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俊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消化內科,甘肅武威 733000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的慢性潰瘍疾病,發病原因與感染幽門螺桿菌(Hp)有關。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習慣發生變化,暴飲暴食等誘因,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與復發率顯著提高[1]。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通常以去除Hp感染與胃黏膜保護等治法為主,三聯療法更利于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在療效與安全性上都是單獨用藥不可比擬的。隨著消化內科療法的深入研究,聯合治療的用藥選擇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利于提高整體療效,實現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益持續改進[2]。該研究以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該院消化內科治療的102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應用內科方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102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患者經過臨床檢查確診,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臨床資料缺失、臟器功能障礙、惡性病變、精神意識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隨機分組,各51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9.2±4.3)歲;男27例,女24例;平均病程(3.24±2.14)年。 研究組平均年齡(49.7±4.5)歲;女23例,男28例;平均病程(3.16±2.35)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接受傳統三聯療法干預,給予甲硝唑片(國藥準字H43020225)口服治療,0.2 g/次,2次/d;給予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03350)口服治療,0.5 g/次,2次/d;給予枸櫞酸鉍雷尼替丁膠囊 (國藥準字H3202 4881)口服治療,0.15 g/次,2次/d;三聯療法持續治療1個月。
研究組給予新的三聯療法干預,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10960172)口服治療,20 mg/次,2次/d;給予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03350)口服治療,0.5 g/次,2次/d;給予克拉霉素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73 784)口服治療,0.5 g/次,2次/d;三聯療法持續治療1個月。
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 (噯氣與反酸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顯示潰瘍徹底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減少幅度超過50%)、無效(癥狀無改善,潰瘍未見好轉)3項。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統計兩組Hp根除率、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率。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Hp根除率為94.12%(48/51),對照組為70.59%(36/51),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14,P=0.002)。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08%)高于對照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對對比[n(%)]
研究組反酸、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癥狀消失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情況對比[(±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情況對比[(±s),d]
組別 反酸 腹痛 腹脹 惡心嘔吐對照組(n=51)研究組(n=51)t值P值6.38±1.27 4.27±0.28 11.587<0.001 6.95±1.27 3.04±0.34 21.239<0.001 7.71±2.21 3.21±0.11 14.523<0.001 7.62±2.41 4.32±0.52 9.559<0.001
研究組復發率為3.92%(2/51),對照組為15.69%(8/51),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91,P=0.046)。研究組不良反應率(5.88%)低于對照組(19.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率比對對比[n(%)]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與Hp感染及自身免疫能力等病因有關,超過80%的患者病因為Hp感染,其中胃潰瘍患者Hp感染占65%。十二指腸前壁潰瘍的患者占比大。十二指腸潰瘍疾病發作時,有明顯的脹痛與灼痛等腹部疼痛癥狀。十二指腸潰瘍疾病有發病率高與易復發的特征,不同患者的臨床反應存在差異性,進一步增大了消化內科治療的難度[3-5]。疾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在刺激性食物或負面情緒等致病因素作用下,會進一步促進疾病發展與惡化,發生出血與穿孔等并發癥的概率增大,生理功能與生活質量隨之發生較大變化[1]。因此早發現與早治療意義重大。
臨床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癥,以緩解胃酸侵蝕情況、提高十二指腸潰瘍黏膜的自我保護作用與質量、預防Hp感染等目標為主,以有效改善十二指腸潰瘍病癥,從而控制疾病發展,降低并發癥風險,提高患者生命質量[6]。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王潔萍[7]采用多藥聯合治療方案(奧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患者的潰瘍面愈合時間及癥狀緩解時間均明顯優于應用單藥治療方案(奧美拉唑)治療的患者。該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減慢胃酸分泌速度與降低用藥不良反應等系統性的治療,更利于提高療法的安全可靠性[8]。在藥物治療中,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主要包括奧美拉唑與雷尼替丁;解痙止痛的藥物以抗膽堿能藥為主;抗菌藥物以慶大霉素或夫諾沙星等。消化內科的治療,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疾病,應當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時定量進食,戒煙酒,保持良好情緒,注意勞逸結合[9-10]。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以實現醫療資源優化與高效利用,減少患者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從傳統的三聯治療方案入手分析,甲硝唑有理想的抗菌作用,適用于治療消化道等部位的厭氧菌感染,既可以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也可以治療Hp感染的慢性胃炎,但不能長期服用,以減少藥物引起的消化道反應與神經系統癥狀等,發生用藥不良反應應當停止用藥,通常在停藥后能夠自行恢復。阿莫西林屬于青霉素類藥物,有理想的殺菌作用,穿透細胞壁的能力強,能夠作用于細菌細胞壁,從而抑制細胞壁的合成,治療Hp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的治愈率高,聯合雷尼替丁或奧美拉唑等藥物,更利于提高Hp清除率,進一步證實了Hp持續感染與十二指腸潰瘍及復發的密切關聯[11]。臨床應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應率為5%~6%,通常以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為主。長期大量用藥易出現菌群失調的不良情況,易出現耐藥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因此對有過敏性疾病史與臟器功能不全等患者慎用[12]。過度酸負荷也是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因素,需采取抑酸為主的綜合抗Hp感染及保護胃黏膜的藥物療法。而雷尼替丁屬于H2受體阻斷藥,可以與H2受體結合抑制胃酸的分泌;因此雷尼替丁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機制,以阻斷胃腺細胞的H2受體與抑制胃酸分泌及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為主,但抗酸效能低于奧美拉唑。
從新的三聯治療方案入手分析,奧美拉唑的作用機制,與H2受體拮抗作用不同,屬于全新的抗消化性潰瘍病。對于胃黏膜壁細胞的作用,有一定的特異性,從而有效降低臂細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達到基礎胃酸與刺激引起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該酶有質子泵的稱謂,因此奧美拉唑又被稱作是質子泵抑制劑,是阻斷胃酸分泌的最終步驟,在抗酸效力上是雷尼替丁等藥物不可比擬的。克拉霉素在根除Hp感染率的效果最強,是其他藥物單獨治療不可比擬的,根除率在15%~54%,細菌對其耐藥率低。克拉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細胞核膽白50S亞基礎的聯結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對蛋白質合成有抑制作用,從而發揮抑菌的作用。隨著pH值的增大,抗菌活性隨之增強,尤其是在8~8.5 pH值時活性最強。阿莫西林對十二指腸黏膜血流有增加作用,對胃腸黏膜內前列腺素E水平有提高作用,從而發揮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胃酸損傷十二指腸黏膜,以及對黏膜防御損傷功能,是十二指腸潰瘍不能忽視的病因[13]。因此應當從整體性的角度用藥。合用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的療效更加顯著,且不良反應率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阿莫西林口服吸收迅速,1~2 h可達到血藥濃度的高峰,在酸性較低時,更利于發揮作用。克拉霉素經胃腸道迅速吸收,對生物利用度無影響。口服奧美拉唑后,0.5~7 h血藥濃度達峰值,可分布至肝腎與胃及十二指腸等組織,主要與血漿蛋白結合,在體內幾乎完全以代謝方式進行消除[14-15]。為確保整體療效與安全性,聯合用藥的時間應當間隔1 h。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Hp清除率與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12%、96.0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Hp清除率70.59%與治療總有效率76.47%(P<0.05);表示三聯用藥方案,更適用于治療Hp感染的消化性潰瘍。新的三聯用藥方案在臨床應用價值上更加理想,值得深入研究。研究組的反酸與腹瀉等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原因分析為:奧美拉唑是目前公認治療消化性潰瘍最佳的藥物,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緩解上腹部疼痛與反酸等癥狀[16]。阿莫西林對Hp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有良好的抗菌作用[17]。克拉霉素可根除Hp與減少胃酸分泌[18-19]。聯合應用更利于發揮協同作用,冷幸新等[14]通過研究發現,將奧美拉唑、阿莫西林與克林霉素聯合應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96.88%,其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僅應用奧美拉唑治療的患者(75.00%),治療方案的針對性與綜合性更強。相比較于傳統三聯用藥方案,新的三聯治療方案的優越性更強。研究組的復發率與不良反應率分別為3.92%、5.8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復發率15.69%和不良反應率19.61%(P<0.05)復發率與Hp的根除率有關,復發率低表示新的三聯治療方案更具有理想的近遠期療效。不良反應與對癥性及安全性有關,表示新的三聯治療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更強。為切實發揮三聯用藥方案的作用價值,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用藥前應當明確掌握患者用藥禁忌,全面評估患者病癥[19-20]。治療中加強病情觀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理控制藥物劑量與用藥時間等,實現醫療服務效益持續改進[21]。
綜上所述,新的三聯療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加速臨床癥狀恢復,降低不良反應率與復發率,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