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梅
摘 要:在全面推行青少年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校外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根據青少年個性化特點和興趣愛好等需求對青少年進行針對性的培養,還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文章分析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指出學校要提高校外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校內外教育的銜接效果,營造良好的校外教育氛圍。
關鍵詞:校外教育;素質教育;青少年;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4-0060-02
教育作為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它需要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其中學校教育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責任。但是學校教育也容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全面落實青少年素質教育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青少年對校外教育的需求日益突出,其已經成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著其他教育形式所無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運用。
一、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及發展個性特征
青少年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學校教育具有統一課程、教學規劃及教學材料,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打基礎的作用,它更多地強調共性發展,相對忽視學生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的發展,因此存在弊端。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它不會受到同一課程、教學規劃及教學材料的束縛,可根據參與校外教育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發展需求設置教育內容,以尊重青少年個性化發展為前提條件開展活動,此優勢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擬的。校外教育更加側重于研究青少年的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才會確保各活動課程的有效性。如通常會開設繪畫、美術、舞蹈、音樂或各種體育項目活動培訓,在組織形式方面也以興趣小組為基礎單位,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青少年聚集在同一區域,再以青少年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的方式,將教與學相結合,以充分發揮出校外教育的價值。在整個校外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會作為活動的調度者、組織者及參與者,通過傾聽、啟發、誘導與分析等形式,讓青少年在興趣中獲得啟發與知識,滿足自身的個性化發展需要。校外教育會從因材施教及興趣引導出發,廣泛吸引青少年群體積極參與,讓青少年接受快樂教育,以達到素質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良好狀態。
2.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校外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其主要以創新教育活動為載體,能夠滿足青少年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需求。校外教育的所有活動都需要由青少年親自實踐完成,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主要是進行引導,以增強青少年的實踐體驗,讓他們在體驗中獲得教育。校外教育的各項活動中,有很多是學生喜歡的,其在興趣內驅力的作用下,能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體會成功的喜悅,也能感受到失敗。在各種情感因素的影響下,學生會依托校外教育活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當學生逐漸獲取更多的知識時,其自信心、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校外教育活動具有創新性的特點,它不會一成不變,而會隨著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而不斷改變。通過創新型校外活動,每一個青少年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發展的道路,他們也能夠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興趣及優勢,并在各種活動中取得學校教育所拿不到的榮譽與成績。基于此,青少年會從初始階段的“我不行”,朝著“我可以”的方向發展,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社會化的發展
當代青少年處于多元化的信息時代,他們會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途徑,接受外界多元化的信息。雖然有些信息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娛樂的新渠道,但是也有些信息包含負面內容,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青少年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社會變化及新生事物的沖擊,部分青少年難以抵擋,接觸以后難以自拔,進而使自身的道德認知出現偏差,更不用談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了。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既處于學校教育的首位,也是校外教育所關注的焦點。借助校外教育,可讓青少年遠離不良誘惑,這些不僅是社會對青少年教育的要求,也是家長的殷切渴望。校外教育主要在青少年校外時間開展,它會為青少年提供學習交流、技能培訓及潛能挖掘等相關服務,有些藝術與體育項目對青少年而言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豐富多彩的藝術和體育活動中,青少年可盡情玩耍、愉悅學習并專注探究所感興趣的事物,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提升了綜合素養。例如,參與校外志愿服務及社會的公益性活動,青少年能夠在實踐中發展道德素養,知情意行也能夠協調統一。又如,以民族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大型活動,能夠將藝術與德育相結合,讓青少年通過活動增強對民族精神的認知與感受。通過豐富的校外教育活動,青少年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夠培養責任、自信及合作等優秀品質,思想品德也會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積極發展。
二、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目前,青少年素質教育已經受到教育界及家長的廣泛重視。教師從現階段青少年素質教育開展現狀出發,通過優化校外教育,可極大地提高青少年素質教育效果。
1.提高校外教育的針對性
校外教育工作者應準確把握青少年心理和認知發展特征,結合青少年素質教育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活動,如文體和科技活動。校外教育活動應以增強學生體驗感為主,通過大量實踐操作等參與類活動,滲透各領域教育知識。此外,校外教育工作者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層次及認知特點設計活動,如低年段的青少年以實踐活動為主,高年段的學生以探究性活動為主,以確保校外教育的價值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2.提高校內外教育的銜接效果
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雖然校外教育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但是應當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首先,校外教育應以服務青少年為宗旨,各種活動主題應全面覆蓋,并與青少年所接受的學科知識相聯系,通過相互協同配合挖掘青少年的潛能。其次,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素質發展方面要保持一致性。如在初一階段,校外活動可提前滲透初中物理知識,使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產生初步認知,為物理教學銜接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初二階段,校外活動可滲透化學知識,以化學現象為主題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化學現象的奧秘并產生深入探究學習欲望。最后,校外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共同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學校教育為基礎進行人才選拔,再通過校外教育進行拓展提升。除此之外,還可以校外教育為載體,通過校內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教育的積極性。
3.營造良好的校外教育氛圍
提高青少年素質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目標,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無暇”參與校外教育活動,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對校外教育的正確認知,錯誤地認為校外教育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沒有什么作用。基于此,學校要讓青少年和家長認識到校外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激發青少年參與校外教育的積極性。學校還要改變青少年對校外教育的錯誤看法,讓他們對校外教育產生認同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人們越來越重視非智力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如個性化發展、興趣需求、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社會化等。而校外教育在培養青少年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學校要提高校外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校內外教育的銜接效果,營造良好的校外教育氛圍,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袁德潤.校外教育社會性的當代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8(02).
[2]袁巧靈.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內蒙古教育,2015(12).
[3]卓麗麗.淺論校外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