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平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鹽城 224005)
我國進行課程改革以來,學生評價經歷了雙基教育評價、三維課程目標評價,終于迎來了核心素養評價,這是一個逐漸遞進的過程。核心素養評價既是對前者的超越,也有著傳承,由此見證了我國對學生評價的不斷探究和優化。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課程進入了核心素養階段,評價作為教學的內在組成部分,“評價即學習”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與評估的價值追求,符合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過程性評價和多元性評價的要求。
幼兒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課,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技能型課程。一線美術教育工作者們,立足于教學實踐,將幼兒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評價指標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結合,從核心素養的五要素細化評價指標。當然,核心素養評價不可能完全取代原有的評價方式,只能在已有評價方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優化。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尹少淳教授提出,美術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五個要素。圖像識讀是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鑒賞,是以視覺形象為起點展開學習活動。基于圖像識讀素養,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素養才能逐漸養成。[在兒童畫創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鑒賞優秀的作品,理解國內外插畫大師作品的表現語言,促進學生視覺思維的發展,增強學生感知與鑒賞能力。
美術表現與創意實踐素養以圖像識讀為基礎,美術表現是對視覺形象的創造,培養美術造型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創意實踐是指利用傳統和現代的材料、工具與方法進行創造和實踐。就兒童畫創作而言,學生只有學會美術語言,巧用創新思維進行美術創作,才能將創意構想付諸實踐。
審美判斷廣義上是指審美主體進行審美活動時所具有的特定心理感受和評價的過程,狹義上是指對美術作品進行感知、評價與判斷。文化理解是指從文化的角度分析、詮釋美術形象和作品,理解并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內涵。美術學科以鑒賞美術作品進行文化滲透為宗旨,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注重培育學生從文化理解的視角,正確認識與評價兒童畫作品的素養。
向學科核心素養轉化的過程性評價中,幼兒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該如何形成技能評價體系?首先,結合學生美術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表現水平、創意表達等方面,從五個一級指標進行細分,分別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編制了評價標準。
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評價指標的修訂情況,如圖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本表只是對兒童畫創作教學評價指標定量呈現、定性表述,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的完備,仍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深入挖掘。(見文末附表)
兒童畫創作課程考核成績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構成。形成性考核占課程成績的40%,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技能、項目完成都應包含在內,教師綜合考評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對兒童畫的實際運用能力,給予他們應得的評價。兒童畫創作集中考核的成績占課程成績的60%,參照《學前美術課程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標》執行。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主題創作,人物造型生動,比例準確,色彩搭配和諧,技法嫻熟,作品有童趣、有新意。由考核評審小組依據評價指標,集中評閱,以評促學。
合理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育工作者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教師能依據目標選擇那些已經成熟的評價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能自主運用教學所需要的評價方法,了解學生的學業水平。
教師對學生的點評,能及時指明方向,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信心,并能及時糾正錯誤,保證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培育學生的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素養。學生的自評,有助于衡量自己的學習狀態,同時也利于為教師把握整體的教學效果。要想讓學生從被動狀態轉化為主動狀態,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可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上傳學習通、云班課,教師和師生可以隨時互動,以便適時評價,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陷。
在核心素養評價過程中,秉著發展性評價的原則,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主要依據,關注學生的未來。專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成績不滿意的學生,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圍繞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以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比如:兒童畫創作課程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可以采取補考的形式,使其成績達標。成績優秀者,可以采用交流展評的方法,將其創作的作品作為師生交流的對象,在同學們各抒己見中,既激勵了優秀,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
兒童畫創作并非被動地再現對象,而應該用一套美術語言去表現對象,創意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點內容。讓學生運用美術語言,圍繞有意義的主題,像美術家一樣地創作,是兒童畫創作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美術學科特有的學習過程與創作目標。
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評價中,創意是最難評價的部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索創意實踐的評價指標:一是題材和主題,是不是具有內涵;二是方法,選用什么樣的角度來充分展示主題;三是技法,技法有沒有拓展。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性。
核心素養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評價指標的落實,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教學行為,明確評價的指導思想、評級依據和評價目的,以實現教學相長,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校為考量,規范兒童畫創作課程考核評價要求,尊重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技能的需求。教師作為核心素養評價的主導者,依據崗位需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力求優化兒童畫創作課程評價機制。只有我們將核心素養評價運用到教學環節中去,方可真正體現其學科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實施了核心素養基本指標量化考核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強化了文化滲透的思想,久而久之培育了學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但核心素養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斷優化,與時俱進,注重發展性和過程性評價,將核心素養評價指標與其他評價方式巧妙結合,有機滲透,以評價促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附表: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