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福 馬艷艷
摘 要:漫長的假期,學生失去學校約束,本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自由時間發展個性,但調查顯示部分同學沉迷網絡,從而心身俱疲。毛姆說:“閱讀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么正處閱讀黃金期的中學生到底應該怎樣閱讀?讀些什么?如何實現居家閱讀和學校閱讀的高效對接?筆者將從城鄉結合地段學校共讀現狀和對接策略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城鄉結合學校;家校共讀現狀;對接策略
朱永新的《造就中國人:閱讀與國民教育》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只有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才能擁有共同語言、共同價值、共同愿景,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為美麗的精神家園。”閱讀為什么如此重要呢?作為核心知識運動的主要創始人和代表性人物,赫希分析了核心知識與文化素養的內在關系,他認為閱讀是擁有核心知識的關鍵所在,是文化素養形成的路徑。只有共同閱讀,掌握共同的核心知識,才能擁有共同的語言和密碼、共同的價值和愿景,形成共同的文化,并且對推進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城鄉結合學校家校共讀的現狀分析
(一)可喜的成績
1. 我校師生和家長對于家校共讀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升
自建校以來,每年4月,我校師生都會迎來“閱讀點亮心燈”的讀書月活動,并且一直堅持至今。經過不斷地實踐和督促,我校80%以上的家長、師生對于家校共讀的重要性達成了共識,有50%左右的師生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至少半小時的習慣,有少部分家長將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有時也帶孩子去圖書館,并且能堅持督促孩子,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師生在“我的居家閱讀”征文比賽中,3人獲得初中組一等獎,7人獲得初中組二等獎,6人獲得初中組三等獎;1人獲得成人組一等獎,1人獲得成人組二等獎,1人獲得成人組三等獎。
2. 教師的家校共讀觀念有了明顯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推進全科閱讀,提升核心素養,廣泛開展閱讀活動,努力營造良好讀書氛圍,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塑造美好心靈,打好人生底色”。而老師是家校共讀活動的引領者、組織者和策劃者。問卷調查顯示:我校語文教師要求學生的閱讀書目,80%以上學生都能自主閱讀,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單純的記知識點。閱讀導讀課和展示課都能如期開展,有50%的教師,能應用思維導圖等輔助方式將閱讀內容化繁為簡,提綱挈領
地引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效率。七年級的妥靜老師在2020年11月份的閱讀課比賽中取得了市級一等獎的好成績,這都反映了我校師生對于閱讀真正做到了穩扎穩打。
3. 學校、社會對閱讀的重視程度加大
雖然建校才三年半,但每年4月我校都會利用“讀書節”,開展“讀書月”活動,活動期間不僅有閱讀示范課,閱讀演講比賽,閱讀成果展,最后還會評出“最美閱讀之星”。我們開設有專門的閱讀課,教學設計和匯報展示課都會定期檢查考核,每班都會布置精美的讀書角,每節課前會開展課前三分鐘,這一系列舉措使得我校的家校共讀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老師也會積極參觀學習每年大夏書系組織的閱讀成果展,借鑒各地的優秀成果。
(二)存在的問題
1. 城鄉差別使得閱讀水平參差不齊
通過去年的線上教學測評,我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假期和休閑時間對學習自覺的孩子和家庭讀書氛圍濃厚的孩子而言,是一個提升自我的良機;但對學習被動和家庭教育貧乏的孩子來說,無疑是自我墮落的深淵,而城鄉差別使得家庭教育的差距更大。據調查顯示和日常的觀察,這些“讀困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點:74.77%沒有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52.25%家長不督促,落實不到位,50.45%課程緊張,閱讀課經常被擠占,沒法及時交流展示,46%學生為了名著考試而讀書,53%的同學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主宰了課堂。雖然有53%的教師堅持開展閱讀展示課,但效果不佳。14%的教師處于觀望狀態,望而卻步,只有33%的教師向名師學習,借鑒經驗,集中備課組人力,攻克難關。
2. 家校不一使得閱讀很難落地生根
課內長骨,課外長肉,但由于學生閱讀興趣不夠強;閱讀目的功利化;閱讀方法不科學;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資源短缺;家庭藏書少和閱讀氛圍不濃厚等諸多實際問題,一周45分鐘積累的那點溫度,如果回家后不堅持閱讀和落實,書本內容簡直無法被學生吸收。
3. 工程重大使得共讀體系構建緩慢
李順蓉在《以“讀”攻毒,讓閱讀獨行其道——雙流區棠湖小學居家防疫之閱讀課程實踐》一文中,提出了“讀”善其身,護好自己;得天“讀”厚,憂心家國;研學一體,“讀”當一面的閱讀體系,由自由閱讀走向“自主閱讀”,化“危”為“機”,讓孤“讀”不孤獨,親子師生同伴共線同讀方式,實現了閱讀素養提升和閱讀評價的有機統一。黃春超《做閱讀之旅的點燈人——淺議學校閱讀推進體系的建構》一文中,他抓住閱讀發生的關鍵要素“書、人、環境、時間”通過“系統化、課程化、活動化”旨在促進常態閱讀的發展,做好學生閱讀之旅的點燈人。這些嘗試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面對層次不一的學生、家長、教師,要真正實現家校共讀的“系統化、課程化、活動化”卻是任重而道遠。
綜上所述,家庭閱讀已成為學校閱讀的左膀右臂,家庭閱讀的缺失很難保證學校閱讀素養的提升,所以嘗試多種方式增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增進親子感情,形成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提升師生的整體閱讀素養,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 居家閱讀和學校閱讀的高效對接策略和建議
(一)多管齊下激發閱讀興趣
充分利用課堂、校園廣播、櫥窗板報、微信群、校訊通平臺和家校聯系會等途徑,每周定期開展好書推介和經典分享活動,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并定期收集師生、家長的感人讀書故事、優秀讀后感、好書分享文章等內容,積極向校縣級及其以上刊物、平臺投稿,培養一批會讀書的學生,通過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大家共同讀書,從而豐富內容資源,優化閱讀策略,增強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引領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