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彬 蔣高飛
摘要:白沙綠茶作為享譽國內的特色品牌,以其特有的品質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然而受到地域的局限性,未能形成完善的栽培技術體系,因此,本文通過對白沙綠茶的種植、種植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高產、優質、安全的白沙綠茶栽培技術,為促進白沙綠茶的發展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白沙綠茶;栽培;技術
白沙綠茶是特有的綠茶品種,其獨特的自然條件成就了白沙綠茶區別于其他綠茶的獨特品質。白沙綠茶色澤潤綠有光澤,氣味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甘醇,兼具大葉茶樹品種的濃醇滋味和小茶樹品種的香氣。白沙綠茶富含茶氨酸、茶氨酸、沒食子酸酯、咖啡因、維生素C等有效成分,近年來逐漸被廣大消費者認識和選購,但是作為特有的茶樹品種卻未能夠為當地種植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其主要原因是栽培技術發展的滯后,因此,本文通過對白沙綠茶的種植、種植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高產、優質、安全的白沙綠茶栽培技術,為促進白沙綠茶的發展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提供參考。
1.茶園的規劃
建園時,要測試茶園環境的土壤、大氣、水等各項指標。土壤應符合國家規定的一類土壤環境質量要求,且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要低于國家標準,灌溉用水的水質也要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一類標準。根據實地情況和茶葉品種生長的要求科學地茶道設置,在設置過程中在注意以橫道為主、直道為輔,還要建立合理的蓄水、排水、防水災等對茶園灌溉以及保護作用的溝渠。
2.茶樹種植密度的確定
合理的密度是保證茶樹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根據茶園所處的具體位置,確定茶樹的種植密度,在相對平緩的地塊可以采用三行單株栽植,每畦種植三行幼苗,以保證每個幼苗對光照、水分均勻的獲得。坡度相對較大的地塊土畦寬度略窄,土畦之間距離保持在1.2 m左右,單行種植,每穴兩株幼苗,每穴距離33 cm左右,株距為5 cm。坡度相對較小的地塊采用雙行種植,因此土畦要挖得寬一些,土畦之間距離1.2 m左右,每畦栽植兩行幼苗,畦上兩行茶樹距離25 cm,株距約33 cm。
3.施肥技術
科學施肥能夠保證茶樹的正常生長、以提高產量。白沙綠茶施肥以深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主要包括經暴曬和堆漚的草肥、畜禽經堆腐處理的排泄物、廄肥、商品有機肥、微生物菌劑、茶樹專用肥等,秋季距茶樹 15 cm開 20 cm以上的深溝施肥。農家肥施用量為1000~2500 kg/667m2,餅肥、商品有機肥 250~400 kg/667m2,微生物菌劑20 kg/667m2。同時配合使用速效氮肥、磷肥、鉀肥或其他微量元素肥料,速效肥料主要做追肥使用,在春夏季每次修剪、采葉前10d,距茶樹15cm開10cm的溝施肥。每次修剪、采葉前10d,距茶樹15cm開10cm的溝施肥。
4.樹枝修剪
4.1 幼樹的修剪
幼樹生長過程總首次修剪苗高30 cm,修剪時只剪主枝,不剪側枝,隨后的修剪中剪去距離地面15 cm的頂端新梢。第二次修剪的位置在第一次剪口往上15 cm左右的位置進行水平修剪,要確保主要枝干的健康生長,主要剪去弱枝和下垂枝。
4.2 成樹的修剪
成樹一般進行輕修剪與深修剪兩種修剪,在秋茶采摘停止到春茶萌動到期間進行輕修剪,剪掉冠面上方3 cm的枝葉,在秋茶結束后進行一次深修剪,一般3~5年進行一次,剪掉一些病枝和枯枝,以及茶樹冠部上方10 cm左右的弱枝。
5.茶葉采收
幼樹在長到五六個葉子時就可以采摘,茶葉采收可選擇采高養 低、采中養邊的方式,留下三四葉,對大多數成齡葉選擇采高留低、采主留側的辦法。茶葉采摘采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茶籃盛裝鮮葉,采下的鮮葉應及時運抵茶廠加工,防止鮮葉變質。忌用不透氣的塑料桶、塑料袋盛裝鮮葉。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鱗、茶果、魚葉與老樹枝。春茶應提早開采,前期留魚葉,后期留一葉;夏茶應適當留養;秋茶應適度采摘,宜留葉。
6.病蟲害防治
茶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茶樹病蟲害的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方法,首先是農業防治,白沙綠茶可以和其它植株較矮的作物進行間作,改善茶園的生態環境,及時對茶樹進行修剪,地邊雜草及時清除,防止病原菌、蟲卵在雜草中寄生。其次是物理防治,利用防蟲網隔離害蟲、掛設誘蟲板利用黑光燈等,物理防治應用領域廣泛,方法多種,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推廣物理防治,既能夠減少害蟲危害,還能降低抗藥性,避免污染環境。還可進行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敵防治,如利用微生物防治,如蘇云金桿菌各種變種制劑可防治多種害蟲;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多種害蟲,腫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生物農藥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細菌性病害可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化學防治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可迅速、準確、有效地防治病蟲害,農作物用藥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不同的病蟲、不同農作物生長時期和不同的機械設備科學用藥,提高農藥防治效果,避免出現藥害。在使用時要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數,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同藥劑輪換使用,能夠取得較好的殺蟲效果,科學選用蟲螨腈(帕力特)、苦參堿、藜蘆堿、魚藤酮、蘇云金桿菌、印楝素、茚蟲威(凱恩)等高效低毒的生物源農藥。
7.結束語
白沙綠茶是特有的茶葉,本文提出高產、優質、安全的白沙綠茶栽培技術,能夠讓讀者了解到白沙綠茶優質的栽培管理工作,也能夠為推動白沙綠茶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促進白沙綠茶的發展和提高產品競爭力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金云.綠茶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03):11-13.
[2]毛江寧,郭倩文,檀學敏,等.高品質抹茶的原料綠茶關鍵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0,39(11):11-16.
[3]王培建.有機綠茶的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24):100.
[4]李杰,王瑜,黃午陽,等.海南白沙綠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酚酸類組成的HPLC-MS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16,37(04):829-834.
[5]卜慶國.白沙綠茶發展的三個關鍵點[J].中國熱帶農業,2007(05):23-24.
[6]安佰果,訾華艷,卜現美.日照綠茶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意見[J].茶業通報,2015,37(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