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飲水;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主要秉承的是“工程所在地行政村和所在地水廠管理”原則,初期建設主要是由水務部門承擔,由于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具有數量多,供水點比較分散的特點,無疑增加了管道的維修費用和難度。但在人飲工程建設中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與可行的統一管理辦法,只能在運行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處理,無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許多農民對于水資源的認識模糊,觀念轉變較慢,常常出現不交水費、欠繳水費等情況發生,這使得水利工程無法及時得到維護資金補足,導致飲水工程無法正常運行。除此之外,我國大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都處于虧本運營當中。許多水廠制水成本較高,依靠電力來制水,使用人員數量不滿足設計要求,然而水廠運行卻無法減少人員,這就使得整體上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
2.1 飲水源受到污染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發展較慢,人力物力水平較低,因此許多工業廠房都建在農村地區。這就使得部分不良工廠常常為了節省時間與成本,將未經過處理的廢水廢棄物直接排放到土地或是河流當中,這對于地表水與地下水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污染。而農村地區還以農業生產為主,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農藥及化肥當中都含有有害物質,常年累積下來,農村地區的水源也就受到了污染。再加上農村地區的日常生活當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于污水也沒有相應的處理辦法,這就使得農村地區的水污染情況越發嚴重。
2.2 資金投入不足
現今我國農村地區的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主要還是依靠財政支持,地方政府每年都需要下撥款項專門用來進行飲水工程建設,還有少部分建設資金是來源于社會捐助或是群眾自籌等方式,雖然能夠解一時之急,但是整體來說主體還是較為單一。雖然國家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制定了專項政策予以支持,如撥付一定的專項補助資金,免費提供飲水基礎設備等。但是,由于很多地區農村人員數量多、面積大,配套資金匱乏等問題,致使很多地方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滯后,籌資困難。
2.3 管理體系不完善
飲水安全保障的前提是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夠讓飲水安全工程為農村帶去更多的便利與福利。但是我國農村地區對于飲水安全工程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普遍存在著重建輕管的現象。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來說,飲水工程是當地管理者向外能夠展現的“眼見為實”的業績,是農民眼中建得越多受惠越多的福利,因此更加重視“數量”,而忽視了已建成的成品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工程在建設初期就存在著規劃不科學、不合理的“先天性缺陷”,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進一步誤導了農民大眾。其次,供水工程缺乏健全完整的管理體系。
3.1 調動農村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地方政府應當通過水情教育、節水宣傳等多種方式來轉變農民群眾對水資源的認識,教育群眾珍惜水資源,保護水源,按時繳納水費,確保飲水安全工程有效運行,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同時地方管理部門還應當采取有效的激勵和獎勵措施,通過有獎活動、獎品發放等多種方式吸引群眾對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積極參與,實現全民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新局面。
3.2 對管理權限進行明確
由于過去對于安全飲水工程沒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飲水工程都是采用的“國家建設、集體管理、群眾使用”的管理模式。為了真正的解決農村飲水問題,便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之上完善現有的運行管理機制,根據當地的情況細化機制條款里面的內容,使得管理機制能夠滿足現今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當地農民的需求。同時還應該建立起與管理機制相配套的保障機制,使得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能夠正常穩定運行,長期持久的保障農村的用水安全和水源安全。
3.3 對監管思路進行創新
水務部門是飲水安全工程的主要負責部門,應該充分履行自身的工作管理職責,由水務部門牽頭,成立由水廠、鄉鎮府、所屬行政村組建專門的管理工作小組,加強對飲水安全工程的巡查力度,全方位監督飲水工程質量和運營情況,保障工程設施不受到人為破壞,為工程高質量運行提供保障。所在地水廠要對所屬的行政村服務情況進行監督,從而提高飲水工程的服務水平,減少工程技術問題和與群眾溝通不協調、不及時問題,真正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同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最大受益群體是村集體和用水農戶,應當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在工程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管理維護作用。
3.4 解決財政扶持政策
在安全飲水工程實施過程中,應該讓地區財政參與到其中,將地區財政中的部分劃分到水廠經營與扶持當中,使得水廠能夠在虧本經營的困難時期能夠堅持下去,使得水廠能夠有更長的時間來調整自身的經營狀態,同時也給農村人民更多的時間來適應現今的飲水體系,提高自身認識,從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飲水體系。此外,地方政府在水廠中占股或是有部分經營管理權,也能夠更好地進行監督與管理工作,從而保障水廠能為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作者簡介:張春梅(1972-),女,本科,水利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