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芳

市場經濟穩步發展環境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不斷更新,需要銀行業立足于當前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變化,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本次研究將對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變化做簡單介紹,結合當前銀行業受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
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的金融產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在改革發展中形成了經濟發展新常態。銀行業在發展中要接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發揮其指導作用,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為銀行業的發展強化競爭力,推動銀行業未來更好的創新探索。
一、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變化
2017年3月31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這三項新金融工具準則,2017年5月2日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按照財政部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H股上市銀行及“A+H”上市銀行就需要施行新準則,其他A股上市銀行則在2019年1月1日施行,其余非上市銀行自2021年初起施行新準則。新準則的實施對金融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金融業要用好新準則,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統風險,做好金融反腐,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金融資產分類變化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金融資產分類發生了變化,以往的資產分類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金融工具會計處理準則內容。新修訂的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將金融資產合理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三類。對金融資產的分類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新準則減少了金融資產類別,提高了分類的客觀性和會計處理的一致性。
(二)資產減值處理方式更新
資金減值處理方式在舊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并不需要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信用損失行為,導致銀行面臨的資金風險增加。而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商業銀行對金融資產計提的減值范圍擴大,預期信用損失法則要求對表內外風險敞口全部覆蓋。銀行在計提撥備過程中,需要結合當下風險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考量,在確認的損失準備中,考慮到未來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期望值,保證資金撥備充足,為銀行的運營穩定和安全提供保障。
(三)影響會計處理的因素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實施給會計處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會計處理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增加,雖然在某些方面給會計處理工作帶來了便捷的條件,但是會計處理中需要考慮到新的時間因素。在具體的會計處理工作中,當期損益要計入累計公允價值變動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損失,保障計算處理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四)套期會計
自出臺和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來,套期會計方面的內容實現了更進一步的改良和優化,套期是減少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舉措,但是原有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并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受到了套期工具以及套期項目范圍的制約,出臺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來風險管理工作和套期會計工作相結合得到了改進,提高了套期會計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銀行業產生的影響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推行和實施,對于新常態下的銀行業發展形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銀行需要重新對工作內容進行調整,結合銀行已有的系統重新進行對數據的處理工作,調整基礎數據內容,銀行的資產、業務模式等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修正銀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內容,提高對新工作環境的適應力,銀行內部要調整自身的部門架構,優化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新的工作流程。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于銀行的利潤計算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了變化,在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等各環節中均會影響銀行的利潤產生,銀行金融資產分類確定后是不能進行隨意變更的,因此對于金融資產業務模式進行調整時,要按照新準則規定的內容重新分類受到影響的金融資產。
三、新常態下銀行業接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銀行管理工作系統
銀行業的發展中結合新常態背景下銀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要建立起完善的銀行管理工作系統,以綜合判斷銀行目前的情況。在測定原有的會計核算方式基礎上重新進行對科類目的核算,改變會計核算的方式,修改數據處理流程。銀行在采集數據時要結合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內容,按照新的流程篩選數據并落實相關的財務工作,保證銀行的財務處理工作符合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規定。完成了數據采集工作、財務處理工作之后,針對現有的數據要重新建立數據模型,建立起專門的部門,配置專業的崗位人員,精確分析銀行現有的數據信息,保證資產減值情況分析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建立起專門的、完善的工作系統,用于收集和處理有關信用損失方面的數據,在不斷的收集和精確的處理工作中,提高對數據應用的合理性,加快對數據的分析效率,實現銀行內部的信息共享,保證各項數據信息能夠及時傳遞給銀行相關的工作人員。
(二)強化風險管控
新常態下銀行業要加強風險管控,提高管控風險的能力,更好的接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適應新準則所帶來的影響和要求。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能夠更好地配合銀產業加強對風險的管控,體現了較強的風險管控功能。銀行業發展中要加強風險管控的能力,首先要劃分出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階段。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預期損失計提方法這一部分新引入的內容,對于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銀行要結合金融資產風險的不同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銀行要劃分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變化,將其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是資產質量下降期、惡化期和損失期。把握不同階段的資產信用風險特征,制定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提高對風險管控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內部控制中加強制度建設,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銀行業發展中風險管控工作有制度可依,提供有力的風險管控依據,保證金融資產的完整性、安全性,做好預警工作,防范市場變化下所產生的潛在經營風險問題。在房地產“三條紅線”融資新規下,房產企業經營環境更趨艱難,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及房貸按揭業務將受到影響。要高度關注后疫情時期資產質量加倍劣變和債券違約的風險,強化效期管理、風險分類管理、集中度管控、風險排查,防范因市場風險交叉傳染導致的金融資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