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黃新芳 劉玉平 黃來春鐘蘭 李明華 吳近貨
蓮 藕 (Nelumbo nuciferaGaertn.)上市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翌年4月,5、6月是蓮藕上市淡季。生產上,通常利用蓮藕返青早熟栽培技術采收青荷藕上市,來填補6月中下旬的空檔期[1],而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市場空白則通過“延遲采收技術”生產的蓮藕來填補。“蓮藕延遲采收技術”以留田貯藏蓮藕在翌年3月中下旬后灌深水和人工收割萌動葉簪為主要技術措施[2],或在田間施用植物生長抑制劑,實現蓮藕延遲萌發,達到延遲采收的目的。
小龍蝦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因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而深受人們歡迎,我國各地小龍蝦養殖方興未艾,各地蓮藕套養小龍蝦模式也較多見[3~5]。但小龍蝦作為雜食性生物,可取食荷葉,那么能否在蓮藕延遲采收栽培中利用小龍蝦這一特性,取代人工收割萌動荷葉呢?2020年,筆者在武漢市江夏金水褀良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蓮藕生產基地進行了蓮藕套養小龍蝦延遲采收試驗示范,示范面積3.3 hm2,取得了初步成功。現就該技術模式介紹如下。
該技術模式在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蓮藕每667 m2產量1 800 kg,批發價格3.6元/kg,產值6 480元;小龍蝦每667 m2產量100 kg,批發價格18元/kg,產值1 800元;蓮藕、小龍蝦每667 m2產值合計8 280元。蓮藕每667 m2投入成本3 780元,其中種苗550元、化肥農藥灌溉630元、人工1 800元、機耕100元、地租700元;小龍蝦每667 m2投入成本650元,其中蝦苗220元、飼料230元、飼養捕撈人工200元;蓮藕、小龍蝦每667 m2合計投入成本4 430元。該技術模式每667 m2可獲純利3 850元,而常規蓮藕規模化每667 m2種植利潤僅1 245元[6],該技術模式種植利潤提高2倍以上。
蓮藕種植田塊選擇水源充足、地勢平坦、排灌便利、保水保肥的黏壤或壤土,一般田塊面積為1.5 hm2左右。田塊四周修筑高1 m、頂寬0.8 m、底寬1.0 m的圍埂,圍埂上埋設50 cm高的塑料薄膜防逃墻,在進水口與排水口處設置鐵絲網等防逃設施。

蓮藕種植

捕撈小龍蝦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定植蓮藕,翌年3月底投放蝦苗。小龍蝦于5月上旬陸續捕撈上市,小龍蝦捕撈干凈后隨即采挖蓮藕上市,并進行下季蓮藕定植。
蓮藕種植宜選擇中晚熟品種,如鄂蓮6號、鄂蓮8號等,以延遲蓮藕成熟期,防止翌年5月采挖時蓮藕尾梢及后幾節萎縮、皮色變黃,影響商品性。蓮藕當年生長期田間管理同常規,下年2~5月,宜灌50 cm以上深水,以便于套養小龍蝦,同時可一定程度抑制蓮藕提早萌芽。
蝦苗投放前15 d左右,應對藕田消毒,每667 m2施用生石灰75 kg,以預防病害和敵害生物。3月中下旬,武漢地區溫度在15℃以上,蓮藕開始萌動時,投放蝦苗。一般每667 m2投放規格100~150只/kg的幼蝦6 000尾左右。蝦苗投放前,宜先用3%~5%的食鹽水浸浴蝦種5 min,然后進行多點投放。
為促進小龍蝦快速生長,實現5月上旬前上市,小龍蝦投放后應加強飼喂。小龍蝦養殖期間,除攝食藕田中萌動藕葉、殘藕、螺螄、水草等天然食物外,還需人工投放飼料。人工飼喂于蝦苗投放3 d后進行,在圍溝淺水區域設置投喂點,每天17:00~18:00定點或多點投喂人工配合專用飼料,每次投喂量根據小龍蝦進食情況確定,即根據上次投喂飼料剩余情況調整本次投喂量,投喂量一般占蝦體總量的3%~5%。
蝦從投放至5月上旬,小龍蝦單只質量為25~40 g,此時開始采用蝦籠或地籠網集中捕撈,至5月15日捕撈完畢。捕撈完畢后隨即排水采挖田間蓮藕上市,蓮藕采收完畢后,田間及時用甲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藥劑殺滅未捕撈干凈的小龍蝦,耕耙土壤后進行下一季蓮藕種植。
蓮藕套養小龍蝦延遲采收上市技術,利用蓮藕老熟休眠后的時間段套養小龍蝦,小龍蝦飼養期避開了蓮藕生長發育階段,蓮藕栽培可按常規田間管理進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該技術模式中,蓮藕采收期亦可調整至放養小龍蝦之前,即3月底前蓮藕采收完畢后空閑田養殖一季小龍蝦。總之,該技術模式將蓮藕延遲采收技術與小龍蝦養殖技術進行了有機結合,在實現主茬作物蓮藕豐收前提下,額外收獲一季小龍蝦,提高單位土地產出;另外,蓮藕套養小龍蝦延遲采收上市技術有效減少了延遲采收蓮藕留地貯存期間收割萌動荷葉的勞動力投入,杜絕了化學抑制劑的施用,保障了蓮藕的安全質量,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