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
摘 要:追求不同思想是這個時代人們所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時代下審美、觀念等逐漸同化,大家在一樣的情境中持續發展和生活。對于青少年而言,新時代下的他們身上不僅背負著時代的使命,而且也擁有不同的能力,教師的責任是幫助他們,讓他們發現他們自己的潛力,不斷引導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擁有自己的做事原則,去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為此,文章具體論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求異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求異思維;教學策略思考
求異思維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學生擁有求異思維可以釋放他們的想法,追求與眾不同的想法。擁有獨特的思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可以迸發出豐富的思想,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對于語文情感也會有著各種各樣的感悟。
一、 求異思維的優勢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新模式的發展,也是發散思維的體現。如果教師通過合適的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潛藏深處的求異思維,就可以高度調動學生個體的思維發展,可以激發出他們對不同領域的興趣,更能培養他們朝著多方向多角度進行思考。對于語文學習者而言,擁有求異思維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擁有不同方向的想法,對于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會更豐富一些,所考慮的層面也會更加全面,最終所體現來的結果也會更加精彩。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激發學生淺層中的思維有助于開發他們的大腦,讓他們的大腦轉動得越來越快,更能讓課堂氛圍變得愉悅,整體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變化。除了對語文學習有益處,對于其他學科也有益無害,不管是學習文科知識還是理科知識,擁有求異思維可以讓學生擁有不同角度的感覺,讓他們的學習融入自己的想法,讓學科知識變得越來越簡單,尤其在語文學習中,既能改變他們對語文的想法,把他們帶入到全新的境界,讓他們體驗到不同的情境變化,也能讓他們感知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大,自己的想法會有多奇思妙想,課堂氛圍究竟會如何變換,一切都處于變換之中,一切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新鮮且有趣的,語文課堂會變得越來越有趣,愈來愈有靈魂。總之,當求異思維被激發出來之后,所帶來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全面。
二、 目前學生學習的狀態分析
目前學生在學習語文的狀態就是無功無過,既沒有很離譜的行為也沒有更加積極的行為。現在的學生都是比較聽話的,會按照教師所設定的計劃一直堅持,但是在他們身上就會缺少一種感覺。當代學生身上的重擔太沉,不管在學習方面還是在個人發展方面,雖然都朝著多方面發展,然而,學生就像是提線木偶一般,任憑這個社會的打磨,在各種場合下會慢慢失去自己的思想,尤其是那種自主思想。長此以往,他們對待語文學習上的思維發展會被限制,這將十分不利于他們語文能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也差強人意,尤其是在啟發學生情感感悟方面。大部分學生能跟上教師的節奏進行,完成前期一系列的課堂準備,但是在中后期的時候,還是會出現跟不上節奏、學習疲倦的情況。當他們想要放松自己的時候,整個人的思想也會跟著變換,人的身體出現頹廢狀況,大腦轉動的速度也會減慢,完成問題的速率也會被限制,整節課的效率也會降低。
第三方面,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真實聲音不夠真切,每個班級內總會有層次不一樣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方面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當學習成績稍好的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后,其他學生就會認為這位學生回答的看法也許離正確答案不遠,即使自己的答案與其不同,在內心深處還是不敢說出來,最后讓教師和其他學生失去了解他們這些人的真實想法的機會。這往往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和大家共同討論的機會,世間的人擁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然而這種差異,應當被釋放出來,應當被人尊重,所以說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工作,讓他們積極地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
三、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啟發求異思維
(一)尊重學生的一切
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么關系?簡單來說,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授和學習的關系,而更應該是朋友的關系,朋友之間需要的是信任,是彼此相互尊重,只有做到這種程度,師生之間才會有微妙的關系變化。其實教師尊重學生,是可以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安全感的,能在課堂上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力量,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教師和其他同學也關注到自己的奇特想法,并且慢慢融合,慢慢討論,最后矯正大家的思想。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春》這一節課時,在內容上學生需要掌握描寫手法,由于升入初中,學生在描寫手法上需要有一定的提升。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讀課文,把握一些細節描寫,從中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備課過程中需要考慮這個年紀學生的學習習慣,為了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禁止一切參考書籍出現在課堂上,盡量挖掘出一些其他與課文一致的問題,讓他們在查不到資料的情況下自己思考,引導他們從細節入手,重點從句子和單個詞匯入手分析,引導他們樹立求知意識,勇敢利用自己的思維去發散、感悟這些與之相關的內容。在發散和引申過程中要充分給予學生空間和時間,讓這一切都交給時間,時間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運用好這一切之后,教師再出面收集大家的看法,這個時候教師要放松自己,也要讓他們得到充分的放松,只有這樣他們才處于一個閑適的狀態,他們才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只充當個聆聽者即可,讓他們主導課堂,通過述說辯論討論,最后確定這其中的內容。在描寫手法上,教師需要占據主導地位,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對于概念和應用都要給出詳細的講解,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奠定豐厚、堅實的基礎,在日后寫作和表達上也會有所進步。
(二)善于引導大家
引導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難以捉摸透徹的技術,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是什么?是在備課中考慮學生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當大家出現不好的狀態之后,如何利用言語去鼓勵他們繼續前行,很多時候學生在意志方面出現薄弱的時候,該如何幫助他們跳出這個圈子,隨后引導大家朝著積極的方向和目標努力。初中階段的內容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上了一大步的,但又比高中內容的難度系數降低了不少,總體上算是處于適中環節。這一切都要由教師來安排,梳理知識框架,當大家擁有這個知識框架后還是需要向里邊填充細節知識,等到大家一起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后,必然會有所提升。比如,在進行教學《孫權勸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內容的中心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覺參與到學習課程中,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大家播放一個視頻,有關于那個時代的小動畫,通過動畫來引出本節課的兩個關鍵人物,隨即投入到課程當中的細節學習,對于其中的實詞和虛詞都可以進行一一攻破,等到這一切都進行完畢之后,讓他們進行全篇課文翻譯。這個環節不僅要鍛煉他們語序表達,而且也要鍛煉他們對句子的翻譯能力,由于小學的基礎鋪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把握還是比較良好的。本節課的重點在于理解課文背后的核心內涵,能夠明白學習的好處是什么,經過翻譯找到學習所帶來的優勢是什么,根據文章人物的安排進行敘述,這個過程教師需要加入語言調節,選擇合適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說出自己的感想,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