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李軍凱 孫艷艷
摘 要: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舉辦城市為其提供場館設施與服務,也為城市提供機遇與影響力,驅動舉辦城市的國際化進程。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奧運會舉辦在即,借助冬奧會向世界展示北京城市形象,對于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倫敦、東京借助奧林匹克運動會籌辦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理念與行動進行了系統分析,以期為北京借力冬季奧林匹克奧運會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提供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倫敦;東京;奧運會;城市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8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7.08
The Inspiration of London and Tokyo Using the Olympic Gam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Cities
Zhang Hong1 Li Junkai2 Sun Yanyan1
(1.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100044;2.Foreign Cooperation Division of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89)
Abstract:Olympic Gam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two-way interaction. On the one hand,the hosting city provides with all the necessary stadiums,facilities and service for Olympic Games;on the other hand,holding Olympic Games creat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city to attract investments,improve infrastructure,enhance influence and acceler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Since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is imminent,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eijings improving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and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enter to display its urban image to the whole world with Olympic Games. In this article,the ideas and practices of promoting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hosting Olympic Games from London and Tokyo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and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reference to Beijing.
Key words:London;Tokyo;Olympic games;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一、引言
國際化成為城市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際影響的日益提升,中國需要一批國際化的城市為主力軍,代表國家參與世界分工和國際競爭。北京作為中國首都,要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對兩個中心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20世紀后半葉以來,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一個走向國際化的大都市,不僅要有國際化的城市經濟服務功能、城市社會發展水平,還要具備國際化的城市軟實力、城市傳播力和較高的美譽度。[1]
大型體育賽事如奧運會、亞運會及國際單項頂級賽事等,作為一種源自城市外部而作用于內部發展的力量,不僅是觸發城市國際影響力擴散的“爆破源”,還是城市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的“助推器”。[2]全球性、國際性大型賽事、會議等“大事件”的舉辦,能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和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實現城市功能的國際化對接。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范圍內影響力最大的體育賽事,世界許多城市以籌辦奧運會為契機,加快城市設施完善、服務優化、產業升級和形象傳播,奧運會已成為城市加快國際化進程,深度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選擇,如美國亞特蘭大、英國倫敦、西班牙巴塞羅那、日本東京、韓國首爾等國外大都市無不是依靠奧運會的舉辦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3]
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奧運會(簡稱“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借助冬奧會向世界展示北京城市形象,對于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更具現實意義。倫敦和東京是兩個國際化大都市,且都多次舉辦過奧運會,奧運會對提升倫敦和東京的城市國際化水平發揮了關鍵助推作用。筆者將以倫敦與東京兩個國際大都市為例,闡述其以籌辦奧運會為契機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寶貴經驗,為北京借助冬奧會提升國際化水平提供經驗借鑒和啟示。
二、倫敦與東京借助奧運會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主要經驗
(一)以城市發展戰略為支撐,實現奧運會和城市國際化高度融合
奧運會等重大賽事能夠提高城市在全球體系中的地位,滿足全球層面要求是主辦城市需要實現的首要目標,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如何在加強城市全球層面影響力的同時協調地方層面需求,實現賽事舉辦與城市發展的有機融合,在城市制定發展戰略中越來越得到重視。[4]
倫敦在2008年的城市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基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契機,改善倫敦的交通網絡,加強與其他世界城市的合作,提升倫敦的國際地位,利用奧運會展示倫敦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向國外觀眾、游客和投資商展示倫敦的世界城市實力與風貌。[5]
東京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別發布《東京都長期發展愿景》和《市民共建新東京:2020實施規劃》,其核心是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為契機,將東京建成世界第一大都市;以打造多文化共生社會為主線,通過公共設施建設國際化、文化魅力傳播國際化、高端產業發展國際化等舉措,全面提升東京的國際影響力。
(二)以多樣性和包容性為主線,打造多文化共生社會
1.普及機會平等和多元化理念。倫敦將舉辦奧運會的商機對所有人開放,在線網站“Compete For”公布所有招標和招商需求,國內外任何公司均可注冊申報,以實現其“每個人的奧運會”理念,倫敦奧委會還推出針對商家的《倫敦奧組委多元與包容的商業憲章》。[6]此外,其官網設計明確提出要適應來自不同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者的需要。
2.建立外國人服務保障政策體系。2015年,東京都出臺《面向國際城市建設的多文化共生社會建設指導方針》,從基本目標、政策體系、實施主體等方面構建外國人可融入其中的多文化共生社會,為外國人在東京生活、工作、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
3.建立外國人交流服務組織體系。東京都構建了以多文化共生促進委員會和東京國際交流委員會為核心,民間國際交流協會、NPO等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多主體交流服務組織體系,積極向市民普及宣傳多文化共生和尊重多樣性的理念,宣傳東京的多文化共生舉措,打造國際化和包容性的東京城市形象。
(三)以國際化語言環境構建為核心,優化城市公共服務
1.設立專職負責機構與專門網站。東京政府和民間組織共同發起成立了“多語言應對協議會”,旨在為外國游客提供舒適的“無障礙化語言環境”。協議會設有門戶網站,收集整理全國各地開展的國際化語言環境建設典型經驗,并面向東京各領域和公共場所推廣。
2.全面提升東京基礎設施外語標識水平。東京政府發布“東京路標2020計劃”,面向步行街、鐵路、觀光景點、餐廳等不同空間路標分別制定外語標識標準,為外國游客訪日提供良好的外語標識環境。[7]
3.構建全方位的多語言服務體系。東京政府優化升級了東京24小時多語言翻譯服務電話功能,提供英語、韓語、漢語、法語和泰國語5種外語服務,為游客在購物、乘車等各種場合提供幫助;建立覆蓋東京14家公立醫院的多語言輔助診療體系,設立東京都保健醫療信息中心外語咨詢電話,可用多國語言提供東京就醫的相關信息;東京都政府官網發布《東京外國人多語言就診服務手冊》,為外國人提供醫療機構查詢、就診方法、醫用專業詞匯等各種服務指導。[8]
4.建立精通外語的專業人才隊伍。東京政府建設了70支精通外語的醫療救助隊,為外國人提供各種醫療救助服務;面向初高中生招募并培訓1200名外國游客親善大使;培訓近5萬名精通外語的志愿者等。
(四)打造奧運文化盛典,建立國際文化之都
1.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奧運會籌辦期間,倫敦舉辦“文化奧林匹克”活動,2008—2012年推出狂歡節、殘疾人文化藝術、世界莎士比亞節、電影節等活動,突出國際主義和多元文化,鼓勵公眾參與。“2012倫敦藝術節”是“文化奧林匹克”的高潮,從6月21日到9月9日共持續12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杰出藝術家,表演內容涵蓋音樂、喜劇、舞蹈、視覺藝術、文學、電影等方面。
東京推出“Tokyo Tokyo FESTIVAL”系列文化活動,政府提供資金扶持,鼓勵利用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舉辦公眾可以自由參與的文化活動,并從中評選出13項文化藝術活動,在奧運會召開前1個月集中在東京各場所演出;設立專項資金資助國外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活動,在世田谷區等外國人集聚區設立“東京-超越國境”國際文化交流點,打造外國人的文化交流社區。[9]
2.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東京政府開設全英文版東京魅力宣傳網絡平臺,宣傳傳統文化、飲食、購物以及現代文化等;制作主題宣傳片,向海外傳播東京魅力。與巴黎、紐約等世界著名觀光城市合作,如2018年開展了以“巴黎-東京文化雙城活動”為主題的文化交流和宣傳;利用上海世博會、溫哥華冬奧會、平昌冬奧會等國際知名賽事和大型會議宣傳東京奧運和文化旅游資源。
3.挖掘特色文化資源,開展定向宣傳。東京政府與民間企業、社會組織合力打造東京品牌的旅游文化資源,如針對外國游客推出了深夜居酒屋巡游團,游客可以一晚上體驗三家居酒屋和酒吧,近距離接觸居酒屋文化,同時加強面向國外特殊人群和地區的旅游文化資源定向宣傳力度,如對歐美富裕階層和個人旅行者占比較高的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地區開展定向宣傳,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東京旅游。
(五)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外國游客服務水平
1.建立外國人信息化平臺。《倫敦旅游業行動計劃》提出,要利用新技術手段從主要景點獲取信息,建立一個高質量的訪客信息系統以及奧運會期間和之后的游客需求信息體系。[10]東京政府利用ICT技術建立外國游客接待信息云平臺,將外國游客的性別、年齡、籍貫、語言、飲食禁忌等個人信息上傳至云平臺,游客用手機或ID卡經過身份認證后即可在東京享受包括入境通關認證服務、公共交通服務、酒店入住服務、本國貨幣消費結算等服務。
2.提供免費城市公共Wi-Fi。東京在機場、車站、餐廳、景點等外國旅行者經常到訪的區域增加無線Wi-Fi數量。從2015年開始,東京都已陸續在公共文化設施、公園、動物園等公共場所設立無線Wi-Fi服務,并統一公共Wi-Fi名稱為“TOKYOWI-FI”,外國游客只需一次登錄便可持續使用,由此提升外國人對東京公共Wi-Fi的使用滿意度。[11]
(六)發揮首都窗口作用,帶動區域國際化水平整體提升
1.打造旅游資源輸出窗口。東京在都內重要場所設立“全國觀光宣傳角”,與都內的特產直銷商店合作,宣傳當地旅游資源;與擁有世界遺產的城市開展聯合宣傳,形成強強聯合效果,向外國游客展示日本旅游資源魅力。
2.發揮首都的區域帶動作用。東京與區域其他地區共同構建國際友好城市合作網絡,制定友好城市接待計劃,提前與友好城市的國外運動員和相關機構開展國際交流,在奧運會期間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奧運會后持續開展友好交流活動。
(七)大力發展奧運經濟,融入全球化產業網絡
1.利用奧運會增加貿易商機。2012年,英國政府發起“GREAT”(非凡英國)活動,并在全球86個國家開展宣傳推廣。在英國政府以及倫敦相關機構的支持下,英國企業充分利用奧運機遇發展國際貿易,獲取國際投資項目。英國政府曾在奧運會結束后定下到2016年獲得110億英鎊貿易和投資的目標,但到2013年7月,僅僅一年后就完成目標的90%,25億英鎊外商直接投資中有10億英鎊落戶倫敦。[12]東京則希望利用奧運會向世界宣傳中小企業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尤其是時尚、創意、手工藝品等具有東京特色的產品,為奧運會之后幫助中小企業開拓以亞洲為核心的市場打下基礎。
2.高精尖技術研發助力國際化服務水平提升。東京政府基于奧運會需求開展高精尖技術研發,為新技術成果提供奧運會應用場景,支撐國際化服務水平提升。例如,政府牽頭整合各領域翻譯數據,建立“翻譯數據銀行”,并委托日本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新技術研發,攻克聲音降噪、特殊文字識別等關鍵技術難題,提升東京的外語服務水平。
3.大力構建國際金融中心。東京將奧運會的國際化發展機遇與國際戰略綜合特區制度相結合,形成政策組合紅利,為外商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以金融業為中心的服務業國際化水平。2017年,東京提出打造“國際金融城市”構想,推出下調法人稅、重視聚集、培育金融科技及資產管理企業等系列舉措,以提升東京金融業國際水平;設立面向東京和國外金融機構的東京金融獎,鼓勵金融創新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關投資,每家給予最高1000萬日元(約70萬人民幣)的獎金。[13]
三、對我國辦好冬奧會的啟示
從以上經驗總結可看出,倫敦和東京借助奧運會推出了一系列推進國際化進程的舉措,這些舉措不僅體現在制定規劃和愿景等宏觀舉措上,還體現在道路標識、語言服務、WIFI服務等配套服務的細節上,領域涵蓋經濟、文化以及醫療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借鑒倫敦和東京的經驗,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借助奧運會宣傳展示北京城市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
(一)傳播理念,堅定信心
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各類國際合作平臺,宣傳我國抗疫的成功經驗和北京城市形象,宣傳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與施政方針,向世界傳達北京的理念、信心和胸懷。
(二)完善硬件,優化軟件
從語言標識、無障礙設施建設、新技術支撐等方面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優化升級,提升外國人在京生活、工作、旅游等方面的硬件保障,從就醫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包容性等方面打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城市軟環境。
(三)奧運搭臺,經濟唱戲
借助冬奧大力宣傳北京的信息化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等領域新成果和新產品,為企業今后開拓國際市場打下基礎。營造有利于國際資金、人才和技術引入的政策環境,提升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高端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依靠國際化路徑實現北京高質量發展。
(四)區域協同,助力奧運
整合北京、張家口的歷史文化、地域飲食文化等,與張家口合作開發面向國際游客的特色旅游資源。整合京津冀三地城市資源,在奧運前后集中打造一批區域性的國際友城交流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力。與全國其他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合作,在北京設立文化旅游資源集中宣傳平臺,將北京打造成展現中華文明魅力的窗口。
參考文獻:
[1] 黃寶連.“大事件”效應與城市國際化進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7,33(01):88-92.
[2]姚頌平,劉志民,肖鋒.國際體育大賽與國際化大城市發展之關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5):18-23.
[3] 吳明華,金育強,劉亞云.“體育賽事營銷”理念與區域性中心城市國際化路徑選擇———以長沙為例[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04):26-29
[4] 易鑫.倫敦奧運會舉辦做為城市發展戰略的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13,28(02):101-106.
[5] Mayor of London.The London Pla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reater London s[R].London: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008.
[6]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Facts Sheet:London 2012 Facts & Figures[R].Lausanne: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3.
[7] 東京都建設局.東京みちしるべ 2020ー誰にでもわかりやすい道路案內標識[R]. 東京:東京都建設局,2016.
[8] 東京都.醫療機関向け救急通訳サービス[R]. 東京:東京都政府,2020.
[9] 東京都.東京都多文化共生推進指針[R].東京:東京都政府,2016.
[10] 吳偉,代琦,蔣革新.倫敦旅游業行動計劃(2009~2013)介紹[J].現代城市研究,2010,25(06):88-96.
[11] 総務省.利用しやすく安全な公衆無線LAN環境の実現に向けて[R].東京:総務省,2016.
[12] HM Government and Mayor of London. Inspired by 2012:The legacy from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R].London:Cabinet Office,2013.07.
[13] 東京都.東京都MICE誘致戦略[R]. 東京:東京都政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