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能
摘要:目的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研究。方法 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92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采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照組采取紅霉素治療,評價兩組患者療效、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69.57%,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17%,低于對照組15.22%,P<0.05。結論 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效果好,用藥后不良反應低。
關鍵詞:阿奇霉素;支原體肺炎;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168-01
小兒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常見的肺炎類型,病因由支原體(MP)病菌引起,患病后主要表現包括體溫升高、刺激性干咳、胸悶、胸痛等,多發人群為5-15歲兒童,四季均可發病[1]。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小兒支原體肺炎發病率逐年上升,疾病威脅兒童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質量,患病后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避免肺炎繼續發展增加并發癥風險,常用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療、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療等,常用抗生素大環內酯類藥物為主,其中阿奇霉素應用廣泛[2]。文章納入92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分析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92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范圍在2-10歲,平均為(6.2±1.0)歲;肺部X線檢查:小葉性實質浸潤性病變10例、肺段實質浸潤性病變13例、間質性浸潤性病變19例,胸膜病變4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5例,年齡范圍在2-10歲,平均為(6.8±0.9)歲;肺部X線檢查:11例、11例、20例,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家長均同意治療方案,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所有患兒均出現小兒支原體肺炎相關體征,如發熱、咳嗽等、X線片、支原體抗體陽性結果符合第7版《實用兒科學》 中的診斷標準[3];青霉素類或者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
排除標準:排除肝腎功能異常者;排除對研究涉及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吸氧、吸痰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靜滴阿奇霉素(規格:0.25g;國藥準字H20063284;生產廠家: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滴注速度為10 mg/( kg·d ),連續用藥3-5d;觀察患兒體溫變化,監測患兒外周血白細胞指標值,二者均恢復正常后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國藥準字H10960112;0.1g*6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劑量為10 mg/(kg · d),連用3 d。
對照組采用紅霉素(國藥準字H31021111;生產廠家: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第四制藥廠)靜滴治療,用藥劑量為20~30 mg/(kg · d)+5%葡萄糖;在治療期間均未采用其他抗生素藥物治療,療程3周。
1.3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療效,觀察項目包括顯效:患兒咳嗽、缺氧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減少、復查胸片提示肺部陰影吸收;有效:癥狀明顯緩解,體征改善、胸片結果顯示陰影大部分吸收;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評價兩組患者療效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P<0.05;見表1。
2.2評價兩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見表2。
3 討論
MP是一種病原微生物,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具有超濾過性特點,可獨立存活,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發病機制指機體感染后可直接侵犯呼吸道上皮細胞,還可導致抗原抗體免疫損害,小兒支原體肺炎發生后可能誘發肺部急性感染癥狀,亦可能損傷肺外組織,誘發其他炎癥性疾病[5]。如未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則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誘發哮喘,因此患病后急性期需給予積極治療,縮短病程。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采取阿奇霉素藥物治療,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具有廣泛的抗菌譜,抗菌效果更加明顯,用藥后可快速發揮抑菌與抑制蛋白合成的效果,對MP抗菌活性高。阿奇霉素藥物的藥物動力學特點相對獨特,藥物進入炎癥細胞內濃度明顯高于組織濃度,相較于同期血濃度,組織濃度明顯高數倍,相較于非炎癥部位,炎癥部位的濃度明顯高6倍左右,阿奇霉素的半衰期為68-72h,血藥濃度明顯高,可在體內廣泛分布,藥物具有較強的組織滲透性,實際治療中藥物使用量明顯低于紅霉素,藥物安全性高,無明顯的胃腸道反應與肝損害。傳統臨床采用阿奇霉素藥物治療時多選擇靜脈給藥的方法,療效明確,但療程較長,長期治療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可能導致MP產生耐藥性,影響體內菌群穩定性,導致菌群失調與二重感染,研究中觀察組采取阿奇霉素序貫治療法,早期采取靜脈給藥方法,再結合口服藥物的方法,結果顯示序貫治療可快速發揮藥效,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在較短時間內控制肺部癥狀,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減輕治療產生的經濟負擔,積極預防長期靜脈輸液導致的感染,減少藥物使用所致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效果好、可有效縮短癥狀消失時間,用藥后不良反應低。
參考文獻:
[1]林巧楠,周鵬翔,翟所迪等.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8,29(22):3146-3152.
[2]王芳,王森.阿奇霉素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7,26(13):94-96.
[3]馮宇婧,張夙,朱海嶠等.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7):820-823.
[4]孫金平,嚴進霞,瞿劍峰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霧化吸入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炎性因子、可溶性B7-H3、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9):81-85.
[5]沈曉明,王衛平 . 兒科學 [M]. 7 版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 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