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12月3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30元和415元。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市場年內共經歷23輪調價窗口,其中14次上調,5次下調,4次擱淺。此次價格下調是年內首個“二連跌”,下調幅度也是年內最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公司要組織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各地相關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維護正常市場秩序。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將推進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等期貨品種創新工作。方星海表示,要加強市場建設,打造多元開放的期貨衍生品市場體系。以產業鏈需求為導向,優化存量,做好增量,不斷拓展已上市品種相關產業鏈新品種,推進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等期貨品種創新工作。
12月8日,“2021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在廣東佛山舉行。據悉,廣東已建成加氫站39座,匯聚氫能企業超過300家,氫能產業產值超過百億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廣東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說,廣東近年來先后出臺政策大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目前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國內領先。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隨著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煤炭、金屬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PPI漲幅有所回落。
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高位波動,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上行。11月石油開采價格環比上漲7.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價格環比上漲4.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上漲0.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價格環比上漲4.1%。多部門聯動遏制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11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由環比上漲20.1%轉為下降4.9%,煤炭加工價格由環比上漲12.8%轉為下降8.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同比上漲68.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上漲2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大漲53.1%。

11月30日,中國石化在北京、烏魯木齊、新疆庫車三地舉行云啟動儀式,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石海 供圖
11月30日,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是國內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制氫的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電解水制氫、儲氫、輸氫五大部分。項目將新建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發電量6.18億千瓦時的光伏電站,年產能2萬噸的電解水制氫廠,儲氫規模約21萬標準立方米的儲氫球罐,輸氫能力每小時2.8萬標準立方米的輸氫管線及配套輸變電等設施。項目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生產的綠氫將供應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替代現有化石能源制氫。
11月26日,據中國石化新聞辦消息,近日中國石化自主開發的高收率烯烴催化裂解技術獲2021年度美國《烴加工》雜志最佳石油化工技術獎。這是我國石化技術首次獲得這一國際獎項。最佳石油化工技術獎是由全球石油煉制與化工領域最重要的專業核心期刊《烴加工》雜志設置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是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截至11月26日,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局在鄂爾多斯盆地擁有的大牛地、東勝兩大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500億立方米。大牛地氣田是中國石化在鄂爾多斯盆地成功開發的第一個大氣田。目前,兩大氣田日產氣1430萬立方米,可滿足2860萬戶居民生活用氣需求。
近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博孜1至大北11集輸管線和南疆利民管網天然氣增壓輸送工程三岔壓氣站一次投產成功。博孜1集氣站至大北11集氣站13.3公里長的集輸管線,大幅提高了博孜區塊的天然氣集輸能力。南疆利民管網天然氣增壓輸送工程三岔壓氣站的投產,實現了南疆利民管網夏季“西氣東進”、冬季“北氣南調”,構建了互聯互通、互為補充的多氣源供氣格局,將有效緩解南疆冬供期間用氣緊張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