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軍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農村的家長越發重視教育,他們加大了教育投入,
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給予子女更好的學習環境,開始了陪讀,他們在城市里租房子將子女送入城鎮中學習。造成陪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通過探討學生的學習現狀,并且分析教育對策,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基于此,文章針對農村小學陪讀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教育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陪讀學生;學習現狀;對策
20世紀末,我國農村地區出現了中小學陪讀現象。顧名思義,陪讀是指農村地區的家長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給予子女更好的教育環境,將子女由農村轉向城鎮地區進行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人才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陪讀現象也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加入了陪讀大軍,但他們對陪讀現象的認可程度不高。大多數家長迫于當下的社會環境,或者因為其他家庭都將子女送入城鎮學習,而不得不將自己的子女也送入城鎮學習。陪讀現象形成的背后,折射出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家長通過加大對子女教育的投入,使子女擺脫了農村教學環境,但同時陪讀加大了農村地區的家庭經濟負擔,也導致農村地區出現空心化現象。文章首先從農村陪讀學生的學習現狀著手,分析陪讀現象產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 農村小學陪讀學生的學習現狀
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將子女送入城鎮地區接受教育,希望子女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地區
陪讀小學生的學習現狀不容樂觀。首先,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家長雖然能夠在環境上和學習資源上給予支持,但受到家長知識結構和觀念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僅學生家長難以適應城鎮生活,學生子女也難以適應城鎮地區的學校生活。由于子女從小生活在農村,加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初始期,學生在學校無法與城市地區的學生友好相處。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學生不適應城市地區的學習生活,沒有自己的伙伴,就會導致學生心理上孤寂。在學校中,陌生的環境和不習慣的學習生活反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難以提升。
其次,農村地區的小學生進入城鎮讀書只能進入寄宿制學校,這導致大多數陪讀家長只能在校外陪讀,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校外陪讀的形式,更好地照顧子女的生活。這種做法的出發點雖然是為了子女的教育,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卻無形之中影響了子女的學習生活。一方面,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水平不高,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認識世界、樹立正確觀念的重要時期,學生需要通過自我認知判斷外界事物。但由于家長進行陪讀,導致學生事事依賴家長,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身心較為成熟,他們更希望自己在學校取得好的成績。同時,家長也對孩子寄予了厚望,一旦學生學習難以達到家長的期望,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
最后,農村家長受社會環境和思想觀念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認為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因此要求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品格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經驗不夠關注。加之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家長的盲目督促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壓制了學生的天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但家長難以從中找出正確原因,只一味地給學生施加壓力,這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難以提高,也最終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農村地區陪讀現象形成的原因
首先,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差距加大,農村地區受經濟因素和地緣因素等影響,教育資源明顯少于城市地區,優質的生源以及教師資源主動向城市地區轉移,農村地區的教育設施逐漸凋敝。另一方面,國家對農村地區的學校進行整合,減少了農村地區學校的數量,精簡了教師的編制,這也導致農村地區的學校越來越少,大多數鄉村地區沒有學校,只有城鎮有學校,這也導致了陪讀現象的出現。
其次,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農村地區更加重視子女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農村地區屢見不鮮,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家長希望子女好好讀書,將來能有一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加大教育投入,開始將子女送入城鎮地區的學校接受教育。同時,為了使城鎮上學的子女能無后顧之憂地進行學習,家長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各種問題,因此出現了陪讀現象。
最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不斷減少,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進入城市地區打工,因此興起了打工熱潮。在這種經濟因素的帶動下,許多青壯年勞動力會將子女帶在身邊,在所務工的城市就讀。但這種打工生活并不會長久,于是,家長每換一個城市打工,就會帶著子女遷入新的城市。這種陪讀方式,導致子女需不斷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極大地影響了學習效果。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爸爸會進入城市地區打工,孩子的媽媽進入城鎮陪子女讀書,這種父母分離式的陪讀方式也較為常見。
三、 提升農村小學陪讀學生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從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從政策上對農村地區進行扶持,從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做起,縮小城鄉地區的差異,樹立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理念,同時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家長能夠更好地將精力放到子女教育上,通過這樣的方式帶動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其次,政府應當加大農村地區的教育扶持力度,為農村地區整合更多的優質資源,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為此,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例如,針對農村地區的困難家庭進行資助,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最后,政府要加強農村地區的學校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學校的學習環境,并且優化教學資源,例如,給予教育工作者較高的待遇,盡可能的留住優秀的教師人才,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使家長能夠放心地將子女送入農村地區就讀。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并且讓農村地區的家長看到政府改善教育的決心,這樣才能更好地減緩學生教育扎堆的陪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