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蓮 陳敬敏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相關課程開設不足,缺乏校企聯合機制,學生缺乏積極的勞動精神,勞動習慣持續性不足等問題,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標志著勞動教育迎來了新時代。開展好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就要創造儀式感、參與感、獲得感,讓青年大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認識,增長本領、鍛煉體魄、培養品質,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
當前,中國社會已經邁入新時代,社會勞動形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大學生勞動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1]。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然而,目前高校勞動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2],相關課程開設不足,缺乏校企聯合機制,學生缺乏積極的勞動精神,勞動習慣持續性不足等問題[3]。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加快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了行動指南,標志著勞動教育迎來了新時代。開展好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就要創造儀式感、參與感、獲得感,讓青年大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認識,增長本領、鍛煉體魄、培養品質,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造儀式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把握育人導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創造儀式感,就是要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勞動教育成為學生眼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通過選取有趣的活動名稱、開展有特色的主題教育等形式,如“勞動模范好榜樣”“勞動最光榮、生活最美好”等形式的主題教育、“幸福成長實踐基地”“開心農場”等形式的實踐所地名稱、以“汗水里的幸?!薄傲λ芗靶∵_人”“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常菜”等形式的生活技能主題展示等,讓學生在勞動教育有名、勞動實踐有樣、勞動展示有范的“三有”儀式中升騰起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創造參與感,培養學生勤于勞動、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開展好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就要積極創造參與感,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并用。在第二課堂中增強勞動實踐比重,強化服務性勞動,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豐富的勞動教育形式,可以使大學生勞動教育更具有吸引力[4],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組織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跡,感受并領悟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在真真正正的各種勞動實踐參與中培養勤于勞動、勇于創新的美好品質,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改革創新。遵循勞動教育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事求是,貼近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時而進,創新勞動教育新形式,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網絡空間、虛擬環境教育情景,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學科知識,開展創造性勞動。
三、創造獲得感,增強學生尊重勞動、尊重知識的良好習慣
勞動在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開展好新時代勞動教育,就要創造獲得感,更加深入理解“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創造一切”等名言名句傳遞出的勞動智慧與經驗。要在因地制宜的勞動教育中,在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中,使學生心更靈、手更巧、體更健;要在勞動教育中培養的學生良好習慣,讓學生在勞心勞力中由過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轉變,由過去“輕視勞動,不愿勞動、做起來不會,干完了不好”向“重視勞動、主動勞動、勤于勞動、能勞動、會勞動、善勞動”轉變,從而有效培養學生不怕勞動、愿意勞動、熱愛勞動、積極勞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的良好習慣。更要引導學生向以鐘南山、張伯禮、陳薇、黃大年等為代表的科學家和優秀志愿者、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等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奉獻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激勵當代大學生增強責任擔當,練就過硬本領,為民族復興大業貢獻智慧和力量[5]。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開展好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需要家庭、高校和社會各方合力,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創造,要讓勞動精神內化到學生的日常起居生活中,讓勞動之美浸潤學生的心田,為學生幸福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引導大學生在勞動中感悟責任和使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6]。
參考文獻
[1]楊效泉,曾蓓蕾,白炳貴.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4):43-44.
[2]秦婧.核心素養視角下大學生學校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1):64-65.
[3]卜馨宇.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現狀與提升路徑——以天津某高校大學生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4):40-41.
[4]梁珺淇.勞動教育:開啟個人全面發展之旅[J].職業教育究,2019(12):16-20.
[5]劉芳麗,張映文.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3):14-21.
[6]高詩禮.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及養成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21(09):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