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馬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賴松新 何青石 江文 劉新芳 鄧武 高美萍 李斌
賀州市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湘、粵、桂三省交界,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的轄區市,是世界長壽市、中國十大養生城市。芳林馬蹄是賀州的傳統名牌產品,也是當地主要產業和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賀州自清代就已經有種植馬蹄的習慣,因馬蹄最初種植于賀州市平桂管理區沙田鎮芳林村,且當時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及認可,因此人們習慣稱其為芳林馬蹄。芳林馬蹄于2013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芳林馬蹄起源于平桂區沙田鎮,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平桂區鵝塘鎮、沙田鎮、黃田鎮、羊頭鎮、公會鎮,八步區桂嶺、蓮塘、賀街、大寧等鄉鎮,鐘山縣的公安鎮、紅花鄉、兩安鎮和鳳翔鎮,昭平縣的鳳凰、樟木林、鞏橋、黃姚等鄉鎮,基本上形成了以賀州城區周邊鄉鎮鵝塘、沙田、蓮塘為中心,向周邊鄉鎮輻射的種植區域帶。馬蹄產業已成為賀州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約10萬畝(6 667 hm2),年產量30萬t左右。
賀州市有廣西嘉寶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鐘山縣洲星食品有限公司等馬蹄加工企業,其中廣西嘉寶食品有限公司是賀州最大的馬蹄加工企業,是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和中國十大罐頭品牌企業,其生產的“嘉寶”牌馬蹄產品為中國馳名商標,主導產品馬蹄系列罐頭和速凍馬蹄片,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為主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馬蹄罐頭年產量和出口量連續10 a以上居全國前列,占居世界市場份額,特別是歐美市場的龍頭地位[1]。馬蹄生產已經成為賀州市農業的一個支柱產業,因此賀州馬蹄種植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可以促使當地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芳林馬蹄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范圍包括:平桂管理區的黃田鎮、沙田鎮、羊頭鎮、鵝塘鎮、公會鎮、望高鎮、西灣街道、水口鎮、大平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11°05′~112°03′,北緯23°39′~25°09′。
①氣候條件 芳林馬蹄種植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旱澇交替、夏熱冬冷、無霜期長。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悶熱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呈低溫冷害、干燥少雨的氣候特征。年均氣溫(30 a平均)19.2~19.9℃,年均日照時數1 439.4~1 588.7 h,年均降水量1 558.1~2 012.1 mm[2]。
②土壤條件 芳林馬蹄種植區地處桂東南丘陵區,地勢北高南低,四周向中部傾斜,以溶蝕侵蝕殘丘、洼地地貌為主,土壤類型主要有砂土、紅壤土、壤土等。種植區域土壤耕種歷史悠久,土層深厚,宜耕期長,肥沃疏松,有機質含量高,質地及酸堿度適中,土壤條件非常有利于芳林馬蹄的生長。
③水源條件 賀州市境內河網發達,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支流繁多,覆蓋芳林馬蹄種植區域,水資源較豐富,水利溝、渠遍布各村,排灌便利。
芳林馬蹄栽培歷史悠久,自清代開始在賀州種植。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的《賀縣志》物產篇有“薺”的記載,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的《賀縣志》農產農業篇有“馬蹄”記載,1988年版的《今日賀縣》特產篇記載“芳林馬蹄,皮薄深紅,清甜無渣,汁多肉嫩,松脆爽口,暢銷國內外”。芳林馬蹄采收期在冬季,臨近春節時成為賀州市民的年貨產品之一,現賀州城區的沿江路、光明大道與八達路交匯處等地是芳林馬蹄等農產品的銷售集散地。
芳林馬蹄一般與水稻輪作,早造水稻收割后,于7月中下旬定植大田。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有些種植戶在馬蹄種植前茬閑置或栽培其他生長周期短的作物,把馬蹄定植大田時間提早在6月底,以提高馬蹄產量與大果率。
芳林馬蹄種植田塊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結構適宜,理化性狀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力強,陽光充足,pH值6~7的砂壤土或壤土。對于多年連作的田塊,可在種植前深翻曬田,每667 m2用生石灰50~100 kg對土壤消毒。馬蹄種植田塊要精細整地,翻耕耙平,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
①種苗選擇 選擇馬蹄球莖較大(單個球莖質量20 g以上)、球莖飽滿、外形扁圓端正底平、頂側芽完整、無傷口或病蟲害的球莖作種。隨著市場對馬蹄產量與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芳林馬蹄種植區域大部分使用馬蹄組培苗作為種苗,其中以廣西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選育的桂蹄3號為主。
②種苗培育 a.球莖育苗。可采用旱地育苗法與水田育苗法,一般采用旱地育苗法。技術要點如下:選擇土層肥厚的旱地,整成廂寬100~150 cm的苗床,廂溝深20 cm、寬30~40 cm。4月上中旬,用種子消毒劑浸種24 h,取出瀝干。種臍芽朝上,間隔5~8 cm排于苗床后覆蓋細土,以蓋過頂芽為宜。定期噴水保濕,5月中下旬,苗高約30 cm時即可從育秧苗床拔取秧苗移栽于水田進行二次育秧擴苗,株行距60 cm×80 cm,每15 d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尿素5 kg、復合肥10 kg,水深保持3~5 cm。


b.組培苗育苗。馬蹄組培苗育苗采用兩段育苗法,第一段培育壯秧,第二段組培苗擴繁[3]。技術要點如下:育苗時間安排在每年的4月20日左右,種植前20 d犁田翻曬,667 m2撒施生石灰50 kg消毒,再灌水漚田。種植前1 d,把田塊耙勻整平,起畦,每畦床面寬100~120 cm,溝寬30~40 cm,要求畦面無積水,行溝能儲水。把洗凈消毒后的馬蹄組培苗按株行距10 cm×8 cm叢插在苗床上,淺插種穩即可。移栽后及時搭建小拱棚并蓋薄膜,床面保持濕潤,但不積水,行溝有水。移栽后根據天氣情況決定是否蓋遮陽網,若陰雨天則不用蓋,以免組培苗光線不足。移栽3~4 d后即可拆除遮陽網,根據天氣情況打開薄膜,若光照較強,則要打開畦面一頭或兩頭,以免棚內溫度過高燒苗,陰雨天則不用開。當組培苗返青且日溫回升至15℃以上時,則可拆除薄膜。拆除薄膜后,除草及噴藥防病,并施少量復合肥以培育壯秧。拆除薄膜后及時蓋上30目防蟲網,將防蟲網四周插入泥中,以防昆蟲進入棚內產卵。
組培苗第一階段繁育時間為25~30 d,在5月中下旬,當株高25 cm以上時,即可進行第二階段的組培苗擴繁。移栽前10 d不施肥,移栽前噴1次防蟲防病藥。移栽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帶泥移栽健壯植株,剔除變異和弱小植株,移栽株行距為60 cm×70 cm。移栽10 d返青后,可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 kg,7~10 d施1次,同時防治病蟲害。第二階段組培苗擴繁時間約50 d,當每株植株繁育15~20株苗時,即可進行大田種植。
芳林馬蹄一般在7月中下旬移栽,條件允許的地方可提前至6月底移栽。定植株行距一般為60 cm×50 cm或50 cm×50 cm。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復合肥50 kg作基肥。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根消毒30 min。馬蹄組培苗移栽時要注意剔除匍匐莖較細、節間較長的變異株。
①水分管理 馬蹄苗定植大田后保持水層3~5 cm以促分蘗,之后水層保持在5~10 cm,遵循淺水噴藥、深水施肥原則。封行后以干濕交替為原則,晾田2~3 d,回水3~5 d后才能施肥,球莖膨大期保持水層10~12 cm,收獲前15 d停止灌水。
②肥料管理 定植后7~10 d施返青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復合肥10 kg;20~50 d促分蘗,每667 m2施復合肥15~20 kg,每10 d施1次。9月底至11月上旬,進入球莖膨大期,每667 m2施復合肥20 kg+鉀肥15 kg,每10 d施1次。
③病蟲害防治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結合”的防治理念,采用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蟲害主要為馬蹄白禾螟,可用5%氟蟲腈懸浮劑800倍液、80%殺蟲單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l 0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為稈枯病、白粉病、枯萎病,稈枯病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丙環唑微乳劑1 0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唑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用45%咪鮮胺水乳劑2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當馬蹄地上莖稈枯死后,地下球莖逐漸成熟,采收前15 d左右將田間積水排出。芳林馬蹄的采收期較長,可從11月下旬采收至翌年3月。馬蹄可留地貯存,也可根據市場價格分期采收。
芳林馬蹄球莖扁圓形,頂芽粗壯稍尖,臍平或凸,皮紅褐色,表皮光滑,有光澤,有圓環節5~6個,單球質量20~42 g,橫徑3.9~4.8 cm,球莖高2.5~3.1 cm,肉白色,質地細嫩,味甜多汁,鮮食渣少,可食率80%,較耐貯藏。
芳林馬蹄營養豐富,主要含量指標值:可溶性固形物≥11.0%、淀粉≥5.0%、總糖≥8.2 g/100 g。
產品安全指標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農業部、質檢總局2002年第12號令)和《無公害食品水生蔬菜》(NY 5238-2005)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