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縣位于甘肅省中部,毗鄰省會蘭州市,全縣耕地面積108萬畝,海拔1730~3670米,年降水量317~760毫米,年平均氣溫7℃,最高氣溫31.5℃,最低氣溫-21.5℃,無霜期80~190天,交通便利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為發展高原夏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菜花因適應強,生長期短,管理簡單,收益較高,全縣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峽口、上營、站灘、漫洼、辛店等鄉鎮的旱作農業區。現將臨洮縣旱作區地膜菜花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當前主要選用優質高產、商品性好的品種,如雪盈、法黎頓、美好、雪福蘭、奇雪等品種。
2.1 苗床準備
現在的農戶大多數采用傳統的小戶型分散育苗的方式,在春季2~3月份,自己搭建一個小拱棚,育苗棚里邊設置苗床,然后從遠離大田地塊選擇高山草甸土無病蟲害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經過晾曬過篩后和完全腐熟后的農家肥3∶1體積比混合,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后平鋪制作成寬2米,深10厘米的苗床。
2.2 種子處理及播種
種子選定之后,先進行種子處理,一般用曬種和溫湯浸種的方式處理種子,然后播種。播種時運用穴播方式,一穴只點一粒種子,育苗時要注意苗期水肥和棚內溫度管理,同時要注意苗床出現的蟲害,和苗期的根腐病。
整理耕地的時候,首先要施基肥,基肥大多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磷酸二銨300~600公斤/公頃,硫酸鉀150公斤/公頃。然后就要在預先翻好的耕地里覆膜,目前臨洮縣旱作區主要采用全膜壟溝的覆膜方式,覆膜方式是從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演化而來的。這樣覆膜的好處是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能充分利用降水,還能提高地溫,保證蔬菜生長發育,減少雜草生長。
臨洮縣旱作區最早定植的茬口期是4月下旬定植,茬口以此類推每隔10天定植一茬,共定植6~7茬,便于菜花錯峰上市。定植時首先用打孔器在壟溝內打個孔。以株距35~40厘米,依次打孔。然后將帶土塊的移栽苗移栽到孔內,孔內少量覆土不留空隙,根據菜花的不同品種合理密植,一般畝栽3600~3800株,移栽后及時澆水。
5.1 水肥管理
旱作區地膜菜花栽培降雨量較少的情況下保證充足的土壤水分及時澆水,如降雨量充足利用壟溝的優勢可集雨水到壟溝可保證菜花的水分需求,肥料后期可結合澆水施用一些水溶性肥料,也可葉面噴施含微量元素的水溶性肥料。
5.2 病蟲害防治
因臨洮縣旱作區地膜菜花種植區域大多在干旱山區,氣候冷涼,整地時土壤消毒殺菌后,基本上病蟲害極少發生,很少需要病害及蟲害的防治。
自定植后50~60天,待花球膨大,采收的標準是花球潔白,堅實球面平整,無花枝松散抽出,選擇晴好天氣即可收貨上市。
作者簡介:楊效成(1988-),男,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