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翠紅 劉永波
關鍵詞:磺胺類藥物;對蝦;藥物殘留;消除規律
我國大多數的養殖農戶在養殖對蝦的過程中,都會借助獸藥等的方法來加強病毒害防治。通常而言,影響對蝦體內藥物殘留的主要因素包括多個方面,對蝦的個體大小和對蝦種類對象、對蝦的投喂方法以及停藥時間都是顯著的影響因素,不科學的休藥期也是對蝦體內殘留大量磺胺藥的因素。基于此,為了更好地幫助養殖戶掌握科學的用藥規律和磺胺藥的殘留及消除規律,本文就此對這兩個問題展開系統論述。
根據相關理論研究表明,個體大小對象喂食量,停藥時間及環境溫度是影響對蝦體內藥物殘留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磺胺藥物的殘留量一般會隨藥物劑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加,體內藥物消除的速度隨環境溫度的升高而不斷加快,這給廣大養殖戶提供了積極的借鑒。各大養殖戶在飼養對蝦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科學的用藥方法,一般的情況下,我國人工養殖對蝦水溫一般在20~35℃,當水溫在18℃以下時,對蝦的攝食活動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也正是如此,各大養殖戶更應該在磺胺類藥物使用的過程中合理控制溫度,同時,建議對蝦對磺胺類藥物的休藥期為停藥后的12天,如此可以有效保障消費者使用的安全和身體的健康,也能夠有效提高出口的安全性。
磺胺類藥物在對蝦體內的消除相半衰期是衡量藥物在某一種動物體內消除速率的重要固定常數,一般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只受到藥物本身性質和特征的影響,與藥物的給予濃度是無關的。當然,同一種藥物在不同動物體內的消除相半衰期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在恒溫動物體內磺胺類藥物消除速度較快,而在變溫動物體內其消除速度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很多的研究結果也充分說明了磺胺類藥物的消除在人體內需要根據相半衰期的大小來區分,也與藥效長短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比較不同藥物在對蝦體內的代謝動力學特征也能夠得到此種結果。因此,為有效保障磺胺類藥物在對蝦體內的消除,掌握科學的消除規律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根據磺胺類藥物在對蝦體內的殘留規律和消除規律,養殖戶可以根據殘留和消除規律切實的開展實際的養殖活動,為廣大消費人群提供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提高對蝦的使用安全性和出口安全性,也為有效規避出口技術壁壘帶來的風險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蔣翠紅(1985-),女,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