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偉 李今朝 李克研
冠心病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不僅死亡率高,而且嚴重干擾患者的正常生活,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復雜冠心病具有發病突然、預后差等特點,現階段臨床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但術后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增加術后死亡風險[1]。藥物治療仍然是當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規手段,替格瑞洛片是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使用后藥效發揮快速,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為進一步觀察替格瑞洛片治療復雜冠心病的臨床效果,選擇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在本院就診的100 例復雜冠心病患者開展隨機對照研究,希望為復雜冠心病臨床治療提供治療思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的100 例患者均來自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本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復雜冠心病住院患者。納入標準:①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明確診斷;②自愿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③無精神障礙疾病,意識清晰,能夠正常溝通;④對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簽署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存在使用禁忌證;②近期行溶栓治療或持續使用抗凝藥物治療;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等。運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 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齡44~81 歲,平均年齡(65.39±7.27)歲;病程2~9 年,平均病程(3.31±1.90)年。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45~79 歲,平均年齡(66.42±7.14)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3.40±1.54)年。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完善檢查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術前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對照組采用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J20180029)治療,口服75 mg/次,術后繼續服用。觀察組采用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77)治療,術前單次服用180 mg,術后90 mg/次、2 次/d 口服。兩組均持續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預后轉歸情況。①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②觀察服藥后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出血。③對兩組預后轉歸情況進行隨訪記錄,統計血栓形成率、腦卒中率以及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57.22±3.50)%高于對照組的(48.36±4.16)%,左室舒張末期內徑(53.29±1.70)mm 小于對照組的(58.41±1.89)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服藥后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僅少數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出血癥狀,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
2.3 兩組預后轉歸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獲得完整隨訪,觀察組血栓形成率6.0%、腦卒中率0 以及死亡率4.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12.0%、1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轉歸情況比較[n(%)]
世衛組織研究報告顯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球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于冠心病,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0%以上。復雜冠心病是所有冠心病亞組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包括冠狀動脈三支病變及左主干病變,與其他冠心病類型相比,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也更高[2]。由于復雜冠心病進展快、預后差,大大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同時也導致治療費用顯著增加。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的進程持續加快,冠心病發病率逐年攀升,此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增多也使得復雜冠心病越來越常見,有資料顯示我國近十年來復雜冠心病發病率一直穩定在20%以上。許多證據表明,我國在復雜冠心病診療領域還存在諸多問題,治療不合理性也比較常見,有必要進一步規范和提升復雜冠心病治療策略的合理性,這對于未來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義[3,4]。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都是拯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醫療技術的進步使更多的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生命也得到延長[5]。許多國家針對復雜冠心病的病理特點出臺了一系列明確的治療指征,用以指導和規范臨床治療,確保此類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醫治[6]。例如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指征提出,輕癥、不穩定型心絞痛、三支病變等均為Ⅰ類適用人群,若不適宜該術式治療則可考慮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許多開展相關治療技術的國家,其冠心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殘疾率也呈明顯下降趨勢,但與此同時,手術治療所支付的高昂費用也加重了冠心病患者的經濟負擔,使患者及其家庭同時承受來自疾病與經濟方面的雙重壓力[7,8]。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但治療后若護理不到位可能導致支架內再狹窄、血栓等并發癥,患者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抗凝治療。造成血栓的原因眾多,常見因素包括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狀態等,因此,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非常必要,需要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阻止血栓形成[9]。
本次研究共抽選100 例復雜冠心病患者開展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而且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并未增加,從遠期跟蹤隨訪結果來看,觀察組預后轉歸情況更加理想,血栓形成率、腦卒中率以及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替格瑞洛片具有更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可顯著提升療效,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藥效價值高于氯吡格雷,與相關臨床研究報告結果一致。
復雜冠心病作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不僅病理機制復雜,而且治療難度大,極難治愈,常規藥物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合理、謹慎地選擇治療藥物方為首選[10]。氯吡格雷是臨床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但是該藥物并無活性特點,需要經過肝細胞的激活才能發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就是說氫氯吡格雷不能立即發揮藥效,需要在使用后一段時間起效,存在藥效遲緩的情況,也就無法及時有效的預防早期血栓形成。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氫氯吡格雷抵抗,從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患者轉歸[11]。替格瑞洛片是新型抗血小板藥物,為選擇性受體抑制劑,藥物自身具有活性,起效快、維持時間長,不僅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高,而且能夠顯著改善患者氫氯吡格雷抵抗情況。臨床研究顯示患者服用替格瑞洛片后能夠快速緩解病痛癥狀,從而減輕患者痛苦,與氯吡格雷相比可以更快速地控制病情,防止患者承受較大的負擔。此外停藥后患者凝血功能可以及時恢復,繼而防止出現出血情況,故用藥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幾率[12]。
綜上所述,復雜冠心病患者病情重、預后差,治療難度也顯著增加,臨床需要合理選擇治療藥物以達到預期效果,與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片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臨床效果,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藥物,建議作為抗血小板治療首選藥物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