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昕
摘 要: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能力與數學能力、語文能力等同等重要,加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滿足國家對創新型技術人才的需求。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能夠實現信息技術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原理,其中包括任務、驅動的含義,并研究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30-02
引 言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接受和學習相關知識,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推動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原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以任務為核心,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過程的感悟和價值觀的建立。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實質為讓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內化學習內容,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建構起新圖式。比如,學生進行word板塊學習時,應用frontpage制作新的網站,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一項任務。
任務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指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完成的工作。任務可以是自己設置的,也可以是別人設置的,設置任務是因為其有一定的價值,完成者會獲得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有些人認為驅動有被迫、壓迫的意思,會認為是教師不顧學生意愿,強行讓學生完成任務。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不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現代教學理念含義。真正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教師通過設計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完成任務。這是最佳的驅動形式,能夠實現“外驅”向“內驅”轉化。但如果教師沒有把握好任務設計的限值,驅動很可能會停留在“外驅”上,使學生被動地完成任務。實際上,驅動的根本在于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1]。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素質教育為中心,重視教學任務設計
初中是重要學習階段,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緩慢,學習積極性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教育理念。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實踐力和創造力要求較高,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信息技術人才,增加人才儲備。
信息技術教材根據普及性原則編寫,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但實際的教和學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各地的中學在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時,要求教師根據本校的計算機配備、學生操作水平及自身專業能力等因素進行教學,適當結合教材,按照學生學習進度調整教學內容。上課前,教師要備好每一節課,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在一個或多個任務中,并指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學生通過分析和探究任務,能夠明白任務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及具體的操作內容,并結合已學經驗,嘗試完成任務;遇到難題或操作失誤時,會反復檢查操作步驟和請教教師和同學,找到問題所在,解決問題,最后完成任務,實現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能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以任務教學為導向,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的內容浩瀚、瞬息萬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而增強學生應用能力,促進其信息素養的提升。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習中,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厚,但只是對計算機的好奇心較強,不代表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很強。因此,教師要加強引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并積極主動地完成每個學習任務,進而提高其信息技術能力。教師要靈活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構建獲取并深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主創造和獨立思考[2]。
1.用學習任務激發學生興趣
主動學習的效果永遠比被動學習的效果好得多。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能深入探究學習任務,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在完成一個一個小任務的過程中,增加學習成就感,從而主動完成后續的任務。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
2.結合教材安排教學進度
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任由學生自由發展,想學什么方法就學什么方法的話,會導致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偏離教學方向,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在結合教材大綱和教材基本知識點上,進行科學、系統的教學進度安排,確保課程能夠順利進行。
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中,教師要制訂不同時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在把握每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上,確定教學任務;要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將教學任務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認識到信息技術對生活的影響,進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度,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導線,牽引學生感知任務中的新舊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將教學目標所要講解的內容融入一個個教學任務中,讓學生去探尋,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