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星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工程技術;應用
目前,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各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水產養殖行業對環境的依賴度較高,可以說水環境質量決定著養殖的成敗與質量。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的過程還會對水環境與生態系統產生污染。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不只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對生態環境產生更大的染污。本文針對水產養殖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闡述出工程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方法。
1.1 水產養殖過程會污染水環境
在傳統水產養殖過程,主要依靠拋灑魚餌或者向水中施肥的過程養殖魚群,由于殘留的肥料與魚餌,以及魚群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等,對魚群生存的水環境會產生較大的污染。近幾年來,漁業的發展速度較快且改變了以往的養殖方式,逐漸朝向集約化養殖模式發展,并且在此過程增加了養殖密度與魚餌的投放量,進一步增加了殘留的魚餌與排泄物,比如玉筋魚的養殖過程中需要投入魚餌量在 20%~35%范圍內,而殘留的魚餌量達到了9%~40%。殘留魚餌與排泄物在水中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分解成氨氮,在分解的過程中會對溶氧量產生較大的消耗,導致水中溶氧量減少且增加了氨氮含量,造成水質產生惡化。在水質惡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病毒與細菌等微生物,再作用于水產養殖過程中而降低質量與產量。
1.2 污水排放加大污染力度
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還存在排放污水的過程,會因污水的排放而加大水環境的污染程度。排放的污水成分會存在大量的N與P等物質,這些物質屬于營養類范疇且進入水域后會導致水體呈現出富養化的狀態,不只會污染水源,還會大量浪費水資源,比如虹鱒魚養殖過程中只會吸收7%的氮與30%的磷營養物質,剩余的部分會進入水中。
2.1 工程技術發展現狀
將工程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中后,可有效改善存在的污染問題,目前存在的技術為工廠化養魚,可以達到自動化養殖的效果。在消毒與凈化水體時主要采用臭氧技術,將抽樣措施與生物濾池結合后應用可以加大氨氮與有機物的去除力度。針對水體缺氧的問題可以采用液態純氧增氧技術達到目的,可以顯著增加養殖密度及降低魚餌浪費率。目前,我國采用的凈化水質技術為生物濾池,已經利用像聚乙烯網板等材料代替卵石與砂濾池。
2.2 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發展前景分析
由于生態環境呈現出日益惡化的狀態,各國家已經采用了封閉式循環水的養殖模式,相關處理技術實施不斷完善。針對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方式也進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引入污染水利用與無害化排放的過程。生物濾池可以達到有效清除氨氮的目的,但是同時還存在著不利因素,會增加水中存在的硝酸鹽含量,對魚群的繁殖與生長產生較大影響。目前,水產養殖采取生態式養殖模式已經成為發展趨勢,特別是近幾年來誕生出的魚藻共生與魚菜共生理念,將養殖的廢水應用于蔬菜與水果等澆灌作業中,既可以提高蔬菜與水果產量,還可以凈化水域。
綜上所述,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會存在污染環境的問題,將更多的先進工程技術應用于養殖過程中,會在解決水域污染問題的同時保證水產養殖的質量。因此,研究人員應加大力度研究工程技術并引入養殖過程中,促進水產養殖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