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張婷婷 王威威
摘要:疫情的突然爆發給我國帶來了巨大考驗,為全國人民應對疫防控工作敲響了警鐘,社會各界為恢復工作、生活秩序在空間優化方面也采取了許多辦法,如限制空間人流量、活動娛樂等場所勤消毒、儲備應急物資、要求人與人的活動空間保持適當距離等。而鄉村往往較為蔽塞,不論是消息還是硬件措施方面都存在解決的局限性,在空間優化方面往往更加困難,是疫情防控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對鄉村公共、私人空間的改造,優化鄉村交往空間,可以使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鄉村空間環境方面能有效應對,同時提高村民們的防范意識。
關鍵詞:公共衛生;鄉村;交往空間;環境設計
一、引言
美麗鄉村建設有十分重要的兩點,一個是“建設”另一個是“美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許多踐行者投入鄉村建設的工作中,竭盡心力,加強了鄉村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邁進、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目標。而在疫情之后,許多鄉村建設的弊端浮出水面,對此我們將尋找問題的根源去解剖它,本文通過對鄉村交往空間的優化,提出新的見解與解決方案,以促進鄉村建設優化策略的研究,建設美麗鄉村。
二、疫情與鄉村狀況背景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給我國國民的生命健康、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都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通過不斷地摸索與進步,我國的處理經驗與手段不斷豐富和完善,能夠有效、合理地進行處理工作。
全國上下高度警惕。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抗疫有了巨大成效,全社會也出臺了許多應對保護措施,在空間方面減少人員的聚集、限時限流等手段同時合理展開。但是在鄉村卻是工作的一個重難點,矛盾主要有“人減地增”、資源匱乏、空間合理利用率低、房屋建設雜亂無序、老舊宅基地荒廢、娛樂場所密集、居民積極性不高等,都是我們進行鄉村空間優化不可小覷的方面[1]。
(二)交往空間現狀
1、利辛縣社會環境
我們調查研究的利辛縣主要發展的是農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幫扶縣之一,共有23個鄉鎮,346個農村社區,人口約為165.8萬,近年來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利辛縣也緊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完成了脫貧工作,一步步邁進美麗鄉村的隊伍中。利辛縣在完善發展規劃的過程當中堅持“由點到面”的發展觀念,努力推進美好鄉村,樹立自己的村莊標志,發展村莊品牌,向著有自身特色的先進生態村莊靠攏。消除“城鄉二元體系”的發展弊端[2]。而對于鄉村公共空間的優化改造不僅是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了空間區域的保障,同時也對發展村莊特色,促進美麗鄉村改造有著建設性意義。
改善鄉村交往空間離不開對現有環境資源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對村內自然環境、建筑環境、村民的公共空間利用率等方面的調查與分析。結合縣委、村委會以及村民的意見調查區域分布情況,針對問題對鄉村實現密集的地毯式管理調查,準確了解出入村莊的人員,長期以及短期居住人口分析等,對商店、房屋、田地、交通道路等網格化排查各個區域范圍具體情況。實現交通、出入、人群共同的監督網絡[3]。
2、交往空間分類
(1)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是滿足人們交往、休息、娛樂、駐足的一種室外公共場所[4],在對利辛縣的調研過程中發現鄉村的公共空間主要包括了村口、廣場、道路、集市、廟會、戲臺、水口、室外下棋休閑場所等。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村內可交往空間與消極空間劃分不清晰,例如垃圾胡亂丟棄,村內缺乏統一垃圾處理回收空間,大部分村民將垃圾直接傾倒在雜草地甚至是污水池里。水域空間雜亂,部分村民門口的片狀水池、水道閉塞,往往因得不到利用而成為一灘綠藻滿布的污水池。村民污水排放、安全飲水問題都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隱患。不利于村民衛生安全的保障與村容的構建。
(2)私人空間:私人空間下,鄉村存在普遍明顯的情況有地域利用不合理,例如鄉村屋舍多為村民自家修蓋,缺乏統一規劃,村民人情味濃厚,熟悉親近的人往往居住在一起,因此人群活動區域密集。內部管轄范圍小,村民消息閉塞,對于公共衛生安全的防御工作積極性差,缺乏組織性極易人心慌亂。
在問卷調查的走訪中,我們聆聽了村民的想法,大部分村民提出以下問題:村內休閑娛樂設施較少;環境區域的布局散亂缺乏協調性;年輕人務工較多老齡化嚴重;投入鄉村交往空間的資金有限;醫療條件有待提高。
三、鄉村交往空間優化策略
(一)活動空間現有問題:
1、休閑娛樂方面,村民通常喜愛聚集類的活動,如聚集下棋打牌;組織戲臺唱戲、聽戲;跳廣場舞等活動。此類與村民喜好有關的娛樂活動通常缺乏距離感,存在公共衛生隱患。
2、居民間的交往溝通活動往往在鄉村最為普及,樸實的村民感情往往是衛生事件的絆腳石,村民過于集中同樣缺乏距離感,宣傳措施的普及率低,村民安全意識得不到提高。
3、村民消費點因道路、環境、經濟、信息等方面的缺乏較為稀少且集中,多為鄉村超市和趕集市場,消費空間過于單一。
4、居住——出行的空間是村民必經區域,居住空間區域缺乏統一規劃,出行道路兩旁缺少綠植。
(二)交往環境規劃策略
鄉村普遍對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應該合理規劃防疫區域,保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居民的健康安全問題,做好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事實上,對交往空間的優化也是對基礎設施、空間資源的合理分配。居民的生產生活、交通、居住環境的空間優化對公共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1、打散交往空間:構建開敞或半封閉形空間交往場所,打破傳統密封性空間思維,以側面增加的空間安全性。提升經濟的投入,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增加快遞點的投放。對于集市也實行隔開攤位的空間規劃策略,例如攤位與攤位之間空一個攤位的布局方式。
2、增添醫療設施:拓寬醫療區域分布,增設隔離點等應急資源,保障各類設施服務到民,防控策略傳播到民,即使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下,村民也能夠獲得健康保障。
3、增添距離感設計:安全的社交距離也可以和美觀的符號環境相結合,在居民活動的廣場等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交往空間內,可以設計有規定距離的符號元素,如在地面設計有鄉村特色的圖案標識,或是不同形狀的幾何符號等,互相間隔兩米設置一個,吸引人們注意力,同時加以宣傳,讓人們有意識的進行社交“隔離”。
4、建設綠地休閑區:在鄉村劃定不同區域,通過綠地圍合不同的空間,捉住綠化,合理劃分綠地為“隔離性地標”,如在公園長椅周圍圍合綠植,使休息區自然分離出空間;拓寬鄉村道路,同時在道路旁增加綠植阻隔,以便有效減少道路等交往空間與住宅等私密空間的互通。
5、增加基礎休閑娛樂設施:在住地周邊增添基礎娛樂設施,以減少人員同一娛樂區內聚集,通過娛樂場所的增多分散棋牌室等交往密集空間的人流量,使不同區域的村民能夠就近享受休閑設施。同時,也美化了鄉村環境有利于建造有特色的魅力鄉村。
6、村莊居住區域集體化建設:完善村莊區域性安排,把零散區域劃分成小區,并規范功能區使其功能有機集中,以淡化人們的集市觀,提升鄉村宜居率等。
在落實鄉村空間優化治理的工作中要配合鄉村的轉型與升級,以核心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態度,亦要以提升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為根本,優化鄉村布局[5]。
四、結語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鄉村一直面臨著艱難的挑戰。一步步實施鄉村交往空間優化策略,通過有序增添醫療、娛樂設施;增添綠化區;增添距離感設計;改造現有道路、集市空間規劃等,結合每個鄉村獨特的區域優勢條件,形成具有設計感的空間防御體系。其意義在于,面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鄉村能夠合理規劃公共交往空間,在空間環境中村民健康有合理保障,有利于鄉村的美好建設,確保人們的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劉唱唱,鄧楚雄,李忠武,孫惠芳,陳韶清,趙浩. 典型城郊縣域鄉村土地非農化空間格局演變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潭縣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3.
[2]丁少平,陶倫. 健康鄉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鄉村應對策略[J]. 規劃師,2020,36(06):72-75.
[3]陳淑賢.?我國鄉村治理桎梏與突破思路[J].?鄉村科技,?2020(21).
[4]吳燕民. 公共空間的演變與現狀分析[J]. 雞西大學學報,2017,17(01):44-49.
[5]李正天.?基于生活質量導向的鄉村聚落空間優化研究[J].?經貿實踐,?2018,?000(011):67.
項目基金:本論文為安徽財經大學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編號:S20201037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