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梅



摘要:目的:研究吉雷通竅湯在膽腑郁熱型鼻淵病圍手術期的療效。方法: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8例膽腑郁熱型鼻淵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分配原則分為A組49例和B組49例。兩組均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A組患者于術前、術后給予吉雷通竅湯口服,評價兩組臨床療效。結果:A組總有效率高于B組(P<0.05);治療后A組中醫證候及體征積分均低于B組(P<0.05)。結論:膽腑郁熱型鼻淵病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吉雷通竅湯,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療效。
關鍵詞:膽腑郁熱型鼻淵病;吉雷通竅湯;圍手術期
鼻淵病即鼻-鼻竇炎,隨著現代醫學功能性鼻腔內窺鏡技術的發展,鼻淵病的治療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許多術后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中醫治療鼻淵病的歷史較為悠遠[1],為提高鼻淵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分析了吉雷通竅湯在膽腑郁熱型鼻淵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膽腑郁熱型鼻淵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分配原則分為A組49例和B組4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研究開始前,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排除存在精神障礙、無自主行為能力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術前行鼻竇冠狀位CT及鼻內鏡了解鼻腔情況,術前3 d給予抗生素藥物,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每日1次。施行鼻內窺鏡手術時行全身麻醉,清除病變組織,開放鼻竇竇口,從而達到良好通氣、清除病灶,同時填塞生物止血膜進行止血。術后繼續給予抗生素藥物口服,48 h后清除止血膜且清理鼻腔。A組患者在術前、術后均給予吉雷通竅湯口服,自術前5 d開始服用至術后9 d,每日1劑,飯后溫服,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吉雷通竅湯藥物組成:柴胡、黃芩、白芷、川芎、炒枳殼、瓜蔞皮、地龍各9 g,黃芪30 g。
1.3 觀察指標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共分為三個等級,依次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癥狀顯著好轉;有效:患者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中醫體征進行量化評分。中醫證候主癥為流膿涕、鼻塞,次癥為頭痛、嗅覺減退,按重、中、輕以及無分別賦予6、4、2、0分,分值范圍0~24分。中醫體征包括鼻甲肥大、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黏性或濃性分泌物的多少,0分表示患者無上述體征;2分表示患者上述體征存在偶發性;4分表示經常發生上述體征,但可以忍耐;6分表示經常發生上述體征,且比較重;8分表示持續發生上述體征,且需要服藥控制。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A組總有效率高于B組(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及體征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及體征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見表3。
3討論
鼻淵病是鼻腔鼻竇黏膜的急、慢性化膿性炎癥,在各大醫院的耳鼻喉科室較為常見。吉雷通竅湯的理論基礎為“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是由熊大經教授首先提出的,主要通過清膽瀉熱、排膿通竅來治療膽腑郁熱型鼻淵病。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總有效率高于B組(P<0.05);治療后A組中醫證候及體征積分均低于B組(P<0.05)。可見,吉雷通竅湯可提高鼻淵病患者的手術療效,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春玲,蘆金男,張海芳.清熱化濁通竅湯輔助治療小兒急性鼻竇炎41例臨床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8(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