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銀行公司信貸投放關系一直是世界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我國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間,經濟迅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增長速度飛快。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銀行公司信貸業務也隨之不斷增加,在我國的經濟騰飛方面起到了支撐的作用,但近幾年,國際經濟環境不斷變幻、國內的經濟變得跌宕起伏,金融行業與經濟發展、企業經營面對的問題比之前也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當今社會日益復雜的大環境下,重新認知平衡經濟發展、加快經濟發展與銀行公司信貸投放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我國經濟發展變成高質量的重要途徑。中國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在區域實現可持續性經濟高質量發展,然而我國幅員遼闊,每個省、每個市之間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自然資源都有所不同,在經濟發展上階段不同,由于這些因素導致金融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分析,合理布局,不斷改進,從而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銀行公司信貸投放分析
(一)信貸投放理論
1.風險分散理論
對市場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采用有效的調整產品結構舉措進而規避將要發生的風險。其最開始的時候是被當做投資理念提出的,它的本質是借助于各種靈活的投資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進而保證資金安全。根據風險分散的理論,金融機構應完善其信貸業務機制,要吸引更多的貸款對象,不要局限在一種行業或者是一種業務,其大前提是市場充分發展對融資的需求旺盛,這樣可以形成足夠多的投資形式與投資對象。
2.信息不對稱
在整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之中,每個人的利益出發點都不一樣,還有借貸二者所處的位置也不一樣,致使不夠充分了解信息,二者都沒有全面的掌控信息。二者信息不對稱,很容易導致借款人用不真實的財務信息、交易信息、經營信息來進行申請,并且在審核通過放貸之后,借款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挪用信貸資金。銀行為了避免這類問題,對整個的貸款流程進行調控,再借助于科學技術,加強人工管理,減少信息不對稱對銀行的影響。
3.企業生命周期
在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基礎上,根據企業在每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在市場競爭力、資金周轉率以及銷售利潤的外在環境下,企業的信用風險、對銀行的償還能力也各不相同。銀行根據企業的生命周期特點,結合外在的環境,選取目標客戶,靈活掌控節奏,再結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做出具有財務具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以及發展戰略,落實信貸分析決策。
4.信貸配給理論
在銀行利率固定的前提下,市場上存在過剩的融資需求,銀行由于各種政策或者是風控的因素,沒有辦法全部滿足,為了能夠解決此類問題,銀行提高辦理貸款業務的門檻,追加擔保,篩選借款人,支持能夠在短期時間內提供更高收益的企業,達到完成資產配置的目的。
(二)銀行公司信貸投放模式
1.貸款獨立管理
貸款獨立管理的內容是根據信貸辦理流程把每一筆貸款作為單位進行控制投放。把貸款前的調查、貸款申請中的審核做為銀行放款前的一種風控手段,把對貸款后的管理當作是重點的監督對象。我國多數銀行特別是基層金融機構依然還采取此種貸款管理模式,把放款前的風險管理和放款后即存續期的風險管理作為重點進行把控。認為放款前的判斷要比流程管控更加重要。
2.貸款組合管理
在貸款組合管理階段,銀行從資金提供者的角色轉變成業務信息分銷者。其特點是對傳統的貸款發放模式進行改變,變成組合貸款的管理方式,用貸款轉讓的形式、資金證券化等在資本市場借助于分銷模式進而適應市場金融發展與需求,在該階段,銀行把現代組合理論運用到實際的信貸管理當中,其業務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第一,把所有的信貸產品錄入系統,建立監測體系,對其匯總整理;第二,借助于定量評級模型,監測組合質量、設計風險限額、預估組合損失等保障信用風險。
3.貸款計量與分析
在以上的發展的基礎上,再加上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不斷變化,信貸投放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從前的量化式管理,已經漸漸地變成計量與分析同樣重要的管理方式,即借助于建立測量模型,通過計量分析把與之相應的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可能進行量化,借助于壓力測試方法起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PD、LGD、RAROC等的應用和管理。
(三)貸款計量與理論分析
1.理論背景
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信貸資金循環的必然結果就是銀行信貸風險。之前的信貸風險管理的對象是銀行信貸資產即借款人,只有在借款人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對此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1990年之后,市場發展、業務量變大還有經濟周期波動,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發展的趨勢和日漸復雜的信貸業務管理需要,單靠單筆業務的具體審查或者是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根本達不到信貸資產的優置配比,在之前的市場風險管控的基礎上,現代銀行采取對風險不確定因素進行量化的模式。
2.遵循原則
科學性原則。用科學方式對指標的經濟、法律、稅務、能源等方面進行數據選取,給計量工作奠定基礎,充分考慮整體的協調性結合區域特點,提高計量體系的適用性。
可比性原則。在進行數據選取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每一個要素的動態協調關系,所有因素的可比價值。
區域特征原則。我國的每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同,不平衡,不能一概而論,各區域都有其自己的特點。
動態原則性。銀行信貸風險是一個因外在市場、經濟、借款人等因素隨時變化的過程。
定性與定量結合原則。對經濟發展和銀行信貸風險進行計量時,既要有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分析,二者相輔相成。
3.應用工具
應用工具的類型分為四大類:總量類、權限類、結構類、監控類。
(四)信貸投放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