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斌,馮健
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甘肅天水 741000
寒戰是指機體骨骼肌不受控制的進行快速節律性收縮的狀態。導致剖宮產患者寒戰的主要原因有椎管內麻醉后散熱明顯增加、麻醉時產熱增加和室溫過低等。有數據顯示,剖宮產術椎管內麻醉下寒戰的發生率達30%~60%[1]。發生寒戰時機體代謝率、耗氧量乃至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均顯著增加,心肌氧耗加劇,對心肌保護、無創血壓測量乃至手術操作均會產生影響[2-3]。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新型鎮靜鎮痛藥物,其鎮痛、鎮靜和交感神經阻滯作用較突出[4]。該研究將右美托咪定用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該院行剖宮產術的40例孕產婦,對比觀察其應用價值,為此類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提供借鑒。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在該院產科接受椎管內麻醉的剖宮產術患者8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術指征;②年齡≥20歲;③ASA分級Ⅰ~Ⅱ級;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手術指征或存在麻醉禁忌者;②術前6 h曾使用阿片類受體激動劑者;③合并妊高癥、胎盤前置或增生者。該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擲骰子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20~40歲,平均(30.42±7.41)歲;體質量55~86 kg,平均(67.81±11.24)kg;孕周37~40周,平均(39.10±0.75)周。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30.71±7.35)歲;體質量57~85 kg,平均(68.30±11.18)kg;孕周38~40周,平均(39.14±0.73)周。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側臥,行腰麻麻醉,以腰麻-硬膜外聯合穿刺針于L2-3處行穿刺,蛛網膜下腔注入羅哌卡因(國藥準字H20103552,規格:10 mL:100 mg,劑型:注射劑,用法:10 mL、0.25%)+右美托咪定(國藥準字H20183219,規格:2 mL:0.2 mg,劑型:注射劑,用法:0.5μg/kg)+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μg注射劑,用法:1 mL、50μg)的混合液。對照組:注入羅哌卡因(同觀察組)+氯化鈉(1 mL、0.9%)+舒芬太尼(同觀察組)的混合液。術中如血壓下降20%以上或收縮壓不足100 mmHg則靜注5 mg麻黃素(國藥準字H21023867,規格1 mL:30 mg),心率低于50次/min時靜注0.5 mg阿托品(國藥準字H41021256,規格:1 mL:0.5 mg)。
1.3.1手術情況及阻滯時間記錄兩組子宮切口至分娩、感覺阻滯、手術準備時間和運動阻滯恢復時間。
1.3.2寒戰發生情況采用Wrench分級法[5]評估,分為0~4級:無寒戰視為0級;有立毛肌、外周血管收縮或外周發紺,但未見肌顫視為1級;出現1組肌群肌顫視為2級;2組或多組肌群肌顫視為3級;有全身寒戰反應視為4級。
1.3.3血流動力學指標分別于入室(T0)、術后30 min(T1)和手術結束時(T2)檢測兩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
1.3.4鎮靜評分采用Ramsay鎮靜評分[6]評估鎮靜情況:意識清醒,有不安、煩躁或焦慮現象記1分;安靜,其合作與定向力良好記2分;處于嗜睡狀態但聽從指令記3分,嗜睡,可喚醒記4分,嗜睡,反應遲鈍記5分,處于深度鎮靜狀態且對體表刺激物無反應記6分。
1.3.5不良反應記錄惡心嘔吐、心動過緩等發生情況。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阻滯時間、血流動力學指標、鎮靜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子宮切口至分娩、感覺阻滯、手術準備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運動阻滯恢復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阻滯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阻滯時間比較[(±s),min]
組別子宮切口至分娩感覺阻滯手術準備 運動阻滯恢復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1.52±0.59 1.48±0.54 0.316 0.753 5.37±1.56 5.58±1.42 0.630 0.531 6.82±1.23 6.98±1.28 0.570 0.570 2.35±0.68 3.18±0.44 6.481<0.001
觀察組寒戰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寒戰發生情況比較[n(%)]
觀察組T1、T2時MAP、HR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MAP(kPa)T0 T1 T2 13.81±0.55 13.72±0.50 0.766 0.446 12.62±0.53 11.58±0.36 10.266<0.001 13.04±0.50 11.83±0.52 10.608<0.001 HR(次/min)T0 T1 T2 84.59±6.18 85.12±6.20 0.383 0.703 87.42±6.09 91.07±5.99 2.702 0.008 86.41±5.44 90.27±4.80 3.365 0.001
觀察組鎮靜狀態評分為(4.72±1.23)分,對照組鎮靜狀態評分為(2.14±1.15)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690,P<0.001)。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寒戰發生后通常無法自行好轉,不僅會降低舒適度,還會影響麻醉檢測與手術操作,導致耗氧量增加,嚴重時可造成胎兒宮內窘迫[7]。因此臨床對于寒戰必須引起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導致剖宮產患者寒戰的主要原因有:①椎管內麻醉后非阻滯區皮溫下降,散熱明顯增加:受麻醉影響體表血管擴張導致軀體深部及中心溫度下降,中心溫度降低0.5℃即可引發寒戰[8]。②麻醉時產熱增加:為保持恒定溫度,體溫調節中樞可經骨骼肌收縮產生熱能,這是處于低體溫狀態時機體的代償反應。但此時阻滯區骨骼肌的收縮產熱能力已喪失,僅非阻滯區骨骼肌具備該能力,因而會引發寒戰。③室溫過低:環境溫度過低,術中大量輸注冷液體或庫存血,使用冷鹽水沖洗等,易導致熱量散失[8]。目前,臨床常采用麻醉前訪視、圍術期保溫、圍術期用藥、輸入預熱液體、及時處理輸血或輸液反應和吸氧等多種方法預防寒戰,其中藥物防治措施被證實是預防寒戰及牽拉反應的重要手段[9-10]。該研究發現觀察組寒戰發生率為5%,且寒戰程度較低,略低于張引吉等[6]研究結論,后者報道產婦麻醉后寒戰發生率為8.8%,提示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預防寒戰發生,對于已發生寒戰者則能減輕其程度。其作用機制如下:①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通過作用細胞膜上鉀離子通道促使鉀離子內流,使神經細胞超級化,抑制神經沖動傳導并降低調節中樞對機體體溫變化的靈敏度。②右美托咪定還能有效抑制大腦體溫調節中樞,進而通過降低寒戰閾值預防寒戰發生。③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鎮靜、鎮痛作用,能通過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減少因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寒戰。該研究亦發現觀察組鎮靜作用優于對照組,提示右美托咪定的鎮靜效果較好。研究指出,腰硬聯合麻醉中輔助使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運動阻滯恢復,減少不良反應[11]。該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運動阻滯時間明顯縮短,MAP、HR等指標優于對照組,與劉勇[12]研究結論一致,且不良反應也較少,提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促進運動阻滯恢復,對MAP、HR有一定程度的優化作用,且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可縮短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減少椎管內麻醉期間寒戰發生,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提高鎮靜效果,減少麻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