌設調劑機關,如農民銀行等”。1925年在《中國共產黨告農民書》中進一步提出“由各鄉村自治機關用地方公款辦理鄉村農民無息借貸局”的辦法。1926年在《關于農民問題決議案》中進一步強調“限制高利盤剝,每月利息最高不超過二分五厘”。1927年在《對農民宣言》中毛澤東將農民銀行列為專條,并定以年利5%貸款與(予)農民,提出“努力設立農民銀行等條件極低之貸款機關,以解決農民資本缺乏問題”[6]。

2.毛澤東早期經濟金融思想

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毛澤東不僅對戰爭深有研究,而且對經濟工作極為關注,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濟金融思想。

(1)經濟金融服務革命戰爭。在戰爭年代,經濟金融工作與武裝斗爭都屬于革命工作。對于二者的關系, 毛澤東明確指出蘇區經濟建設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了打敗敵人和保證蘇區軍民的基本生存。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一文中毛澤東寫道,在革命戰爭條件下,“經濟建設必須是環繞著革命戰爭這個中心任務的。革命戰爭是當前的中心任務,經濟建設事業是為著它的,是環繞著它的,是服從于它的”。在《我們的經濟政策》一文中,毛澤東進一步強調“經濟政策的原則,是進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方面的建設,集中經濟力量供給戰爭,同時極力改良民眾的生活,鞏固工農在經濟方面的聯合,保證無產階級對于農民的領導,爭取國營經濟對私人經濟的領導,造成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11]。

(2)實現貨幣金融獨立自主。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認真分析和研究了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認為“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這應該成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濟構成的正確方針”[12]678, 他還進一步指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如果沒有鞏固的經濟做它的基礎,如果沒有進步的比較發達的農業,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占極大優勢的工業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交通、貿易、金融等事業做它的基礎,是不可能鞏固的”[13]1081。而對于外國資本的進入, 特別是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開銀行、投資和放款,他則認為,這“不僅在商品競爭上壓倒了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而且在金融、財政上扼住了中國的咽喉”[12]629。

(3)明確“邊區金融問題的中心就是邊幣問題”。在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為了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陜甘寧邊區并未發行自己的貨幣。 直到1941年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停發了八路軍和新四軍軍餉之后,邊區政府才在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政權必須掌握銀行、 利用銀行的思想基礎上,突破國共合作協議中國民黨不同意邊區設立銀行、發行貨幣的局限,一方面禁止法幣流通,另一方面建立了邊區銀行并發行邊幣。針對邊幣、法幣和各種雜幣并存的復雜金融狀況,毛澤東明確提出“邊區金融問題的中心就是邊幣問題”,要求邊區政府和銀行想方設法拓展邊幣市場,穩定邊幣幣值和信用。為此邊區黨政軍多次發出訓令、快郵代電、火急密電等,反復重申“暢流邊鈔、禁用法幣”的貨幣政策,在多種舉措的共同作用下,邊幣牢固地占領了邊區市場,贏得了邊幣與法幣斗爭的主動權,一舉扭轉了邊區金融工作的不利局面, 擺脫了國民黨政府對邊區的金融控制,保障了邊區經濟工作的金融安全。

(4)貨幣金融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分析了因邊幣與法幣同時流通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他敏銳意識到,“邊區的問題基本上不是金融問題,而是經濟與財政矛盾,解決這個矛盾,只有通過發展生產”[14]。 這表明毛澤東已經認識到貨幣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即金融發展應以生產發展為基礎。據此,他認為“關稅政策和貨幣政策,應該和發展農工商業的基本方針相適合, 而不是相違背”[12]768。“如果不發展人民經濟和公營經濟,我們就只有束手待斃。財政困難,只有從切切實實的有效的經濟發展上才能解決”[13]891。為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 邊區政府制定和實施了減租減息、發放貸款、開源節流、精兵簡政等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動了邊區的大生產運動,平息了邊幣貶值、物價高漲的金融危機。

(5)保持貨幣幣值穩定,維護金融秩序。貨幣幣值穩定是貨幣贏得市場主導地位的重要因素。在陜甘寧邊區時期,毛澤東提出要保持匯率穩定的觀點。為此進一步提出紙幣發行要有準備金,要有適當的貿易政策作后盾,應維持不低于偽幣之比價[15],解決發展經濟與平衡出入口這兩個問題等政策措施[16]。

3.陳云的財政金融思想

作為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陳云自1943年開始長期主管經濟財政金融工作,是黨和國家財經領域影響最大的智囊人物,堪稱開國以來財經工作的統帥、新中國財經第一人。陳云的財政金融思想對紅色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1944年12月,陳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所做的《關于財經問題的報告》, 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陳云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經濟金融思想。

第一,金融工作要從實際出發,要吸取歷史經驗。陳云指出,要做好經濟金融工作,就必須向土地學習,向歷史學習,向經驗學習。金融工作必須面向實際,必須以歷史經驗為指導。第二,邊幣和法幣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這個問題是由于客觀環境而產生,并由生產和交換決定,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第三,金融市場不能穩定在物價上,而要穩定在貨幣比價上。因為戰爭時期物資缺乏,物價隨環境而變化。第四,邊幣發行數量,首先要跟物價做比較,看購買力到底達到什么程度,以此來決定流通量;其次要隨著市場變化,在法幣入超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邊幣發行數量, 但要防止產生金融波動。第五,解決物價問題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不要產生金融波動;二是要正確調整物資供求關系。陳云的報告表明了我黨在抗日戰爭中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金融工作經驗[17]。

中國共產黨早期金融觀及主要領導人的經濟金融思想,集中反映于國民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黨的相關決定決策決議中, 和以毛澤東、陳云為代表的主要財經領導人的講話、著作等文獻中。這些文獻及其包含的經濟金融思想,不僅對革命時期的根據地經濟建設和金融實踐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而且為中國共產黨的金融思想理論奠定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

(二)紅色金融的具體思想理論

在黨的早期經濟金融思想指導下,我黨早期財政金融工作者在曲折坎坷的金融實踐中,以服務革命戰爭和鞏固紅色政權的宗旨意識, 以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實干精神,通過建設紅色銀行、發行紅色貨幣、開展貨幣斗爭、支持根據地經濟、服務百姓生產生活,圍繞銀行體系、貨幣政策、發展體制、金融制度、發展措施、信用維護、隊伍建設等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許多具體的思想理念、方針政策和制度舉措, 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黨的紅色金融思想理論。

1.自主發行貨幣,統一根據地貨幣

發展紅色金融,就要自主發行貨幣,統一根據地貨幣。因此,要驅逐劣幣,禁用法幣,維持邊幣幣值穩定,這實際上就是要進行貨幣斗爭。而無論哪一塊紅色政權內的紅色金融,無一不是經過了激烈的貨幣金融斗爭, 才實現了根據地金融的統一和“貨幣割據”,從而結束了蘇區多種貨幣諸侯爭霸的混亂局面。

2.確保紅色貨幣占領流通市場

正確處理邊幣與法幣關系,并使邊幣占領流通市場是紅色金融的重要任務。 除了貨幣金融宣傳、推廣使用邊幣、禁止使用法幣等措施之外,根據地政府還注重維護邊幣的幣值穩定和良好信用。陳云在主管西北財經工作時,認真總結了我黨在金融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又經過深入思考和分析,逐漸理清了邊幣與法幣的關系,找到了解開邊幣幣值不穩的金點子。1943年5月, 陳云在西北財經辦事處第四次會議上提出“偷梁換柱”的解決辦法,即:由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鹽業公司)發行一種流通券,將其定價確定為與法幣一比一,與邊幣一比九,借助流通券在邊區內的流通,逐漸收回邊幣。當邊幣流通量減少,幣值上升,達到預想程度時,再以邊幣收回鹽業流通券。由此達到一石兩鳥的效果,既使邊幣與法幣比價恢復到一比一,又可驅逐法幣而不至于擾亂邊區金融秩序[8]。

3.明確銀行的企業性質

因處于革命戰爭時期, 紅色銀行的性質比較模糊,運行中極易出現偏差。1943年陜甘寧邊區發生了嚴重的金融波動,邊幣發行過量,幣值大跌,通貨膨脹嚴重。為了壓制物價,邊區銀行停止了邊幣發行。這樣雖然一時扭轉了金融物價形勢,但邊區整個市場蕭條,貿易和生產大受影響,經濟陷于停滯狀態。在這樣危急時刻,陳云臨危受命,統管陜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財政經濟工作。

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陳云下定決心整頓金融,重建邊幣信用。他首先將銀行與機關做了區分,確立銀行企業性質, 要銀行自主經營, 自負盈虧。同時,他還要求邊區黨政部門和軍隊后勤部門對于銀行資金要有借有還,把貨幣發行大權收到財經辦事處,加強了貨幣發行的控制。還規定銀行特別放款須由借款機關出具正式借據,說明金額、用途、歸還日期、利率及付息辦法。這些規定使邊區銀行擺脫了政府財政出納的地位,更具自主經營的企業性質。

4.分散發展與統一領導相結合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反動統治的分割包圍,各個紅色政權只能獨立發展紅色金融。但伴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 相近的紅色政權開始連成一片,這時我黨就適時地實行集中領導。這種體制機制非常靈活。例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和湘贛、湘鄂西三個蘇區各自發展紅色金融,但隨著三個蘇區面積的擴大和地理上的連通一體,紅色金融由分散發展走向集中統一,湘贛、湘鄂西蘇區的金融機構并入國家銀行, 成為國家銀行湘贛省分行、湘鄂西特區分行。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和西北邊區都有各自的銀行和貨幣,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 整個北方逐漸連成一片, 適時統一北方的紅色金融成為當務之急。在1947年西柏坡九月會議和華北財經會議關于紅色金融的方針政策指導下,1948年9月董必武主持召開了華北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統一三區的財政經濟工作,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和北海銀行合并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三區統一使用的中國人民銀行幣。

5.正確處理財政、金融與貿易的關系

紅色金融是一種戰時金融, 為適應戰爭的需要,它與紅色政權的財政部門、貿易部門實行靈活機動的領導體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分立又有合并,時分時合,相互配合。例如,中央蘇區時的國家銀行,實際上是一個全能意義上的銀行。它不但有中央銀行的金融管理職能,也有商業銀行的經營職能, 甚至擁有部分政府經濟財政政策制定職能;不但經營存放款等金融業務,還直接介入生產流通投資發展公營工廠企業。陜甘寧邊區銀行亦是如此,它直屬陜甘寧邊區政府財政部門,由西北財經委員會領導,其行長往往由財政廳廳長或西北財經委員會主要領導兼任。 陜甘寧邊區銀行不但設有光華印刷廠,還成立光華商店和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從事商品流通和內外貿易發展。

6.注重銀行貨幣信用

信用是金融業的立身之本。紅色金融極為重視邊幣的信用。東固平民銀行是紅色政權的第一家銀行。由于重視和堅守信用,很受根據地群眾歡迎,有的婦女甚至把陪嫁的手鐲、項鏈、耳環等金銀首飾送往銀行作為存款[6]。第一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尤為重視維護國家銀行和蘇區貨幣的信譽。1933年, 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蘇區貨幣貶值, 國家銀行一度出現了擠兌現象。面對擠兌危機,毛澤民堅持,凡是有群眾要求兌換現洋的,國家銀行要保證兌換,并嚴格規定任何人不得抬高現洋比價,保證一元紙幣換一塊現洋。即便后來銀行金庫的現洋庫存已近窮盡,仍然沒有停止兌換。而是想方設法籌措資金,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信用措施,打了一場漂亮的信用保衛戰,成功地鞏固了國家銀行和蘇區政府的信譽[18]。 長征途中,國家銀行變身為不同尋常的“扁擔銀行”,雖然居無定所,環境惡劣,設施簡陋,但國家銀行始終堅守著紅色金融機構的信譽之本。1935年1月紅軍第一次占領遵義后,在毛澤東“借鹽增信”措施之下,蘇區貨幣迅速在遵義地區流通起來。但不久部隊接到了轉移的命令,為了不讓老百姓遭受損失,銀行又用銀元、食鹽等物資換回老百姓手中持有的蘇幣[19]。

1933年12月4日,川陜省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工農銀行,并發行了蘇區貨幣。為了維護蘇區貨幣信用, 川陜省委不僅在蘇區普遍建立貨幣兌換所,方便群眾進行金銀和紙幣的兌換,而且備下充實的準備金,包括煙土20萬兩(每兩價值3元)、 銀耳200斤(每兩價值23元)、黃金1萬兩,總額達1850萬元[20]。

紅色金融不僅注重貨幣信用,更加重視人格的誠信,以人格的誠信維護紅色金融的信用。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參加革命前為救治在戰爭中受傷的閩南赤衛隊員,陸續從他任職的錢莊中偷偷取出2萬多銀元用于資助赤衛隊購買藥品。 對于這筆借款,參加革命后的高捷成給家人寫信表示,“所欠錢款,時刻記掛,當國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債還利,不短欠分文”。 高捷成的這封家書體現了一個紅色金融人以“誠信為本”的高尚職業道德[21]。

7.重視金融制度建設

制度是金融運行的基礎和保障。紅色金融極為重視制度建設。例如,中央蘇區國家銀行在籌備階段就以臨時中央政府的名義制定了第一部金融法規——《借貸暫行條例》, 為蘇區內的商品貿易、工農業信貸政策及業務開展確立了準則。 及至成立后,相繼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定期放款暫行規定》《定期抵押放款暫行規定》等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這些規則制度設計較為科學嚴密,不僅詳細周到地規范了蘇區信貸業務的運作,而且使得投機分子難以鉆營,蘇區的財政金融風險得以有效防范。此外,毛澤民、曹菊如等人先后制定財政會計制度、預算制度、決算制度、審計制度,由此奠定了國家銀行經營和發展的堅實制度基礎。后續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根據地銀行的不斷探索,紅色金融逐步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具有根據地特色的貨幣金融體系,豐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義國家銀行的職能,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貨幣金融網絡以及健全完整的規章制度。 建國伊始,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收存款、建金庫、靈活調撥”的措施,進一步構建了一個調節貨幣、穩定金融、調控國民經濟的統一健全的貨幣金融制度。

8.重視金融與生產的關系

紅色金融非常重視金融與經濟生產的關系。在這一問題上,陜甘寧邊區銀行第二任行長朱理治認為,金融問題的關鍵在于生產發展。為此他致信毛澤東,建議對公營事業放款重新配置,設法優化調劑。對于有發展潛能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促其盡量發展,對于沒有發展潛能的項目要收回放款轉移到有效益的行業。在毛澤東的支持下,“窯洞銀行”加大了對農業生產、商品貿易的放款力度,農業貸款更是從無到有,并以極具創新色彩的“折實方式”——發放耕牛、農具等貸款,即按市價將貸款折成實物——糧食、種子、棉花、農具等放出,農民收獲后交還等價實物。在折實放貸實踐中,不同地區還采取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方式,譬如在志丹縣,邊區銀行用镢頭、犁、鏵等農具實物貸出,用農產品收回;在安塞縣,每當青黃不接時銀行向農戶放出小米,秋收后農戶仍用小米歸還。“窯洞銀行”的“普惠金融” 實踐將金融服務與生產發展密切結合起來,不僅幫助農民解決了生產生活困難,而且改善了銀行的經營狀況,促進了二者的良性發展[19]。

9.明確金融的發展措施

在近30年的紅色金融實踐中, 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逐漸摸索出了紅色金融的發展措施。如成立銀行、活躍當地金融市場,發行貨幣、維護貨幣流通體系,廢除舊債、建立正常借貸制度,發行公債、支持革命斗爭需要,發展信用合作社、配合紅色銀行工作,支持工農業生產、發展邊區經濟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力促進了紅色金融發展,而且成為紅色金融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22]。

10.注重金融隊伍建設

人才是紅色金融事業發展的保障。紅色金融自產生以來就受專業人才匱乏的制約,因而也極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 國家銀行成立時僅有5人, 而長征開始時僅總行就有70多名員工。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圣地延安吸引和匯聚了大批來自敵占區的青年知識分子, 但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依然極為匱乏。為了廣招人才、促進紅色金融事業發展,邊區銀行與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等建立“校企互惠”關系,采取類似現今聯合培養、訂單培養或定向培養的“貸款收買”的辦法,由銀行為這些學校提供資金,作為交換,銀行可以優先從這些學校中選調知識分子。 經過邊區銀行與上述學校的合作, 先后有50余名青年知識分子進入銀行工作, 大學生占到員工人數的40%以上,這大大優化了陜甘寧邊區銀行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顯著提高了邊區銀行的金融服務水平和效能[19]。

(三)紅色金融思想理論的邏輯關系

紅色金融的思想理論,雖然形成于不同的歷史階段和戰爭與割據的經濟社會狀態下,但并不是一個雜亂無章的歷時性堆積,而是一個有著深厚實踐基礎和嚴謹邏輯結構的思想理論體系。

首先,這一過程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隨著革命進程的發展和紅色政權的擴大,紅色金融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張, 源于實踐的理論也水漲船高。實踐越豐富,理論就越充實,二者是實踐與理論螺旋式上升的關系。如果按其歷史進程看,紅色金融的思想理論也可分劃為五種。一是國民革命時期的紅色金融思想,它側重于發展農民銀行和工人消費社,廢除和限制高利貸,提高工農生活水平。二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金融思想,它側重于發展蘇維埃銀行,統一蘇區貨幣,實現金融割據與獨立,支援革命戰爭。 三是全面抗戰時期的紅色金融思想,強調在不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前提下,正確處理法幣與邊幣關系,實現相對獨立的金融,正確處理金融與生產的關系, 維持金融穩定與安全。四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色金融思想, 強調在擴大紅色金融陣地的同時, 適度實現紅色金融的集中統一,正確處理紅色金融與官僚資本銀行、民族資本銀行的關系,區別對待,統一管理。五是建國初期的紅色金融思想,強調限制、利用和改造資本主義私營金融業,打擊私營金融業的投機炒作行為。從二者互動關系看,紅色金融實踐每前進一步,紅色金融理論就豐富一步。

其次,紅色金融思想理論本身也有著嚴謹的邏輯關系。首先,有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和主要領導人的經濟金融思想,其從政治高度、全局視野對紅色金融進行了頂層設計,從宏觀上明確了紅色金融的性質宗旨、發展方向和戰略舉措。其次,有作為落實舉措、執行方法的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提出的具體思想策略,包括以紅色銀行和紅色貨幣為核心, 制定明確的發展銀行和發行貨幣的政策,提出正確處理邊幣與法幣、偽幣和雜幣的關系,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金融與貿易的關系,幣值與物價的關系等具體思路舉措。它較為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紅色金融、紅色金融為了誰、如何發展紅色金融”等有關紅色金融的基本理論問題,形成以中國共產黨及其主要領導人的經濟金融思想為理論指導,以“為革命戰爭服務、建設紅色金融”為主題主線,以貨幣金融斗爭實踐為理論源泉,以發展紅色貨幣銀行的思想理念和方針政策為主要內涵的較為豐富的紅色金融思想理論體系。 這一思想理論體系, 是紅色金融在30年曲折實踐中創造的寶貴思想理論財富,時時處處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七、紅色金融的精神內涵

偉大實踐造就偉大精神。 近30年的紅色金融實踐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紅色金融思想,而且鑄造了“白手起家、大膽創新,愛崗敬業、艱苦奮斗,不懼挑戰、敢于斗爭,大公無私、清正廉潔,以民為本、為民服務,信仰至上、矢志理想”的紅色金融精神,并以之為核心形成豐厚的紅色金融文化。

(一)紅色金融的主要精神內涵

1.白手起家、大膽創新精神

從大革命時期開始,紅色金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局部到全國,不斷發展壯大。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黨的早期紅色金融工作者身上的白手起家、大膽創新精神。這一精神貫穿紅色金融發展始終,遍及不同根據地的紅色金融組織機構,涵蓋紅色金融的方方面面。

(1)白手起家

中央蘇區國家銀行成立之初,一無所有,金融人才嚴重缺乏,準備金嚴重不足,面臨貨幣設計、印刷、發行、防偽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但國家銀行不畏艱難、白手起家。一開始沒有準備金,就成立沒收征集委員會,隨部隊到前方籌糧籌款。1932年4月紅軍攻下福建歷史文化名城——漳州。漳州大捷后,國家銀行宣布紅軍政策,只沒收大地主、大惡霸的資產,不沒收商店,接受商店老板捐款。僅此一舉即籌得100多萬大洋,解決了準備金的問題。所以有人說“打下漳州,喂飽銀行。”周恩來親自組織3000多軍民從漳州往瑞金搬運錢物,這些錢財成為鎮國之寶和應急之用[18]。

(2)金融工具創新

這主要包括鑄造、印制和發行各種硬幣、紙幣、股票、債券、流通券、代價券等貨幣和有價票券。 這是紅色金融的主要業務工具,也是紅色金融產生發展的重要載體。 因為地處偏僻,經濟落后,且受反動政權封鎖,無論是鑄造硬幣還是印制紙幣或有價證券, 紅色政權都面臨人才、技術、工具和原材料的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勇于創新精神就成為這些紅色金融工具產生的重要動力源泉,并貫穿紅色金融發展的始終。具體來說,勇于創新精神反映在如下眾多事件當中。

第一,毛澤民領導創建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1923年2月7日,紅色金融的奠基人毛澤民領導成立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創建我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股份制經濟實體。為了組織工人與資本家進行經濟斗爭,毛澤民親自設計發行了股票,果斷實行“憑證購物”的辦法,設立儲蓄部發行10萬元銅元票和紙幣, 這是我黨革命斗爭史上最早的貨幣①。

第二,井岡山“工”字銀元。井岡山“工”字銀元是中國紅色政權發行的第一枚貴金屬貨幣。在當時的艱困情況下,紅軍沒有能力自己設計模板,就選擇流通較多的墨西哥“鷹洋”作為模板。銀幣造出來后,為了使這種銀元與“鷹洋”有所區別,造幣廠工人又通過手工操作,用鋼鑿在每塊銀元上鑿了一個“工”字,以代表工農兵政府制造,意為工農兵銀元。井岡山紅軍造幣廠鑄造的“工”字銀元是中國共產黨紅色金融領域的一次大膽創新,是中國紅色金融的先聲,奠定了紅色政權貨幣發行的基礎[23]。

第三,國家銀行發行公債。戰爭與革命是需要大量財力的。 紅色金融的首要職能就是籌集經費。其中,發行公債是籌集經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成立后,為了籌集經費,保證軍需和維持臨時中央政府的運轉, 國家銀行1932年7月代理臨時中央政府發行了兩期革命戰爭公債和一期經濟建設公債。經過地方政府層層宣傳動員和軍民認購競賽, 很短的時間內就募集資金480萬元。國家銀行發行公債,不僅是紅色金融史上的大膽創新,而且成為新中國國債的起源[18]。

第四,閩浙贛蘇區發行紅色股票。為擴大銀行基金,穩定幣值,發展蘇區經濟,鞏固蘇維埃政權,1933年9月8日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召開了閩浙贛省黨支書聯席大會,決定發行10萬股銀行股票。以各支部為單位自行推銷股票4萬股左右。同月蘇區廣大軍民掀起了入股的熱潮,廣大工農群眾積極認購股票。紅色股票的設計和成功發行是紅色金融史上的一次重要金融創新。紅色金融的先輩們創造性地把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的股票工具應用于蘇區的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之中,使蘇區經濟得以平衡健康向前發展,在我黨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24]。

第五,發行“光華商店代價券”。為了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陜甘寧邊區銀行成立初期沒有發行貨幣, 邊區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國民黨發行的法幣。由于當時國民黨政府撥付八路軍的軍餉多為大面額的法幣, 市場上缺少與之相輔的小額貨幣,貨幣流通不暢。 在這種情況下, 陜甘寧邊區銀行于1938年6月以所屬光華商店名義發行光華商店代價券,面額為2分、5分、1角、2角、5角,到1941年發行的最大面額為7角5分。 由此促進了流通,活躍了經濟,繁榮了市場①。

(3)金融斗爭創新

第一,反假幣創新。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成立后,蘇區時有國民黨制造的假幣進入,攪亂了剛剛建立起來的紅色金融秩序。 面對國民黨特務的搗亂,國家銀行首任行長毛澤民苦苦思索蘇幣的防偽技術,試圖找到破解之術。一天晚上,毛澤民伏案工作到深夜,因為瞌睡一不小心披在身上的羊毛衫被油燈燒著,刺鼻的煙霧讓他茅塞頓開——若是在制造紙幣時摻入一定比重的羊毛,這樣既可通過透視紙幣的特殊纖維,也可以通過火燒紙幣發出的羊毛焦糊味來辨別鈔票的真偽。他興奮異常,立即付諸實施。果然,這一防偽技術創新有效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色金融的破壞[19]。

第二,邊幣占領市場創新。陜甘寧邊區銀行發行邊幣后,由于流通信譽尚未建立,邊幣很難統占邊區內部經濟貿易市場。盡管在民間交易中不允許使用法幣,但實際上拿邊幣通常買不到商品。一些不法商家往往采取“暗號”交易:如果用大的即法幣買貨,則貨多價低;若是用小的即邊幣買貨,則要么無貨,要么價格昂貴。針對邊幣這種信用不足的情形,陜甘寧邊區銀行制定了一個既能吸引集聚民眾存款,又能提升邊幣信譽和市場交易占有率的兩全之策: 開辦有獎儲蓄。1941年9月,“窯洞銀行”推出第一期有獎儲蓄,發放50萬儲蓄獎券,設立5萬元獎金。在邊區政府的強有力支持下,邊區銀行的有獎儲蓄政策有效激發了民眾的儲蓄熱情,不僅克服了邊區的通貨膨脹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民眾對邊幣的信任度以及市場占有率[19]。

第三,平抑金融危機創新。從1941年2月到1944年6月,隨著陜甘寧邊區邊幣不斷發行,延安物價同期上升817倍[25]。邊區金融事業陷入兩難境地:繼續發行邊幣,邊幣進一步貶值,物價進一步上漲;不發行邊幣,邊區政府沒錢,邊區經濟發展停滯。面對這一兩難境地,臨危授命主持邊區財政金融工作的陳云認為,貨幣斗爭在敵強我弱、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金融穩定只能穩定在比價上,而不能穩定在物價上[26]。為了做到在擴大邊幣發行的同時又不會引起金融和物價的波動,陳云采用“偷梁換柱”的方法,以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名義發行商業流通券替代邊幣, 并以商業流通券每元相當邊幣20元的實際比價陸續收回邊幣, 而商業流通券實際上仍由邊區銀行發行[27]。陳云這一“偷梁換柱”的辦法最終使邊幣與法幣的比價重新穩定在1:1左右,邊區物價重新趨于穩定,由此取得了邊幣與法幣斗爭的完全勝利,“創造了中外戰時財經史上鮮為人知的光輝的一頁”[28]。

(4)金融服務創新

第一,長征途中的服務創新。長征途中,國家銀行變身為“扁擔銀行”,邊長征邊服務,邊作戰邊籌糧款。紅軍部隊攻下遵義城后,急需物資補給,但戰士們手中拿著的蘇區貨幣還不如煙土受歡迎。為了籌集軍需,毛澤民來到集市上考察,發現食鹽價格不僅高得離譜,且都掌控在不法商賈手里,老百姓很難買到鹽,很多人得了粗脖子病。毛澤民靈機一動,決定將食鹽與蘇幣掛鉤:一方面把從市場上繳獲的食鹽以極低的價格投放市場,優惠給當地百姓購買,另一方面規定必須使用蘇幣購買食鹽。這樣,老百姓可用以1比1的比例將銀元兌換成蘇幣,并用之購買食鹽;紅軍也可以拿著蘇幣在市場上購買物品。憑借良好的信用,蘇幣迅速在遵義地區流通起來。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在遵義完成了蘇區紙幣的發行、 流通、回收的全過程,創造了金融史上的奇跡!

第二,支持工農生產的創新。服務根據地工農群眾發展生產是紅色金融的重要職能任務,不同時期的紅色金融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創造出諸多各具特色的服務生產的方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國家銀行除了直接投資熬鹽、制鐵、淘金、制衣等手工業外,還開展信貸業務,放款支持人民群眾發展工農業生產。全面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銀行以服務經濟生產為重任,在調整優化銀行放貸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工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并從邊區實際出發創造性提出“折實貸款”方式,極大地便利了人民群眾借貸,有效促進了邊區經濟發展。冀察冀邊區銀行和冀南銀行以低利貸款方式,為根據地農民提供了大量生產資金,有力促進了邊區經濟發展,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2]。

(5)金融制度創新

各時期的紅色金融多為白手起家,大多數工作人員也非專業金融人才,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因此,制定嚴格規范的金融制度體系就成為紅色金融發展的重要保證。紅色金融的制度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性制度規范、具體金融業務制度和銀行工作人員守則等。

在基礎性制度建設方面,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民、曹菊如、高捷成等人就從蘇區實際出發制定了蘇區財政會計制度、預算制度、決算制度、審計制度,一舉奠定了國家銀行經營和發展的堅實制度基礎。在具體金融業務制度建設方面,早在籌備階段國家銀行就以臨時中央政府的名義制定了第一部金融法規——《借貸暫行條例》。及至成立后又相繼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定期放款暫行規定》《定期抵押放款暫行規定》等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不僅詳細周到地規范了蘇區信貸業務的運作,而且打擊了投機分子的鉆營,蘇區的財政金融風險得以有效防范。在銀行工作人員守則建設方面,紅色銀行從工作實際和方便群眾出發,創造了一些簡便易行、通俗易懂的銀行職業守則,有些做法和經驗今天看來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例如,陜甘寧邊區銀行的工作守則就是一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歌中唱到的一部分銀行貸款注意事項,在如今的金融工作中還在被沿用[27]。

2.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精神

紅色金融,可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創建紅色銀行、印制發行貨幣、掌握業務技能、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 紅色金融人展現了偉大的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精神,正是這一精神成為紅色金融生成發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第一,“偷學業務”。國家銀行剛創立時,許多工作人員連最簡單的記賬都不會。毛澤民和工作人員就想法設法地搜集和學習一切有關財會的知識。某一天前線作戰部隊送來一批剛繳獲的國民黨軍現洋,工作人員發現現洋的包封紙是國民黨稅務機關的四聯單。毛澤民得知后如獲至寶,趕緊召集銀行工作人員對四聯單進行仔細研究和認真學習,然后把學到的知識及時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改進和完善了國家金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使金庫資金的收款方、管理方、使用方和支配方都有了相關記錄,從而保證了財務制度的規范嚴謹。從發現四聯單事件得到啟發,毛澤民認為有必要收集和保護戰爭中獲得的所有財務文書。他立即簽發通知,要求紅軍各級政治部、供給部,注意收集有關財政、銀行、會計、企業管理知識方面的書籍、文件、賬簿、單據、報表等實物,以備參考、學習和借鑒。隨著工作人員對各種業務的熟悉和技能的掌握,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慢慢正常運轉起來[19]。

第二,紅色銀行不斷發展壯大。例如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其在創建初期具有“兩少一小”特點,因而被稱為袖珍銀行。“兩少”是指人少和錢少。成立之初, 全行包括行長毛澤民在內一共只有5個人;注冊資本僅有20萬元,就是這20萬元,也在成立后的幾天之內因為戰爭需要全部劃出,實際上是“行無分文”。“一小”是辦公地點小。只有200來平方米的兩層民居,而且還住有老百姓[29]。但經過紅色金融人的艱苦創業,至1934年10月長征時,國家銀行總行工作人員已達七八十人,并成立江西省分行和福建省分行,初步形成了總行——省分行——縣支行、直屬支行、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體系。業務上也發展到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發行公債、發放貸款、開展對外貿易等[30]。盡管紅色金融事業隨著土地革命戰爭的失敗遇到了挫折,但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紅色金融重獲新生,各根據地內的紅色銀行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資金規模和流通陣地不斷擴大。 紅色金融的發展打破了自1905年以來主要由以外商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資本勢力、以錢莊(銀號)為代表的中國舊式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信用機構構成的舊中國金融體系,創立了獨立的蘇維埃金融體系,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

第三,“扁擔銀行” 長征路上的金融服務。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長征, 蘇維埃中央政府財政部和國家銀行組成第15大隊,被稱為“扁擔上的國家銀行”。長征路上,國家銀行既要行軍戰斗,還要籌款保證長征沿路軍需開支,同時要保證國家銀行和秘密金庫的金銀現洋等紅軍全部“家底”的安全。而在戰斗空隙國家銀行工作人員還要開展“內部營業”,用銀元兌現紅軍官兵的零星蘇區紙幣,為各個戰斗編隊、單位、部門支付資金需求。“營業”時的環境,白天是露天下就著一塊石頭,晚上是夜空下傍著一堆篝火。銀行工作人員參加長征時共14人,路上犧牲了6人,到陜北時,只剩下8個人[30]。

第四,制造邊幣的艱苦勞動。貨幣的制造和印刷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往往需要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藝,而這些通常是根據地所不具備的。因此,紅色貨幣的制造、印刷完全依靠紅色金融人就地取材和冒著生命危險從外地艱難運輸。例如,陜甘寧邊區銀行的造幣廠——光華印刷廠,它的生產條件十分艱苦,材料、設備、工具都極為簡陋。由于國民黨、日寇對邊區的嚴密封鎖,印制鈔票必需的材料如草板紙、宣紙、道林紙、鈔票紙、甘油很難買到,工人們就用羊皮革和毛邊紙來代替草板紙和宣紙,自力更生制造麻紙代替道林紙和鈔票紙,用冰糖和蜂蜜代替甘油。鈔票的模板設計在貨幣制造中至關重要, 但絕大部分印刷工人從未設計制作過原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廠里就發動群眾相互學習,以能者為師, 依靠集體的力量鍛煉出制版人才[3]。

第五,銀行生存發展的艱辛。紅色金融誕生和發展于殘酷的戰爭環境,地處偏僻、經濟落后、人才短缺、資金匱乏,生存環境極度惡劣。“行無固址隨軍游,工無桌椅在炕頭。有事即辦無日夜,錢賬隨身安無憂。” 這首由當年冀南銀行普通員工撰寫的打油詩,形象地再現了抗戰歲月里“馬背銀行”的真實工作場景。“馬背銀行”是指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冀南銀行。冀南銀行的物資和設備大多通過迂回曲折的關系和渠道,從日偽占領下的石家莊、德州等地采購而來,為躲避敵軍的圍追堵截,時常要靠人背馬馱的方式,日夜兼程,冀南銀行因此被稱為“馬背銀行”。不僅物資和設備來之不易,生產和生存更為不易。為了便于隱蔽,冀南銀行的印鈔廠建在太行山的深山溝里,機器設備、油墨紙張也分散存放在崇山峻嶺的巖洞中。行長高捷成需要時常奔波在大山之間,反復查看每個廠址的生產和安全狀況。

3.不懼挑戰、敢于斗爭精神

紅色金融的創建與發展,一方面是在克服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嚴酷的社會經濟地理環境的過程中實現的,另一方面是在與白色金融、黃色金融和其他“非紅色金融”開展貨幣斗爭的過程中實現的。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在處于全方位劣勢的金融戰中,不懼挑戰與困難,與各方金融勢力斗智斗勇,以貨幣為武器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

(1)維護金融穩定和貨幣信譽的斗爭

第一,中央蘇區的金融戰。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和金融掠奪下,中央蘇區銀元吃緊,蘇幣貶值,不少地方發生以紙幣擠兌現洋的現象。為了維護蘇幣信用和穩定幣值, 國家銀行一方面動用庫存現洋,保證群眾兌換,維護群眾利益;同時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貨幣斗爭。一是在《紅色中華》等蘇區報刊上發表文章,大力宣傳擁護和使用國幣意義,號召蘇區軍民同破壞蘇維埃國幣信譽的現象作斗爭。二是動用了石城爛泥垅秘密金庫的金銀,舉辦了“金山銀山”展覽,讓群眾對國家銀行實力有形象直觀的了解。三是動員蘇區和紅軍各部隊緊急籌措更多銀元。通過多措并舉的合力,擠兌風波逐漸平息。

第二,抗日根據地的金融戰。全面抗戰時期,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先后建立起自己的銀行,發行了根據地人民自己的貨幣。 在極為混亂的貨幣流通市場,各根據地的抗幣投放市場后,與敵偽貨幣展開了各種比價斗爭、 陣地斗爭等不同形式的斗爭,逐漸建立起區域性的獨立自主的貨幣制度,維護了邊區和根據地金融穩定,促進了生產,為對敵斗爭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2)金融斗爭的主要形式

第一,貨幣主導權斗爭。發行和統一根據地貨幣是紅色金融的主要工作,也是經濟戰線中的最高形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市場上存在三種主要貨幣:抗日根據地人民的貨幣、國民黨的法幣和日本漢奸的偽幣。抗日根據地貨幣就是在對敵偽貨幣展開激烈斗爭中成長起來的。針對日本侵略者利用日偽鈔票和國民黨政府利用法幣套取根據地物資,利用假幣削弱根據地貨幣信用,利用貨幣政策影響根據地幣值穩定,意圖制造根據地金融危機的圖謀,各個根據地開展了針鋒相對的金融斗爭。一方面禁用法幣和偽幣,嚴厲打擊假幣,堅定維護抗幣信用和幣值穩定;另一方面積極服務根據地軍民生活生產需求,逐漸贏得貨幣發行的主導權,確立起獨立自主的以本根據地貨幣為當地本位幣的金融制度。

第二,貨幣流通陣地斗爭。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斗爭中, 貨幣陣地斗爭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陣地斗爭就是在根據地擴大時,動員群眾迅速排擠敵偽貨幣,建立根據地的貨幣市場,同時組織主要物資的調劑,以物資支持根據地貨幣的流通,保持物價穩定;在敵人掃蕩時,根據地的區域暫時縮小,主動收縮邊區貨幣流通范圍,拋售退卻地區積存的物資,保護群眾利益。

第三,貨幣比價斗爭。貨幣的比價斗爭也是當時貨幣斗爭的一個方面。所謂貨幣的比價,就是敵我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貨幣的比價斗爭,是在根據地貨幣與其他貨幣兌換中,爭奪有利的兌換率和不斷提高根據地貨幣幣值的斗爭。

第四,反假幣斗爭。中央蘇區的反假幣斗爭,前文已述。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也有假幣。日寇當時采取了偽造大批根據地貨幣和法幣的狡猾毒辣的手段,以假亂真,以假當真,破壞根據地貨幣,侵占根據地貨幣市場,騙取根據地物資,進行赤裸裸的掠奪。為了反假幣,各抗日根據地除了向老百姓宣傳識別假幣的知識, 還組織了專門的打假隊,監督市場交易,懲治造假用假的漢奸,搗毀制假造假窩點[31]。

4.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精神

紅色金融的首要職能是為革命戰爭和紅色政權服務,但歸根結底是為人民服務。因而,紅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時刻秉持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精神,通過金融服務支持百姓發展工農業生產,方便人民群眾生活。

(1)保障老百姓利益

1926年12月,湖南省農民運動特派員賀爾康經兩個多月的籌備,成立衡山縣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這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家農民銀行。在籌備階段,銀行就給貧苦農民發放無息貸款以購買仔豬;成立后明確提出辦行宗旨為“擁護無產階級、維護生活、扶植生產”,以當時最低利率(月息5厘)借款給農民,幫助雇農、佃農、小商人、手工業者解決生產急需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發展鄉村經濟①。

1935年1月, 中央紅軍攻占貴州重鎮遵義。 國家銀行以食鹽為媒介, 推動了蘇區貨幣的流通。蘇區紙幣信譽盛極一時,在有效補給紅軍的同時還服務了群眾生活。紅軍退出遵義之時,國家銀行又用銀元從群眾手中收回了大部分蘇幣,保證了當地群眾的利益,以至當地留下“紅軍好不坑人,紅軍票最值錢”的口碑。1936年賀龍率領紅二方面軍到達貴州畢節地區時,有當地老鄉拿著中央紅軍發行的貨幣要求兌換銀元。盡管紅二方面軍的銀元也極度緊張,部隊的糧草、彈藥、醫藥物資都需要銀元采購。但賀龍堅持兌換,他對供給部部長說,紅軍部隊有很多支,但共產黨只有一個。這樣,紅二方面軍花費一萬多塊銀元兌換了群眾手中的蘇幣,再次維護了蘇區貨幣的信譽和老百姓的利益①。

(2)以扶持生產為目的的低利政策

第一,嚴禁高利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保證農民增加收入, 擴大再生產, 蘇維埃政府一方面嚴禁各種高利貸, 另一方面建立紅色銀行及信用社,發行蘇區貨幣,對農民實行低利借貸,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并發起組織各種合作社,解決勞動力、耕牛農具等的不足,由此實現蘇區農村金融傳統高利貸形式向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的轉變。

第二,以低利信貸支持農業生產。全面抗戰時期, 各根據地銀行在貸款中明確以生產貸款為重點,把支援農業放在首位。據不完全統計,1939—1945年,冀南銀行放款總額中農業放款占38.09%。北海銀行放款總額中農業放款占62.5%,晉察冀邊區銀行放款總額中農業放款占34.9%[2]。這對發展邊區的農業生產、活躍市場、穩定物價、保障軍民需要和支持抗日戰爭都起了積極作用。

根據地銀行的利率政策一貫采取低利、不以營利而以扶持生產為目的。 晉察冀邊區銀行規定,農業貸款最低為四厘,工業為五厘,商業為六厘。1942年,陜甘寧邊區銀行放款利率為一分二厘,最高為一分五厘[2]。在戰時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低利政策是政府對得到貸款的貧農的一種貼補,用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因此,低利政策不僅是紅色金融的一項經濟政策,也是中國共產黨階級路線的內容。

5.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精神

紅色金融誕生于物質生活極端貧困的革命戰爭年代,但對于紅色金融人而言,他們與貨幣金錢近在咫尺,只要一伸手就能過上富有的生活。但他們堅持為黨理財、為革命籌款,不貪取一分一厘,表現出高尚的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精神。正是這種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精神標示著紅色金融的無產階級屬性,展示著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大公無私的精神風貌和精神品格。

(1)毛澤民的清正廉潔。毛澤民同志長期從事黨和紅軍的財政金融工作,每天管理和經手大量的經費物資,通過打土豪劣紳和戰斗繳獲的金銀財寶也有很多,但他從來不私占一分,做到了身處錢海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毛澤民和他帶領的第一代金融人,信奉為黨理財、為革命籌金的理念,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嚴格自律、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在中央蘇區時,為了開源節流、積累資金,國家銀行開展了“節省運動”,銀行、造幣廠、印刷廠的工作人員帶頭主動要求免發工資, 節約每一個銅圓支持革命戰爭。行長毛澤民以身作則,以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為樂,下鄉辦公、籌款籌糧時就頭戴斗笠,腳穿草鞋,肩背裝有衣服、筆墨、賬簿、算盤的背包。同志們都笑談“毛行長的辦公室打在背包里”[31]。就是這樣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和廉潔風貌,成就了蘇區的紅色金融事業。

(2)“扁擔銀行”工作人員的清正廉潔。長征期間,國家銀行變身為“扁擔銀行”,歷經一年多的南北輾轉,一路從中央蘇區跨越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秋冬之季抵達陜北吳起鎮。此時,參加長征的14名蘇維埃國家銀行干部,只剩下了8人。但“扁擔銀行”的家當經清點,尚存有黃金2擔、白銀及銀元12擔,另有珠寶若干。核對賬目之后發現,除了長征路上的正常開支,竟然沒有損失一塊銀元②。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好革命的財產;無論環境多么艱苦,也絕不貪占一分一厘,這就是“扁擔銀行”工作人員的清廉品質。

(3)掌管億萬錢財卻只留下一封家書的高捷成。高捷成是紅色金融的奠基人之一,是紅軍會計制度和冀南銀行的創建者。參加革命前,他為了救治負傷的游擊隊員,偷偷地從就職的錢莊支取2萬多元用于購買藥品,以至于高家負債累累。高捷成參加革命后,家人變賣家產,歷經多年終于還完欠債,不差分文。全面抗戰時期,高捷成組織創建冀南銀行,成為華北地區紅色金融的代表。作為掌管億萬錢財的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清正廉潔、大公無私,以至1943年英勇犧牲時他身無分文。作為紅色金融的高級干部,高捷成把畢生都獻給了黨的紅色金融事業,終其一生只留下一封請求家人代為償還借款的家書①。

(4)鄭義齋的廉潔自律。鄭義齋是我黨早期著名的紅色理財專家,鄂豫皖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財經工作的主要領導人,為中國工農紅軍和紅色金融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作為鄂豫皖和川陜蘇區、紅四方面軍的財經總管家,鄭義齋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堪稱廉潔奉公的楷模。他有一件灰布棉大衣,從鄂豫皖穿到川陜,破了再補,一直穿了三四年。他公私分明,從不以權謀私。與妻子楊文局結婚時,整個婚事沒花公家的一個銅板,沒動用公家一點東西②。

6.信仰至上、矢志理想精神

紅色金融不是為了營私自利,而是為了救國救民,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這是其紅色金融的題中之義。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為了理想信仰,不怕流血犧牲,踐行和展現了信仰至上、矢志理想的偉大精神。信仰至上、矢志理想精神是紅色金融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引領。

(1)誓死不改變信仰的毛澤民。1942年9月,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新疆軍閥盛世才一反親蘇親共的形象,在新疆大肆捕殺共產黨人。毛澤東和陳潭秋等人被捕入獄。在獄中,敵人對毛澤民進行嚴刑拷打,逼其公開宣布脫離共產黨組織。對此,毛澤民選擇寧可壯烈犧牲,也不背叛組織,改變自己的信仰。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英勇犧牲,時年47歲[6]。

(2)為理想信仰而犧牲的高捷成。1932年,高捷成不辭而別剛剛分娩的妻兒, 參加了革命。6年后,高捷成的夫人蔡寶收到了一封高捷成從延安寄給其宗叔的家書。在信中高捷成解釋了他當年出走的原因:“誓不求中華民族至解放,當不為中華民族黃帝子孫之一人,決心從戎。于是倉促離家,一切骨肉親戚、朋友無暇顧及辭別……”還是在這封寫給其宗叔的信中, 高捷成表達了自己的信仰與志向:“在這六年中東奔西走,南北追逐,歷盡一切千辛萬苦,雪山草地,萬里長征,在所不辭!無非為的是挽救國家的危亡!志向所趨,海浪風波在所難阻!”高捷成不僅是這樣說的,他還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理想信仰。1943年10月, 日寇對太行山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為部署金融斗爭,高捷成率領銀行干部奔波于邊區,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4歲③。

(二)紅色金融偉大精神內涵的邏輯關系

紅色金融所孕育的偉大精神,是由不同的精神品質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每一種精神都有其獨特內涵和氣質,同時彼此間又不可分割,共同構成紅色金融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信仰至上、矢志理想是這一精神譜系的精神支柱和靈魂所在,白手起家、大膽創新精神,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精神,不懼挑戰、勇于斗爭精神是這一精神譜系的核心內涵,大公無私、清正廉潔是這一精神譜系的精神本質,以民為本、為民服務是這一精神譜系的根本指向。

紅色金融的偉大精神譜系,既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金融工作者的整體氣質形象和職業道德水平,也是他們在紅色金融實踐中堅定崇高信仰、獻身偉大理想、踐行良好品德和專業素養的外在反映,更是紅色金融的本質所在和創建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八、紅色金融的當代價值

紅色金融的奮斗歷程,是黨史教科書中最為生動的篇章之一。它的歷史成就極為顯著,它的實踐創新極為突出,它的偉大精神極為可歌可泣。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和清醒劑。雖然時過境遷,但紅色金融的精神永存、價值不滅,它對于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發展創新、金融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顯著的鼓舞斗志、明確方向、堅定信念、凝聚力量、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的現實意義。

第一,從革命形態看,紅色金融是黨的金融先烈先輩們, 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救國救民理想指引下,對資本主義金融、帝國主義金融和傳統金融開展的經濟革命,他們為了理想和信仰不怕流血犧牲的偉大精神和英雄事跡,對于后人具有汲取信仰力量、堅定理想追求的啟蒙教導、感染激勵和榜樣示范作用。

第二,從文化形態看,紅色金融歷經30多年積淀,實現了革命文化和金融文化的統一,形成了信仰至上、為黨理財、艱苦奮斗、愛崗敬業、清正廉潔的紅色金融文化,具有顯著的以文化人的熏陶滋養作用。

第三,從歷史形態看,紅色金融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苦難輝煌的偉大歷史。 紅色金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歷史,對于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資政鏡鑒作用。

第四,從精神形態看,紅色金融孕育了信仰至上、大膽創新、艱苦奮斗、勇于斗爭、廉潔奉公、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 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風貌,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具有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增強信心的作用。

第五,從實踐形態看,紅色金融展示和演繹了中國共產黨實干興邦、艱苦創業、為民服務、為黨理財的金融實踐,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借鑒和實踐參考。

第六,從理論形態看,紅色金融反映了黨的金融思想理論從無到有、 不斷豐富完善的創新歷程,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思想啟發,具有明理啟智、激發創新的作用。

第七,從廉政形態看,紅色金融反映了黨的早期金融工作者清正廉潔、 大公無私的廉政風貌,為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樹立了光輝榜樣,提供了寶貴教育資源,具有修養心性、榜樣示范作用。

第八,從資源形態來看,紅色金融歷經百年的沉淀, 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珍稀的歷史文化資源礦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歷久彌新,讓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受益無窮。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近30年的紅色金融史,鏡鑒了一個基本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國有控股, 是中國金融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和價值所在。加強黨的領導,是我們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32]。

參考文獻:

[1]張孝忠.紅色金融擎起南國一片天——中央蘇區的金融工作[N].贛南日報,2013-11-04(002).

[2]郭炎興.可歌可泣的根據地銀行[J].中國金融家,2015(8):37-42.

[3]楊其廣.抗戰金融風云錄[J].中國金融家,2015(8):33-36.

[4]李文龍,楊洋,廖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的歷史經驗與啟示[N].金融時報,2011-06-27(009).

[5]單冬克.中央蘇區紅色金融史話[J].黨史文苑,2012(13):38-41.

[6]冷沖.中共紅色金融實踐及經驗啟示[J].黨史文苑,2017(24):16-18.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8]王東升,史曼麗.紅色金融的豐碑——追憶老一輩革命家和金融家陳云 董必武 毛澤民 南漢宸 曹菊如[J].中國金融家,2006(7):6-9,4.

[9]中共湘潭市委黨史研究室.“紅色大管家”——深切緬懷毛澤民烈士[N].湘潭日報,2016-04-03(002).

[10]劉相發.把紅色金融文化作為企業主色調 以金融支持助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思考[N].贛南日報,2019-07-14(003).

[11]黃先祿.延安時期毛澤東貨幣金融思想與實踐[N].光明日報,2014-04-09(014).

[1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

[1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

[14]陜甘寧邊金融史編輯委員會.陜甘寧邊區金融史[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101.

[15]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7.

[16]毛澤東年譜,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320.

[17]楊其廣.漫漫長夜的金融之光 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開展的金融活動[J].中國金融家,2011(07):62-66.

[18]鐘俊誠.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二三事[J].中國金融,2011(13):71-72.

[19]黃沂海.每一枚銅板都用在了刀刃上——三位“紅色金融家”為革命軍隊當家理財的故事[N].解放日報,2017-09-07(009).

[20]吳光昕.鑄造蘇維埃貨幣 發展根據地經濟——淺析紅軍工農銀行在鞏固川陜革命根據地中的巨大作用[N].巴中日報,2018-09-04(006).

[21]一封80幾年的家書記載著我黨金融事業的奠基人——高捷成[EB/OL].(2019-07-30).https://www.iqiyi.com/w_ 19sa1vn0ht.html.

[22]喬晉聲.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紅色金融實踐——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為例[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6,9(4):76-83.

[23]廖斌,謝文君.紅色金融的井岡開元[N].金融時報,2016-06-27.

[24]馮碩.“紅色股票”見證蘇區金融[N].中國文物報,2013-03-13(008).

[25]高強.陜甘寧邊區貨幣發行初期的通貨膨脹與治理[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1):29-35.

[26]陳云.關于財經問題的報告[N].解放日報,1944-12-01.

[27]韋泱.紅色銀行往事”(下):從“國家銀行”到“邊區銀行”[N].上海金融報,2011-07-01(A14).

[28]李成瑞.陳云經濟思想發展史[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5.

[29]王衛斌.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銀行[J].黨史文苑,2010(3):44-46.

[30]荊東.紅色金融:從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到陜甘寧邊區銀行[J].中國銀行業,2019(6):89-92.

[31]郭溪茗.貨幣斗爭智慧無窮[J].中國金融家,2015(8):43-45.

[32]李嵐.一家百年老店的“紅色航程”[N].金融時報,2016-07-05.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Implic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Red Finance

Lv Xinfa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China)

Abstract: Red finance is a special finance form created and led by Chinese Communists during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and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iming at securing victory and consolidating red political power. It is a combination of popular economic form and special form of finance during proletariat revolution. It is different from commercial finance and is an integration of politics, revolution and commerce. In the 30 years of its development, red finance created extraordinary finance practice, accumulated rich finance theory, displayed great national spirit and formed splendid red finance culture. It is of great histor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definition, theory, principle and value of red finance.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us to carry forward red culture, inherit red genes and build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red finance; currency credit; financial system

(責任編輯:盧艷茹;校對:龍會芳)

猜你喜歡
銀行金融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夢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銀行家(2017年1期)2017-02-15 20:27:53
保康接地氣的“土銀行”
“存夢銀行”破產記
P2P金融解讀
銀行激進求變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1
支持“小金融”
金融法苑(2014年2期)2014-10-17 02:53:24
銀行取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a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在线国产三级|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三级成人|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噜噜噜久久| 亚洲毛片在线看| 91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jizz|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 婷婷午夜天|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99精品在线看|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迷奸在线看| 香蕉网久久| 日韩视频福利|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成人日韩欧美|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国产99热|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婷婷亚洲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三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