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琰
(大連外國語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44)
由于交際的需要,使用一種語言的人與使用鄰近或文化上占優勢語言的人常直接或間接接觸。但是,無論接觸程度如何,語言互相影響是普遍的現實(Sapir,1949)。人們通過與其他民族的接觸,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語言作為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會與其他語言接觸。換言之,語言接觸是一種現象,不同語言會互相影響,會因地域、社會因素的不同而發生變化。[1]
不同學者對語言接觸的范圍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對語言接觸是“不同民族之間頻繁接觸的產物”這一解釋則持相同意見。韓國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語言接觸(language contact)是不同民族、不同社會群體相互接觸而產生的語言關系。”[2]
語言接觸會使語言發生一些變化,最常見的是語言借用。語言借用是兩種語言長期接觸,一種語言成分被借用到另一種語言中的現象。[3]與其他語言要素相比,詞匯具有較為松散的語言結構;因此,詞匯領域最容易引入其他語言,在借用現象中,詞匯借用的頻率比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現象都要高。[4]大部分語言都有從其他語言借用的單詞,韓語也是如此。韓國國立國語院近年發布的新詞調查報告中出現了大量借用外來詞匯,其中英源外來詞所占比重最大。
一種語言,既有自生自滅的詞匯,也有在與其他語言接觸時吸取的對自身有利的詞匯。陳原(2003)指出,兩種語言接觸時,最常發生的就是借詞,借詞不只是一種社會語言現象,也是相近和相異的社會文化接觸時產生的必然結果。[5]語言接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借詞則是一種由接觸引發的現象。
2015—2018年韓國國立國語院發布的新詞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由外來詞構成的新詞(包括單純外來詞和合成外來詞)占全部新詞的34%,2016年占比49%,2017年占比63%,2018年占比67%,其中,英語詞匯占據了外來詞的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詞匯西方化已經成為現代韓語演變的主要特征。
1.形態特征
為了觀察韓語新詞中英語借詞的主要形態特征,本文根據2015—2018年韓國發布的新詞調查報告將英語借詞分為純英語詞、英韓復合詞和英韓組合詞。[6]
純英語詞:主要指不含韓語語素的英語詞和英語縮略語,這類詞又可分為單純英語詞和復合純英語詞。單純英語詞是指由單一英語語素形成的詞,通過借用、異意的造詞方式構成。如“(smombie)”是直接借用的新詞,指“低著頭玩手機、像僵尸一樣的人”,“(drive)”屬于異意詞,指“在比賽中假裝違規的運動員”等。復合英語詞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英語語素合成的詞,多采用直接借用和合成的構詞方式,如“(inceptionism)”就是一種直接借用的復合英語詞,“(new color)”“(Uber tag)”則是以合成方式出現的復合英語詞。
英韓復合詞:是指通過連字符“-”將英語語素和部分韓語語素相連復合而成的詞,采用合成的造詞方式。如,“(mall-勢圈)”“-(青 -Instagram)”“”“”等。
英韓組合詞:是由英語詞和韓語詞組合成的詞組、或由韓語詞和英語詞組合成的詞組,構詞方式多樣。下面我們將其分為由單一構詞法形成的英韓組合詞和由復合構詞法形成的英韓組合詞。
(1)單一構詞法構成的英韓組合詞
派生法:派生是指在具有實際意義的詞根上添加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詞綴來構成新詞的方式。詞綴無法單獨使用,但是能夠附著在詞根上,增加語義和語法功能。詞綴可以分為前綴和后綴。
合成法:合成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根結合構成新詞的方式。以合成法構成的新詞,或保留詞根的本義、詞義相加產生新詞的詞義,或使詞根的本義消失、重新產生新詞的詞義。

縮略法:縮略是一種減縮已有的詞語、使其與原來相比更加簡化的構詞方式。可以細分為頭字提取法和截斷法。

混成法:混成法是指將兩個詞的一部分混合在一起重新組成新詞的構詞法。與合成法不同的是,在混成法中,相結合的兩個詞詞義都保持不變。通過混成法組成的新詞有(brother+romance)},(hiphop)+}等。
(2)復合構詞法構成的英韓組合詞
1)縮略+派生
頭字提取+派生:

2)縮略+合成
以這種形式構成的新詞多發生在網絡通信領域,這與網絡環境要求語言具有經濟性有關。
頭字提取+合成:

截斷+合成:

3)派生+合成

4)混成+派生

2.語義特征
從前面的形態特征上看,英語的借用表達并非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是積極地參與韓語新詞的構成,因此很難完全將其視為外語。但正是因為這種性質,才使民眾積極參與新詞的生成過程,可以說大眾的心理在新詞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7]因此,研究韓語新詞中英語借詞的語義將成為理解大眾語言使用的良好方法。本文將要討論的韓語新詞中英語借詞在語義領域的變化,主要指兩種情況:語義擴大和語義縮小。
(1)語義擴大
語義擴大是指原本用來描述具體、特定對象或情況的詞匯,經過演變后被擴大為更普遍、更抽象的概念。例如,在韓語中,“”原指“春天和秋天”,語義擴大后現多用來表示“歲月”或“年紀大的老人”。在借用英語表達的新詞中,語義擴大現象多發生于人名或運動隊名等固有名詞。
(2)語義縮小
語義縮小與語義擴大意義相反,是指相關詞匯能夠指示的意義領域逐漸減少。例如,韓語中“”這個詞在過去具有“想念”和“愛戀”的含義,現在只留下了“愛戀”的含義。但(2001)指出,韓語中一個單詞的多種含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地逐漸減少,但對于英語借詞來說,在借用該詞時只借來了特定的意義,已經導致其語義縮小了。
深入研究一種語言現象,探究其成因至關重要。語言借用的過程既受語言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因素的影響,二者共同影響著語言體系。
歐美國家社會發達,產生的新詞新物多,與其接觸、受其影響,韓語中也產生了很多之前語言中沒有的事物,并且不知該如何進行描述,這時就需要人們借助外來詞來命名,填補韓語詞匯在新事物、新概念上出現的空白。在韓語中,英語借詞最先出現在專業術語領域[8],這是因為歐美國家科技先進,尤其是某些高精尖技術或專利輻射到全世界之后,相關領域英語借詞的使用會大大增加。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概念區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國語言已經無法滿足概念專業化的需要,因此需要在相關領域引入借詞。
不同民族的接觸和交往,為借詞的流入提供了契機,無論是從歷史上還是現在來看,韓國都無法完全擺脫英美國家的影響,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緊密聯系是使借詞進入韓語的社會動因。同時大眾對于英語借詞“更有檔次”的普遍認知不僅會導致對借詞的積極使用,還會出現用英語借詞代替韓語固有詞的現象,特別是在移動通信領域,如固有詞“(表情符號)”早已被外來詞“”代替,“(加油)”也已經被“”所取代,這種社會心理對于英語借詞的引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語言的接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從其他語言中借用詞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加之韓國對于西方文化的崇尚、與美國聯系緊密,使得大量借詞(以英語為主)滲透到韓語中,體現在韓語的新詞上。本文從語言接觸的角度,研究了韓語新詞中英語借詞的主要形態特征和語義特征。通過對形態特征的分析,總結了英語借詞的構詞方式,通過對語義擴大、語義縮小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大眾心理、了解語言與社會文化間的關系。研究韓英語言接觸中產生的英語借詞,無疑對了解韓語自身特點及把握韓語今后發展的脈絡是很有意義的。同時本文還存在很多不足,對借詞特征的分析及大眾心理對于借詞的影響沒有系統的說明,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