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摘要】本文論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打造學習型組織,建設優秀教師團隊;轉變校本教研方式,開展主題式校本研修;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主題教研 教師 校本教研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1-0024-02
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校本研修作為一種因校制宜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渠道,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近年來,我校校本教研活動在以課堂教學為立足點、把握學科課程性質特征及其教學規律、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運用行動教育的理念,踐行“三階五環”(“三階”即課例研修的三個階段:聚焦“目標內容精準定位”的研修、聚焦“教學方法策略優化”的研修、聚焦“學生能力發展與提升”的研修;“五環”指每一研修階段設置“設計—實踐、觀測—反思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策略—改進”五個研修環節)主題式課例研修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下面筆者談談我校通過抓實主題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做法。
一、打造學習型組織,建設優秀教師團隊
校長、教師、學生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學校教學質量、辦學質量的提升取決于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而教師的成長關鍵在于持續學習、不斷提升。因此,構建學習型教師團隊是實施中小學校優化管理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構建多層次的學習共同體。在校本教研管理中,我校把建設學習型組織作為學校發展的戰略,按照學習型組織理論,組建以學習和研究為主要形式、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團隊。幾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種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改進與教師學習融為一體,以解決實際問題、改進實踐、提升實效為目標的“教、研、學”一體化的有效的教師群體學習方式。
(一)構建依托專家指導的教師學習共同體
2016年,廣西特級教師王麗玲領銜的“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在我校掛牌成立,我校正式成為王麗玲特級教師工作坊的基地學校。學校依托“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平臺,以專家指導為契機,通過各種課型課例研究,探索其規律,打造高效課堂,使團隊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更新、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加快教師成長。
我們多次邀請王麗玲老師到校做“主題教學”專題講座,著重對中青年教師進行“統編語文教材文本研讀”專題培訓。青年骨干教師在王麗玲老師的引領下,從教材到教參、從整冊書到每一個單元,對一至六年級語文單元能力目標、語文要素的編排體系,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對比、分析。教師通過挖掘語文基礎知識內部的聯系和規律,揣摩教材編寫的意圖,提煉教材的主要編排思路,解讀教材的本意,形成對教材的理解,最后提出本單元的核心知識和核心問題,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內容及教學實施策略。在專家的悉心指導和示范引領下,青年骨干教師在學校開展的主題式校本研究系列活動中,將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經過多個輪回的研磨,我校教師逐漸形成了較為明晰的教材文本研讀思路,提高了教材解讀能力。
由專家、骨干教師構建的學習共同體,專家能根據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給予專業的、有針對性的支持。骨干教師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教學和研究,理論水平與教學實踐能力迅速提升,促進了我校青年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組建學校專家指導團隊
學校專家指導團隊,即以本校中層干部、市縣教學帶頭人、學科教學能手等構成的教育教學指導團隊。專家指導團隊成員有較明確的分工,將專業引領與日常管理有機結合,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針對不同需求的教師給予不同的指導,促進了教師自我意識的提升。學校專家指導團隊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培訓教師,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三)創建青年教師導師制
我校青年教師比例逐年遞增,他們充滿活力、積極進取、勇于探索、敢于挑戰,但是相對缺乏實際經驗。學校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設計調查問卷,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調研活動。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0%的教師希望學校搭建拜師平臺;有40%的教師希望得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操作指導;超過70%的教師希望盡快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提升教學理論水平等。為此,我校制訂了青年教師導師制,為不同時期的教師搭建拜師、導師、名師的平臺,讓他們在專業上有層次分梯度地不斷進步。在以校本研修為載體的專業引領中,堅持以人為本,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初步構建起教師分層培訓的研修機制。
2019秋季學期起,我校啟動“師徒結對”活動,為40歲以下的教師安排教學導師,進行一對一的“帶徒跟崗”研修。教導處規定“師徒”聽課時數、指導時間、具體內容,扎實培養年輕教師,使他們迅速成長為學校建設的生力軍。
二、轉變校本教研方式,開展主題式校本研修
幾年來,在王麗玲老師領銜的研究團隊引領下,我校運用王麗玲特級教師工作坊課題研究成果“三階五環”主題式課例研修的教研范式,開展基于團隊構建的主題式校本研修?!叭A五環”基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解決,遵循一線教師備課上課的原則和要求,圍繞解決“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的問題,分階段、分層次、有目標,在“設計—實踐、觀測—反思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策略—改進”五個環節行為跟蹤式研究實踐中逐步提升教師教材研讀能力、課堂教學技能及教學水平。
“三階五環”主題式課例研修的教研范式融“學習—研究—教學”為一體,切實解決了學校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升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和學科底氣。在實踐中,我們不斷完善校本研修考核評價機制,達到了以主題式校本研究促進教師不斷成長的目的。
(一)校本教研專題化
“三階五環”主題式教研倡導校本教研專題化,以學校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為研究目標。這一校本教研模式,以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反復研究、實踐,直至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填補了傳統的“點式”教研中“一次教研”的空白,體現了“過程性”教研的實效性。我校運用“三階五環”范式,開展主題式校本教研,教學研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敖虒W即研究,研究即教學”的研修方式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一種自覺的行為,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創新集體備課方式
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是主題式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礎。我校通過實施運用“三階五環”研修范式,在五個研修環節實踐中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策略、方法,經歷數次集體備課,直至最佳效果,最后形成結論性成果。以《船長》為例,關于“語用點”的確立研究,我校研修團隊先后開展了三次集體備課:
第一次集體備課:基于教師自身素養的教材解讀及教學展示。第一次備課會議,李坤花老師在歸總研究團隊其他成員的教材解讀意見的基礎上,把本篇課文教學的語用點定為“撰寫墓志銘,提升思想內容”。教學展示、觀課后,在反饋會議上,教師們一致認為“提升思想內容”的目標定位過低,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沒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結合文本特點,教師們提出語用點應落在“場面描寫”上。
第二次集體備課:團隊協作。團隊成員群策群力,針對語用點確立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意見。李老師重新調整教學方案,并進行了第二次教學展示。課后反饋會上,參與研究的教師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場面描寫屬于中年段的訓練重點,作為六年級的能力訓練目標不合適。但應該抓哪個語用點來訓練,研究團隊成員都很糾結,一時間理不出頭緒。
第三次集體備課:專家引領。研究遭遇了瓶頸問題,課題組負責人、廣西特級教師王麗玲親臨研究現場給研究團隊指點迷津。經過專家點撥,研究團隊對這篇文章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教學要求進行比較閱讀,再次解讀文本,并根據課后練習提示重新確立了語用訓練點:特定情境下的語言描寫。李老師用第三次改進的教學方案進行現場展示,教學效果非常好。通過隨文練筆,學生的習作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改進聽評課方式
“三階五環”主題研修范式背景下的聽課活動,強調基于實證有目的、有觀察技術支撐的聽評課;課后,專門安排有反饋會議,進行評課。反饋會議的內容主要有:(1)基于實證分析(課堂觀察記錄);(2)反思:①總結成效;②提出問題。(3)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運用與實踐,激發了教師自主發展的欲望,滿足了教師自我更新的內在需求,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一)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實施,體現了教師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提升理論的“過程性”研修特點。在研修活動中,教師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教師通過研究、實踐,對學習的理論進行驗證、補充、完善、豐富,發展他人的理論,形成自己的研修成果。實施主題式校本教研,要求參研教師撰寫課例報告。參研教師必須認真總結研究過程,在深入的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梳理總結研修成果與成敗得失。課例報告的撰寫,有效地促使教師對研究的做法、感悟進行理論的提升。
(二)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主題式校本研修,每一階段的研修都安排有課后反饋會議,要求教師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對同伴或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回顧、診斷,作出評價,提出建設性意見。任務驅動的主題式校本研修,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三)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
“三階五環”主題式校本教研模式下,教師通過三個階段持續的實踐研究,基于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逐漸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在日常的具體教學工作中貫穿“研究的意識”,提升了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四)提升教師的學習力
主題式校本教研,研究的主題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達成,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構建了“研究即教學,教學即研究”——“學、研、訓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在研修過程中,教師與專家、名師組成教研共同體,由執行者轉化為研究者。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下親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主體意識、自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課例研修成果可作小課題成果,也可作教學論文,教師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專業成就感,專業的心理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逐漸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總之,主題式校本教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校本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教學研究與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學習培訓融為一體,幫助教師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憑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發展的長遠目標,改革校本教研方式、開展主題式校本教研、提升辦學品質與質量,打造名校品牌,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注:本課題為2019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教師教育發展的主題式校本教研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B2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 斌(1981— ),男,漢族,廣西合浦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任合浦縣廉州鎮中心小學本部校長、黨支部書記,研究方向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