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燕
摘 要:育人之本,德育為先。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傳統的課堂教學式德育工作效率低,難以產生深層次、持續性的影響。而課間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也能促進學生的智力成長和社會經驗的增長,是理想的德育資源。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課間游戲可以幫助學生體悟游戲中的規則和邏輯,從而實現個人意識和個體道德的發展。本文探討了課間游戲課程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從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為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小學德育;課間游戲課程;品德培養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77-02
引 言
著名教育學家華愛華指出,實踐活動是兒童德育工作的起點和終點[1]。課間游戲是小學生參與意愿高又非常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從簡單的模仿游戲到復雜的邏輯游戲,游戲能力的成長與兒童的身心發展相協同。隨著課間游戲內容和形式的復雜化、多樣化,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語言能力和情感體驗也逐漸成熟化、社會化,也就是說課間游戲是小學生道德培養的有效途徑,是一種效率極高的認知發展方式。因此,本文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探討課間游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構建了小學課間游戲課程,以期為小學德育工作的優化提供有效建議。
一、課間游戲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課間游戲是小學生道德培養的有效途徑
首先,課間游戲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輕松愉悅的氛圍、活潑有趣的內容是小學教育改革和教學方法優化的重要內容。課間游戲就是理想的教育資源。小學生會自主參與課間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產生了對規則的思考,對同感反應的體會,這種對道德、規范的思考和體會是學生自主、自覺產生的,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課間游戲情境就是成人社會的縮影。課間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形式的課間游戲都離不開小學生之間的互動、交際,也就是說,課間游戲為小學生提供了體驗社會化生活、感受集體生活的渠道。如何參與到別人的游戲中?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愿?如何理解同伴?小學生能夠在開展游戲、解決矛盾中感知社會道德。
(二)課間游戲促進小學生道德的內化
在課間游戲中,同伴之間的交際和交流占據了主要位置。游戲需要學生共同遵守規則,一旦某個學生犯規,不僅會受到來自其他同學的責怪,他自己也會產生內疚情緒。若游戲中出現了傷害事件,其更易激發學生的正義感、擔當意識。小學生在游戲中禮貌友善、積極合作,不僅更易收獲友誼,還會對交際方法和社會道德有更深刻的認知。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的道德認知,相較于長輩、教師的說教更易觸動學生的內心。
二、小學生在課間游戲中實踐道德
首先是對遵守規則的實踐。課間游戲的德育核心是規則意識的培養,而規則意識的核心是公平、公正和正義。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內化具有道德意義的規則行為,對于違規行為產生反抗和抵制的態度,在面對由于自己失誤而產生的游戲失敗結果時形成了更強的擔當意識。
其次是對團隊合作的實踐。在課間游戲中,學生只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游戲。這既能滿足學生的游戲需求,又能滿足其他同伴的游戲需求。學生在游戲的競爭與合作中承擔義務、提供幫助、互助合作、克服困難。
三、小學課間游戲課程中的德育滲透實踐
(一)小學課間游戲課程中的德育滲透現狀
通過了解游戲教育理論和課間游戲實踐,筆者結合教育計劃和教學大綱,構建了小學課間游戲德育課程。
第一,團隊合作課程。教師應遵循教師輔助、學生自由活動的原則,組織學生在課間活動中開展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擊鼓傳花、四人飛行棋、字謎猜猜猜、小猴撈月亮、圍棋比賽等團隊游戲,幫助學生學會合作,理解集體的概念,養成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和遵守規則、信守承諾的合作精神。團隊合作課程中的游戲需要兩人以上才能參加,且需要同伴之間互相配合。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行解決,而教師則在暗中觀察并指導。例如,在學生組隊猜字謎的過程中,學生A埋怨隊友B猜錯了字謎,兩人大聲爭吵起來,其他學生紛紛圍觀、勸架。教師暗中觀察二人,在第二堂課的課間重新組織猜字謎游戲,且成功“難倒”了表現積極的學生A,學生A很沮喪。這時,教師將學生A拉到一邊說:“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猜錯字謎的,你很想為你們隊爭光,你是好樣的。但是,因為猜錯了被隊友埋怨,你的心里很難受吧。”學生A得到啟發,然后,學生A、B又成了好隊友。
第二,情感課程。教師可選擇在特定的節日期間開展情感課程,如在重陽節期間教給學生“關愛老人,尊敬長輩”的拍手歌謠,鼓勵學生進行主題拍手游戲;在母親節期間設計“扮演母親”的角色扮演游戲,在課間由學生自由結組,組內一人扮演母親,其他人扮演母親平時要做的家務,“母親”在規定時間抓完所有“家務”為勝,輸了則要表演節目。
第三,抗挫折教育課程。抗挫折教育課程以循序漸進地構建學生的抗挫折心理為原則,以認識挫折、分析原因、接受挫折、實現超越為步驟開展課程。例如,在跳花盆游戲中,幾名學生相對而坐,用胳膊、腿搭建不同高度的“花盆障礙”,參賽學生能夠越過“花盆”即勝,否則失敗。“花盆”游戲中必然會有學生出現失誤,產生膽怯心理,而此時就是幫助學生認識挫折的良好時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開解心結,樂觀看待失誤,鼓勵學生再次進行嘗試。
三大模塊的課程圍繞著小學德育內容開展,不斷開拓游戲教育資源,實現課間游戲和德育的整合,提升德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