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棟 杜勇鋒
關鍵詞:內蒙古? ?經濟? ?形勢? ?對策建議
2021年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持續恢復,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4%。但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與當前面臨的問題挑戰交織疊加,經濟持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勢頭面臨壓力,經濟回穩基礎有待鞏固。
一、經濟運行情況
(一)生產平穩恢復
上半年,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8%,農作物總播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有所增加;豬肉產量增長較快(增14.3%),牛羊肉和牛奶主要畜產品產量穩中有增。第二產業同比增長10.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工業行業增長面達70.3%,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特別是制造業同比增長19.1%,規上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24.1%,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提高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0.9%(兩年平均增長2.3%),特別是貨運量、房地產、快遞業恢復性增長較快,公路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32.6%(兩年平均增長7.4%),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41.3%和43.2%(兩年平均增長18.9%和26.2%),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24.1%和33.7%(兩年平均增長24.1%和27.6%)。
(二)需求持續釋放
重大投資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上半年,全區施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19.5%,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增長26%,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從產業看,一、二產業投資額分別同比增長43.2%、42.4%,特別是,制造業投資實現了64.1%的快速增長。從民生看,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達到33.4%,其中教育、衛生投資分別增長29.5%和68.7%。消費活力持續恢復。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從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4%,鄉村增長11.7%;從類型看,接觸性消費加快恢復,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6.6%;從層次看,升級類商品零售額恢復增長,如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汽車類分別增長53.9%、22.7%、34.3%,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增長1.1倍;線上消費實現了28.4%較快增長。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9%,兩年年均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28.8%,兩年年均增長8.8%,是拉動進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三)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綠色發展加快推進。能耗“雙控”由紅轉綠成果持續鞏固,1-5月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等價值)量下降1.4%,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8%。持續推進“一湖兩?!薄耙缓右荒谞枴敝卫恚习肽辏S河流域可監測的31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1%,好于全區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其中,干流9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全部為優良。上半年,空氣優良天數較一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1.9%,較一季度下降19.4%。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上半年,造林、種草完成年度任務的63.1%和84.5%。企業效益持續向好。1-5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5.2%,兩年年均增長13.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近1.8倍,兩年平均增長34.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31.3%,兩年平均下降6.5%,好于全國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3.4%,兩年平均增長6.2%,完成年初預算的57.7%,快于序時進度7.7個百分點。
(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蒙速辦”APP應用接入和“一網辦、掌上辦、一次辦、幫您辦”服務,繼續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內蒙古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截至6月末,實有市場主體232.1萬戶,增長4.8%,兩年平均增長6.8%,日均新增注冊1521戶,增長3.3%。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長27.3%,兩年平均增長4.8%,快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3.3%,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6個百分點。
(五)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11.72萬人,同比增加0.7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6%,控制在目標范圍內。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農牧民轉移就業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95%、75%和86%。物價總體保持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5%,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5.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兩年平均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4.5%,兩年平均增長9.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3.04,較上年同期縮小0.12。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消費市場恢復較慢
內蒙古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6年9%以上的增速逐漸下降到2019年4%左右。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蒙古消費受到抑制出現顯著下滑。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消費逐漸恢復。特別是在去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高速增長,但仍未扭轉近兩年平均負增長的局面。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較一季度擴大0.7個百分點,兩年平均下降0.8%。消費增速放緩,既是增長基數較大的客觀結果,也是抑制消費的結構性矛盾的體現。一是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不足。2014年以來,內蒙古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增速雙雙進入下行通道,特別是近年來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趨于擴大,消費擴容基礎受抑。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9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65元,差距較上年同期拉大327元。同時,需高度重視居民收入預期走低的問題。5月底,全區住戶存款達16027.9億元,同比增長12.5%,高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中低收入者“不愿花錢、不敢花錢” 的心態有所加重,不利于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提質升級和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二是新型消費供給不足?!坝行枨笕惫┙o、有供給缺質量、有質量缺品牌”問題凸顯,尤其信息、醫療保健、文教娛樂等服務消費市場不能有效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市場及預期
一是短期內擠壓下游企業利潤。原材料價格上漲,一方面提升上游原材料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債務風險,但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中下游制造業成本上升,削弱行業盈利能力。1-5月,全區能源工業利潤總額實現了72.7%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化學工業、冶金建材分別實現976.7%、1306.9%的超高速增長;同期,裝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降325%。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不斷向下游傳導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較大成本壓力,流動資金緊張,融資需求上升。4月份,32%的中小企業反映流動資金緊張,較上月升高1.5個百分點;46.7%的中小企業有融資需求,較上月升高1.7個百分點。二是向居民消費領域傳導壓力加大。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居民消費領域制造業產品價格明顯上漲。從全國看,6月份CPI環比下降0.4%,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總體較為穩定,特別是豬肉價格明顯下降,在近一階段物價運行中發揮了“穩定器”作用,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繼續大幅下降13.6%;相較而言,消費領域制造業產品價格漲幅較大,臺式計算機、電視機、空調及電冰箱等工業消費品價格同6月份同比漲幅在1.2%—3.2%。從內蒙古看,上半年CPI同比上漲0.5%,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6%,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1.7%。
(三)產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產業結構推進緩慢,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倚能倚重情況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一是原材料行業仍然是工業增長和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1-5月,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行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83.9%,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貢獻率達89%。同時,新興產業發展引領作用不足。從支柱產業看,高新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不足10%。限于政策、技術、資金、人才限制和發展思維的路徑依賴,新興產業發展總體上處于“增量不足,存量優化進程緩慢”的狀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步伐緩慢。二是產業轉型升級后勁不足。從項目建設和投資情況看,轉型升級類項目較少,項目建設仍集中在能源、冶金等傳統產業,雖然技術改造、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增速較快,但投資項目僅占全年實施項目比重的10.4%,總體上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方面缺乏新的增長點。
(四)平衡經濟發展和能耗雙控難度較大
從長期看,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耗“雙控”是倒逼產業綠色轉型和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大舉措,但在短期內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一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由于內蒙古支柱產業以高耗能產業為主,加之長期以來沒有形成節能優先的思維模式、沒有建立強有力的管控制度,在突然嚴峻的能耗“雙控”形勢下,節能降耗硬約束舉措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部分受限行業產量縮減,企業失去市場高價時機的同時,因不能履約按期交付產品而賠償違約金。二是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一定影響。以電力行業為例,受“雙控”政策限制、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部分火電機組非計劃停運,供電出現一定缺口。三是對項目落地和招商引資產生影響。從重點項目看,完成技能審查的項目僅過半數,近一半的項目不能按期開工建設。同時,為落實國家能耗“雙控”要求,自治區適時進行電價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招商引資的能源成本優勢。
(五)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壓力增大
一是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內蒙古財政收入增長主要依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原材料產業因價格上漲而推升的利潤快速增長支撐,后期隨著國家投放有色物資儲備、釋放優質產能等保供穩價舉措的實施起效,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將得到控制,內蒙古原材料工業品價格漲幅將收窄或下降,在民生等剛性支出只增不減、政府隱性債務壓力較重的情況下,或出現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的風險。二是民生領域風險需警惕。為適應能耗“雙控”要求,部分企業停產、限產,企業效益受到影響,對穩就業、保民生產生一定壓力。
三、對策建議
(一)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一是統籌推進能耗“雙控”工作。全面摸清底數,加強源頭管控,按照產業鏈統籌謀劃全行業的全局節能減排問題,進一步加大節能挖潛力度,加快已有項目綠色改造。各級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要堅持重點突破,緊盯能耗大戶,同企業一起想辦法、拿措施,加快辦理已建成、入基數項目有關手續,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運營。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統籌推進能耗“雙控”與區域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基礎、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布局等各方面工作。二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制度缺失、程序缺失、服務缺失、責任缺失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快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推動各項舉措有效落實。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三是加強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服務保障。按照“一項目一臺賬”原則,制定涉及手續辦理相關部門的前期工作臺賬,實行全流程跟蹤調度,及時解決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
(二)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一是擴大服務消費廣度深度。深入推進“放管服”,制訂修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相關社會領域的準入門檻和管理制度,加快發展科技、養老、文化旅游、健康保健、體育競技、家政幼托等新興服務行業。二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就業結構,形成合理收入結構。創造條件讓更多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拓寬居民金融投資渠道,保障農民土地權益。增加促進居民消費的穩定因素,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強化社保,減少居民醫療、教育等支出,醫療、教育回歸公益屬性,加快釋放消費潛能。三是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順應互聯網時代消費模式新要求,構建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完善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和消費支撐體系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加強消費領域信用信息采集和公開,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信用評價體系。強化消費者權益損害法律責任,擴大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服務范圍,加強網上跨境消費者爭議解決機制建設。
(三)強化穩就業工作
一是加強就業統籌工作。及時調整集中到期就業相關政策,研究制定援企、穩崗、擴就業和重點群體就業等具體措施,做好政策銜接,扎實推動穩就業政策落實。二是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啟動高校畢業生“1+7”就業專項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完善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和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加大零就業家庭幫扶力度,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就業援助政策,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就業。三是提升就業能力。落實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以工代訓,充分調動各類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承接職業培訓的積極性,按照勞動力不同年齡段和技能水平,分級分類推進技能培訓工作。四是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落實國家“11+N”公共就業服務活動要求,暢通“1+14”線上招聘渠道,廣泛開展各類招聘活動。
(四)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強化優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密切監測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針對風險疊加的可能性增大問題,及時做好防范化解工作。一是做好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一方面要有序化解存量債務,完善年度債務化解方案,采取預算安排,壓縮一般性支出、盤活存量資產等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償還債務;另一方面要嚴防增量風險,嚴格遵循“舉債能力與償債能力相匹配”原則,對債務規模實行限額管理,加強日常監督,切實防范各類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嚴禁在限額之外新增債務。二是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摸清風險底數,細化信貸資產分類,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嚴控風險增量,嚴格不同層級的審批權限。加快處置存量風險,提高損失吸收能力。優化風險處置環境,堅決遏制企業逃廢債。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