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林業;育苗;應用
在林業育苗過程中,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也不斷提升,顯著提高林業發展的速度與水平。林業資源在空氣凈化、防風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資源出口、經濟建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地位,而病蟲害是破壞林業資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病蟲害發展初期,如果不妥善治理,往往會導致其加速傳播,擴大影響范圍,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與損失。當前,我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與實踐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病蟲害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對一些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1.1 無公害防治
無公害技術是指通過減少人為及化學處理要素,避免造成病蟲危害的處理手段,又被稱為生物防治技術,通過食物鏈的關系來治理病蟲害,從而增強林業的病蟲害自然防護能力。同時,生物防治技術往往能長期生效,顯著降低病蟲害防治的成本。常見的生物防治技術可根據其選擇的生物種類不同分為兩種。一是昆蟲防治,這是最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辦法,根據病蟲害種類來選擇其天敵昆蟲,從而消滅病蟲害。需要注意的是,此種方法必須要保持生態平衡,否則會容易引起其它生物災害。二是益鳥防治,即通過投放食蟲的益鳥,進行捕食害蟲,從而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
1.2 化學防治
通過殺蟲藥等人類化工產品,采取噴灑為主的形式,來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化學防治技術的兩個突出優勢就是見效快、效率高,經常被使用于發展速度較快或規模范圍較大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病蟲害的發展擴散,取得顯著的工作成果。
1.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術在我國歷史悠久,當前的物理防治技術是指通過機械及噴涂的方式,保護樹木主干與樹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利用病蟲對一些物理因素的反應規律,不僅能夠直接去除蟲害,還能通過特殊手段破壞病蟲的生殖功能,從根本上上降低病蟲數量,同時兼具為樹木保暖與防曬的功能。
2.1 營林防治方法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過程較多且較為復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將防護手段落實到不同的環節中,例如在育苗前就對林木種子進行病蟲害防治,降低可能發成蟲害的概率,苗圃培育時,應當采取圃地輪作的模式,從而防止病蟲害在不同的圃地中進行繁衍。另一方面,施有機肥要適量,建立林苗清理制度,在保障苗圃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及早發現存在病蟲害的植株個體,及時防治,避免病蟲害擴散。在一些土地貧瘠、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林業資源難以發展,可采取營造混交林的方法,從而不僅能夠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還能加強林區內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還可引入一些特殊樹種,預防森林火災。
2.2 培育抗病蟲害樹木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治理方法偏多,預防方法偏少,從實際角度和經濟效益出發,預防工作應比事后治理更受重視,因此,積極通過雜交等技術手段,培養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樹木樹種。林業工作人員要及時分析病蟲害出現原因,結合地方特性,然后通過營造林木的手段,引入樹種,合理搭配,提升整體的林區抗病蟲害能力。
2.3 妥善建立隔離帶
病蟲害一旦出現,就會以極快的速度擴張,擴大影響范圍,造成巨大的林業資源損失。在出現病蟲害苗頭時,應當根據實際需求以科學的方法設置隔離帶,避免病蟲害的影響波及整個林區。隔離帶的設置主要是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針對單一食性、擴散能力較弱和還不具備較強遷徙能力的幼蟲,設置隔離帶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病蟲害控制成果。
3.1 重視外來植物的檢疫工作
外來引入的植物樹種對本地林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增加林業樹種多樣性,還能作為雜交母本,培養出更加優質、更加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雜交林,對于林業發展具有長遠意義。但是,外來樹種如果不經過嚴密審查,極有可能附著病蟲害,而這些病蟲害在國內缺少天敵物種的制約,造成物種入侵的嚴重后果。例如某地林區引入了一批加拿利海棗種植在了林區外圍,但是由于檢疫工作存在的疏漏,致使紅棕象甲病蟲害傳入到林區,不僅導致15棵加拿利海棗的死亡,同時還影響了大量椰子、油棕等棕櫚科植物的正常生長,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當前的林業工作者在進行樹種引入時,必須要重視起這一問題,引入樹種必須要有植物檢疫證書,抽查樹種,核準后才能夠進入林區。此外,還應及時聯系當地檢疫部門,進行樹種的復查檢疫,避免出現疏漏。
3.2 充分重視林木育種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提高重視程度,加強防治能力,是林木育種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也是林區資源生長的關鍵。當前,許多林區工作人員對病蟲害防護意識不強,想要提高林業育種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就必須要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制度化來規范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程序,加強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與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夠確保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更專業、科學地開展,確保林業病蟲害工作有序開展,將發生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3.3 加大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投入力度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移加深,當前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一旦產生問題,所造成的影響與惡劣后果也愈加嚴重。當前較為常見的林區病蟲害主要有美國白蛾、春尺蛾和楊樹腐爛病等,破壞了林區樹木正常生長,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當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仍然要將工作重心落到預防工作層面,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與概率。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尤其要重視、嚴格把關育苗以及撫育環節中的病蟲害預防,在育苗的過程中要保持苗圃的通風屬性,降低濕度,從而降低枯苗、枯病的發生概率。同時,還要定期翻土施肥,建立起相應記錄。
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需要有關工作人員積極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不斷嘗試和總結病蟲害防治技術,不斷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措施,及時開展監控與管理工作,完善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有效減少病蟲害的林業損失問題,為林業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簡介:張健(1968-),男,中級。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