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教育家》:在您看來,鋌而走險的考試作弊現象折射出哪些問題?
常生龍:很多學生希望取得好成績,卻不愿將精力花在學習上,再加上社會上各種誘惑比學習本身更具吸引力,讓這些學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他們也意識到沒有一個好成績無法向家長和老師交代,無法跨入新的門檻,所以懷著僥幸心理,希望通過作弊涉險過關。
作弊如果得逞,將獲益巨大,這也暗合了當今做事追求速成的社會心理。再加上互聯網魚龍混雜,一些不良分子在其中渾水摸魚,設法為有作弊傾向的人提供各種作弊的工具、器材,分享作弊的手段和方法等,產生了惡劣影響。
《教育家》:公平考試容不得舞弊造假。依規依紀依法追責之后,如何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常生龍:一是要切實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強化教育考試行政主管部門、政法系統等的聯防聯控機制,一旦查實考試舞弊的相關行為,要依法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依據法律的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切實維護法律的權威性。二是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輿論宣傳功能,在全社會營造“誠信考試為榮,舞弊造假可恥”的良好社會生態,讓各種利益相關者不敢作弊,不愿去作弊。三是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從小就加強對學生誠信公平參加考試的系統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主動與考試作弊的不良現象作斗爭。
《教育家》:查處考試作弊是教師的職責和權利。但我們從一些熱點事件中也看到教師在處理考試作弊問題時可能遭遇很大壓力。您認為這一難題如何破解?
常生龍:在考場上,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維護良好的考場秩序,為考生提供安全、公平、公正的考試環境,確保考試順利進行。絕大多數教師對待這項工作都盡心盡責,有理有節,出現的個別極端情況也不代表教師群體的整體狀況。
教師發現考生作弊是一種偶發事件,考生有違反考場紀律的相關行為并被教師發現時,考生和監考教師雙方都處在一種緊急的狀態之中,教師應該保留好考生作弊的證據,以便后續處理時有實證材料的支撐,同時又要兼顧考場內其他考生的狀況,盡量做到不對其他考生的考試產生干擾。作弊的考生總想銷毀相關證據,動作和行動自然會反常。在這種狀況下,監考教師如果處置不慎,確實會進一步加重作弊考生的心理負擔,使其產生過激的想法和動作。
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監考教師的培訓,在監考前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現象進行反復演練,做到心中有數。
《教育家》:隨著科技的發展,作弊手段越來越高明。在智慧教育的支持下,我們如何進一步提升對標準化考場以及對監考教師的要求,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和規范性?
常生龍:信息化、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確實提供了諸多在考試中防作弊的手段和方法。
對于大規模統一組織的考試,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在如下幾個方面深入實踐,提高防作弊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化對考生信息的管理,建立從考點、考場到考位的考生信息管理路徑,從考生進入考點,走進考場,直到坐到自己的考位上,所有信息都可以實時進行比對,并和報考庫中的身份證加以比對,杜絕替考現象。二是利用考場中的攝像頭,加強對考生考試過程行為的跟蹤和識別,及時發現異常行為,防止考生在考試期間作弊。三是加強對考場周邊網絡環境的屏蔽和監測,同時加大對考試作弊各種設備的探測和辨別,探測并監控考試期間是否存在非正常頻段的信息,并及時予以處置。
此外,也可同步推進新型考試形式的探索,如自適應性質的考試。考生進入考試環境后,系統會根據考生的實際水平推送相關考試內容,向每個考生推送的內容都不同,這類考試本身就已經將考生作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