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繼紅



摘 要: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為服務基層科技工作者而專門設置的組織機構。文章通過對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調查站點的實證研究發現,該站點在網絡化治理過程中表現出結構扁平、關系弱聯、治理有效的特點。其網絡化治理經驗表現為:網狀結構形成信息倍增效應,網絡化平臺提升信息報送效能,考核與動態調整保持系統開放性,非正式網絡促進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與此同時,調查站點仍然存在組織性質模糊、缺乏獨立性、權責不對等等問題,這制約了調查站點功能的進一步發揮,未來需要明確界定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的組織屬性,理順和優化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管理制度,以提升站點的治理效能。
關鍵詞:網絡化治理;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蘇州市科協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7.06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Governance of the Survey Site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Take the Survey Site of Su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e Jihong
(College of Political and Public Management,Soochow University,Jiangsu,Suzhou,215123)
Abstract:The survey si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s a special organization set up by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erve grass-roo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Su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vey site,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t structure,weak relationship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network governance. The experiences of network governance are as follows:the network structure forms the information multiplication effect,the network platform improves the information submission efficiency,the assessment and dynamic adjustment keep the system open,and the informal network promotes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knowledge sharing.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urvey site,such as fuzzy organizational nature,asymmetric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which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urvey site,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ationalize an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urvey si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ite.
Key words:Governing by Network;Survey s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Su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引言
為了便于進行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及時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所思所想,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聲和訴求,2005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科協”)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首批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截至2017年,共建立了504個全國調查站點。[1]此外,為推動地方開展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中國科協與省級科協又試點建設了一批兩級共建站點。如果將各個基層站點看作一個網絡節點,則這些節點相連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依托該調查站點體系,中國科協先后組織實施了第二、三、四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收集了豐富的一手數據,為黨和國家制定有關科技和人才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與作為“準政府組織”[2]的科協部門自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領導體制不同,調查站點不是作為中國科協的下屬單位而存在的,與中國科協的關系相對松散,但其提供給中國科協的信息支持是巨大的。這一管理模式比較符合當前流行的網絡化治理的理念與模式,需要從學理上作出回應和解釋。網絡化治理是應網絡社會興起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治理模式。網絡化治理是美國學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提出來的一個公共治理范式。他們認為:“在這種新的模式下,政府的工作不太依賴傳統意義上的公共雇員,而是更多地依賴各種伙伴關系、協議和同盟所組成的網絡來從事并完成公共事業。我們將這種發展稱為‘網絡化治理?!盵3]
筆者以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為例,來分析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在建設與運營中的網絡化治理特點。蘇州市科協既是中國科協的設站單位,同時也設立了自身的調查站點體系,此外還是江蘇省科協指定的蘇州區域調查站點的責任部門(圖1),管轄蘇州區域范圍內的3家國家級調查站點、2家省級調查站點,從而呈現出復雜的結構與關系。這樣復雜條件下的治理對主體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近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必要從網絡化治理的視角來分析其治理經驗,從而為其他地區在站點建設與管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二、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的基本特點
(一)結構扁平
任何組織都以一定的結構形態而存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認為,組織借助于規則、規范與價值觀得以運行而表現出較強的科層化特征[4],這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保障。而在網絡化條件下,這一科層化的組織結構越來越趨于扁平化。組織扁平化是指組織中的“層次結構較少”,尤其是“指揮鏈中的管理層較少”的一種狀態。[5]蘇州科協調查站點作為中國科協的直管站點,其承接的調查任務由中國科協自上而下直達基層站點,基層站點數據和信息直報中國科協,省卻了省級科協部門的中轉環節,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傳統上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省級科協都是必經的環節,科層制特征較為明顯。而在網絡化條件下,蘇州科協不再被看作是中國科協的下級部門而是變成了中國科協的戰略聯盟,協助完成中國科協委托的問卷調查與上報站點信息任務。在扁平結構中,不同層級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大大提升了決策和信息共享的效率[6],增強了組織的彈性。
(二)關系弱聯
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根據關系強度將社會關系分為“強關系”(Strong Ties)和“弱關系”(Weak Ties)。與強關系更多存在于熟人之間相比,弱關系多存在于陌生人之間,因為前者是同質性群體,信息存在較多冗余;而后者是異質性群體,信息較為豐富。任何要傳播的東西,當通過弱關系而不是強關系時,可以到達更多的人,跨越更大的范圍。[7]從蘇州科協調查站點與其覆蓋的市級調查站點的關系來看,由于這些調查站點涉及科創園、學校(大學、中學)、醫院、企業(國有、混合、民營、合資、外資)、學會及產業聯盟等不同類型實體,能夠為蘇州市科協提供大量的異質性信息,呈現為典型的“弱關系”特征。蘇州科協調查站點充分利用其市級層面站點網絡體系的優勢,近些年來共完成21項問卷調查任務,回收2206份調查問卷,超額完成調查任務(表1);共上報信息125條,其中被認定為有效的信息為119條,平均有效率達95.2%,尤其是,2017—2019年的有效率都為100%。信息刊發率在2017、2018年達到高峰,即三成左右的有效信息都得到了刊發(表2),這說明蘇州市科協報送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高,對照中國科協對于站點每年報送“4篇有效信息”的考核指標要求,其都能超額完成,這充分顯示了弱關系的力量。
(三)治理有效
治理的有效性是對既定的治理結構或體系所能產生效果的一種期待。中國科協建立的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體系可以看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部分,體現了我國國家治理的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從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的治理績效來看,在中國科協歷年年度考核中,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成績均較為突出,被列為:2013年度中國科協AA級優秀站點,總排名位列第11名,AA級調查站點第2名;2014年度中國科協AAA級優秀站點,總排名位列第2名;2015年度中國科協AAA級優秀站點,總排名位列第2名;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中國科協優秀站點,相關工作人員同時榮獲中國科協調查站點優秀信息員和優秀調查員;自2012年度考核開始每年都獲評江蘇省科協優秀調查站點。同時,作為區域責任部門,蘇州市科協連續6年榮獲江蘇省科協調查站點工作優秀區域責任部門。這說明中國科協對蘇州市科協的工作較為認可,科協系統的治理效果較為明顯。
三、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網絡化治理的經驗
(一)網狀結構形成信息倍增效應
網狀結構是網絡化治理過程中治理對象的一個特征表現。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通過縱向上納入國家調查站點網絡體系,橫向上建構市級調查站點網絡體系,呈現出復雜的網狀結構。作為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的一分子,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是全國站點網絡體系中的一個“節點”。而一旦被納入國家調查站點體系,就會形成連接國家與地方以及地方與地方之間縱橫交錯的網絡體系,從而為網絡中不同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創造條件。例如,基層站點通過中國科協的年度培訓與工作總結會可以獲得提升業務能力的機會,網絡互通為各基層站點相互學習與借鑒經驗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利用市科協的系統資源和優勢,仿效中國科協調查站點設置模式建立了市級層面的調查站點體系。2014年,蘇州市科協在參照中國科協的站點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出臺了《蘇州市科協關于建設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體系的工作意見》,意見包括《蘇州市科協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設立和管理辦法(試行)》《蘇州市科協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考核評估辦法(試行)》。通過組織和發動轄區各市(區)科協進行積極申報,蘇州市科協共設立了首批62家市級調查站點。蘇州市科協依托這些市級調查站點完成了中國科協下達的各項調查任務,同時也創造性地開展了本地區的專項調查,拓展了調查站點的功能,較好地發揮了調查站點服務于國家與地方的雙重作用,實現了中國科協與地方科協的雙贏。這表明與其他國家級調查站點只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不同,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是由62家市級調查站點合成的龐大“集團”,其能力得到了超常的發揮,從而產生了信息倍增效應。這就好比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每個根系都為樹干輸送養分,使得大樹根基扎實、枝繁葉茂。
(二)網絡化平臺提升信息報送效能
數字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治理工具,網絡化治理充分利用了“網絡所釋放的技術便利和自由規則”,為治理效能的提升與公共治理的轉型帶來契機。[8]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取得的成功正是由于采用了升級版的網絡化平臺技術。事實上,在此之前,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的信息報送已經實現了網上操作,這一做法提高了站點信息報送、審核等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程度,以及考核統計的工作效率。但是,傳統的信息報送平臺通常都是電腦端的,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這種信息報送平臺的功能亟須升級,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與時俱進,在“蘇州科協”微信公眾號上開通了蘇州市科協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信息報送平臺,同時開通了網頁操作平臺,打通了手機端和電腦端,信息的編輯報送和各類統計表格主要通過電腦端實現,其他功能如站點信息的查閱、各級審核、審核意見和審核結果的查閱都可以同時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端實現,簡化了信息審批程序,極大地提高了站點信息審核管理的便捷性及效率,蘇州市科協負責站點信息審核工作的同志,即便在出差旅途中也能夠第一時間審核站點信息。
(三)考核與動態調整保持系統開放性
網絡化治理強調治理系統的開放性,即系統在不斷演化過程中一方面吐故納新,另一方面兼收并蓄,始終處于開放狀態。以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的例行調整為例,在兩年一次的站點調整中,對于一些不活躍的調查站點、一直不積極配合開展工作的調查站點,蘇州市科協會根據年度考核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持調查站點進出的流動性以及站點的活力。尤其值得借鑒的是,蘇州市科協在調查站點調整過程中為避免一些優秀信息員的流失而建立了獨立信息員制度,將獨立信息員作為“調查站點隊伍的補充”。(參見《蘇州市科協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獨立信息員管理制度》)如蘇州市級調查站點——“蘇州市相城區珍珠湖小學”原負責調查站點工作的曹老師,在學校從調查站點隊伍“退役”后成為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首批獨立信息員中的一員,仍然承擔著為蘇州市科協撰寫信息的任務。目前,蘇州市各個區(這里指的是大市范圍內,包括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吳江區、張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倉市)在調查站點調整過程中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保留2~3名獨立信息員,全市共擁有31名獨立信息員。這些人有著豐富的信息撰寫經驗,是科協部門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和財富,完全可以繼續發揮作用。同時,這些獨立信息員可以作為科協部門的義務宣傳員、志愿者或聯系人,從而成為科協部門與基層單位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這表明蘇州市級調查站點體系的邊界是開放的。
(四)非正式網絡促進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
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是實現信息價值最大化的必要前提,尤其是通過非正式互動的形式來實現。以非正式性與弱等級性為特征的網絡化治理,強調非正式網絡在降低“信息的搜尋和鑒別成本”,建立“網絡成員間新型關系”[9],“促進組織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10]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蘇州市科協站點正是通過建立各種非正式交流網絡,達到了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的目的。首先,進行站際交流。為了促進信息共享,蘇州市科協目前已建立了調查站點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相關網站等多種平臺,方便各個調查站點進行交流、討論和相互學習。其次,進行站內交流。為了征集意見和發現問題,有的調查站點建立了單位內部網上交流論壇。例如,一位小學站點負責人介紹說:“我們有一個小學科學教育論壇,論壇上面大家會反映一些問題,也會在上面討論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我通過上網查看一下大家討論的記錄,就會發現一些共性的問題?!弊詈螅M行定向交流。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負責人表示,“會就各類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如社會上出現影響較大的醫鬧或者傷醫事件,則在群里與醫學會或者醫院站點進行交流;如出現影響較大的學術成果抄襲事件,則在群里與在蘇高校科協站點進行交流,在溝通中適當引導他們發現信息點”。
四、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網絡化治理面臨的挑戰
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為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建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范例。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調查站點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站點的組織性質較為模糊
從類別上看,大致可以將組織劃分為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前者是以“行政命令”作為其運行法則的組織,后者是以“信任關系和情感溝通”[11]為紐帶建立的組織,如各種興趣小組。就調查站點來說,其組織性質比較特殊,邊界也較為模糊。如果將其界定為正式組織,則調查站點的人員沒有編制(聘用合同),沒有工資收入,與正式組織明顯不同;如果將其界定為非正式組織,則調查站點又擔負一定使命,有嚴格的考核管理辦法,與非正式組織有一定的區別。而如果從“委托—代理”的角度,則不難看出調查站點實質上是一個臨時代理機構,即接受中國科協的委托代為完成交辦的任務,其使命完成組織即告終結。根據規定,“為防止調查樣本老化和提高調查質量,定期按比例對站點進行調整”,“調查站點的基本運行周期一般為五年。原則上運行期滿的機構類調查站點應及時更換”[《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管理辦法(2015年6月修訂)》]。正是由于調查站點的組織性質模糊,導致衍生了一系列問題:如調查站點的定位與地位問題,調查站點負責人(信息員)的身份問題,兼職人員的薪酬待遇問題,等等。從定位上看,目前調查站點被看作“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12],屬于科協部門的延伸體系。由于權威性不足,這些調查站點的社會認可度及地位都不高,一些設站單位領導不予支持。從人員身份來看,目前調查站點沒有專職人員,站點工作都是由具有本職工作的人員在兼任,工作量不被認定,因而談不上薪酬待遇,導致其“身份認可度不高”[13],工作認同感也不強。為解決人員激勵的問題,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從中國科協每年撥付下來的1萬元站點運行費和調查費中抽出一部分,以稿酬的形式補貼給市級站點人員,有效信息稿、刊發信息、被各級領導批示的信息對應不同的稿酬標準。
(二)調查站點缺乏獨立性
目前調查站點的設置采用嵌入式,即調查站點內嵌于基層單位。這種設置方式從有利的一面來看,調查站點可以充分利用該單位的資源優勢開展工作,也便于設站單位對其進行管理。但不利的方面也很明顯:一是調查站點工作受牽制。設站單位支持與否會對調查站點的工作產生直接影響。在對站點調整的原因方面,單位不支持占據了一定的比例。二是調查經費使用受牽制。從蘇州市科協作為區域責任部門管轄的其他站點來看,一些設站單位將站點經費納入單位統管或設置種種障礙限制使用,不利于調查站點工作的開展。這表明管理層級的增加會增加治理成本,降低組織效率,這與網絡化治理強調“非等級性、扁平化”[14]的治理結構要求是相違背的?;诖耍诓荒芨淖冋{查站點非獨立性的條件下,中國科協可以在管理政策上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可以將調查經費以勞務或獎勵的形式發放,從而減少設站單位對調查站點的牽制。實質上,在網絡化治理視域下,兩者不再是隸屬關系,而是一種合作雙贏關系,即站點依托單位的資源優勢來完成中國科協任務,而單位也因設站而提升了榮譽、知名度,密切了與科技人員的聯系。因此,保持站點的相對獨立性在理論上是成立的。
(三)調查站點的權責不對等
從一定意義上講,治理的過程就是多元主體進行資源交換與權力重塑的過程。其中,治理主體的權責是否對等,會對治理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各基層調查站點對照中國科協規定的履責要求,都能夠完成問卷調查和信息報送任務。但是,各基層站點在經費使用權限方面沒有相應的規定。與調查站點在履責方面能夠與中國科協“直通”相比,中國科協下撥站點經費仍然要經過省級科協部門中轉,才能撥付到基層站點。同時,經費的使用還要受制于設站單位的財務管理,從而使得基層站點在實際的經費使用過程中困難重重,這使得一些調查站點的工作開展受到限制,積極性受到影響。網絡化治理強調治理結構中“權責對等的治理主體地位”[15]。如果將調查站點看作是承接中國科協外包服務的機構,則中國科協在對調查站點服務驗收合格后,就應該將費用支付給調查站點,而非采用報銷的辦法來提取經費。因此,中國科協要堅持權責對稱的原則,賦予調查站點相應的經費支配權,以提升站點的治理效能。
五、結論
當前,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體系的建立延伸了科協部門的職能,拓展了科協部門的行動空間,也提升了科協部門的治理能力。蘇州市科協調查站點的成功,一方面是其很好地復制了中國科協設站的做法與經驗,建構了自身的調查站點體系,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創造性地制定了獨立信息員制度、專項調查制度、以稿酬替代運行經費制度等,為更好地建設與管理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貢獻;另一方面是其網絡化的治理經驗,“在不確定性、復雜性日益成為管理特點的時候,管理的對象逐漸由層級關系過渡到網絡關系”[11]。因此,網絡化治理就自然成為當下公共治理的正確選擇,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建設也不例外。與此同時,調查站點仍然存在組織性質模糊、缺乏獨立性、權責不對稱等問題,這制約了調查站點功能的進一步發揮,未來需要明確界定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的組織屬性,理順和優化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的管理制度,從而將中國科協調查站點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的“效能”。
參考文獻:
[1] 詹媛.504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建成[N].光明日報,2017-04-20(01).
[2] 王紹光,何建宇.中國的社團革命——中國人的結社版圖[J].浙江學刊,2004(06):71-77.
[3] 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網絡化治理:公共部門的新形態[M].孫迎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Ritzer G.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M].New York: McGrawHill,1996.
[5] Huang X,Kristal M M,Schroeder R G.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Mass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A Contingency View[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19(05):515–530.
[6] Zhang M,Zhao X,Qi Y.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Flatness, Coordination,and Product Modularity on Mass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158):145-155.
[7] 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06):1360-1380.
[8] 田飛龍.網絡時代的治理現代化:技術、管制與民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1):71-80.
[9] 王德建.網絡治理的生成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6.
[10] Duit A,Galaz V.Governance and Complexity: Emerging issues for Governance Theory[J]. Governance,2008,21(03):311–335.
[11] 姚凱,崔曉明.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互動關系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43-150.
[12] 史慧,鄧大勝,張麗.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展望[J].科協論壇,2016(08):43-45.
[13] 張楠.中國科協調查站點:讓顯微鏡更細致 讓傳聲筒更有力[EB/OL].(2017-05-14)[2020-03-19].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6230.shtm.
[14] 唐亞林,王小芳.網絡化治理范式建構論綱[J].行政論壇,2020(03):121-128.
[15] 陸小成.城市低碳發展的空間網絡化治理路徑研究:基于“蘭州藍”的經驗考察[J].中國行政管理,2016(0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