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連,胡景婷,毛娉婷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常見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對醫療資源和患者經濟造成極大的負擔[1-5]。CAP 主要由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和病毒四大類病原體感染所致,患者會出現流清鼻涕、頭暈、眼睛脹痛等諸多不適癥狀[6-8]。近年來,CAP 發病率不斷攀升,加之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影響,國家對細菌耐藥問題進一步關注。本研究依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推出的抗菌藥物導向計劃(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ASP),探究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ASP 提升CAP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平的效果。由醫院醫務處牽頭,各相關科室專家等組成的ASP 管理團隊及時針對CAP 抗菌藥物進行規范化管控,在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的同時,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由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加入抗菌藥物管理建設之ASP 管理的CAP 病例40例作為觀察組,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未經過抗菌藥物管理建設之ASP 管理的CAP 病例4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51.29±11.28)歲,年齡范圍42~84 歲。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52.03±12.03)歲,年齡范圍41~85 歲。兩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符合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 版)標準:(1)年齡≥18 歲;(2)出現咳嗽、咳痰或伴有呼吸困難、咯血等癥狀;(3)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性啰音;(4)外周血白細胞>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細胞核左移。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或異常者;(2)合并心腦血管、肺水腫、肺栓塞等疾病。
由醫務處牽頭,感染性疾病科醫師、臨床藥師、感控專家、臨床微生物專家、呼吸內科專家、信息統計專家等組成ASP 管理團隊:(1)感染科醫師為團隊核心人物,在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原則基礎上,主要負責組織ASP 以及ASP 策略的制定,參與感染治療與會診,并聯系溝通各方面相關人員,發現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并實施干預和改進措施,促進臨床藥物的合理應用;(2)臨床微生物專家負責提供診斷服務,定期進行耐藥監測并撰寫結果報告,將監測結果用于修訂并建立和推廣標準化方法;(3)臨床藥師主要負責處方點評、反饋、管理,實施分類管理抗菌藥物并監測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運用多學科協作病例點評的方式,根據相關法規、技術規范,對處方書寫的規范性及藥物臨床使用的適宜性進行評價,與其他專業人員協作開展研究,并對患者進行用藥方面的詢問,提高患者和醫師合理用藥。
(1)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率。根據藥物選擇、使用療程、用法用量、聯合用藥等指標的合理性進行綜合判定;抗菌藥物用藥頻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該藥物總DDDs/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數×100。(2)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抗菌藥物平均費用。(3)臨床療效[9]。痊愈:臨床體征恢復正常,癥狀完全消失;顯效:肺部啰音、發熱咳嗽、白細胞、痰標本4 項指標中3 項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進步: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緩解;無效:病情未愈或加重。有效率=(痊愈+顯效+進步)人數/總人數×100%。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DDDs 和AUD 均顯著下降,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率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UD、DDDs、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抗菌藥物平均費用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抗菌藥物平均費用比較()

表2 兩組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抗菌藥物平均費用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CAP 仍是致病率和致死率極高的感染性疾病[10-14]。2020 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進一步讓國際社會對細菌耐藥問題高度重視,有效提高抗菌藥物的臨床療效,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成為治療CAP的關鍵。
ASP 采用了多學科診療模式,集感染性疾病科醫師、臨床藥師、感控專家、臨床微生物專家、呼吸內科專家、信息統計專家為一體,充分發揮各臨床科室的優勢,協同合作,在堅持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原則的基礎上對CAP 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評估患者病情采用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極大地促進了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合理控制了治療費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抗菌藥物平均費用為(1 672.98±200.86)元,而觀察組僅為(1 429.78±202.67)元,對照組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療程為(8.78±1.03)d,觀察組為(5.93±0.95)d,提示ASP 能夠有效降低CAP 患者的治療費用和住院時間。
我國尚無標準的抗菌藥物規范管理方案,ASP作為首個推動我國抗菌藥物規范管理能力建設的項目,圍繞患者獲益、合理控制費用等方面進行抗菌藥物規范管理的探索與嘗試。本研究契合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點和國家醫療改革的政策,在臨床中實踐ASP 在治療CAP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提高抗菌藥物治療CAP 的效果提供臨床依據。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5.00%,提示ASP 能夠有效提高CAP 患者的治療效果。
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在CAP 的治療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節約醫療資源,降低患者經濟負擔,還可以降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杜清云[15]等在治療CAP 時采用藥師干預的方式,規范了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降低了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和費用。謝奕丹等[16]建立和應用CAP 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專項點評標準,對抗菌藥物的選擇、療程、聯合用藥指征等進行干預,有效提高了CAP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本研究采用ASP 提升CAP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平,結果顯示對照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僅為77.50%,而觀察組高達100.00%,且觀察組DDDs 和AUD 也得到顯著的降低,提示在治療CAP 時應用ASP 可有效降低CAP 抗菌藥物DDDs 和AUD,提高CAP 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綜上,本研究通過ASP 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治療療效,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