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6月5日,以色列在發動先發制人的空襲后,地面部隊一路挺進,于6月8日抵達蘇伊士運河東岸,占領埃及西奈半島。為避免運河為以色列所用,埃及索性一咬牙,下令無限期關閉蘇伊士運河,并在航段內多處鑿沉船、甚至還炸毀了一處橋梁,以封鎖航道。此外,埃軍還在運河中布放了水雷。
此時,正好有來自8個國家的15艘外籍商船在通過運河,這些國家包括英國、聯邦德國、美國等。其中14艘船被迫停在蘇伊士運河最寬的部分——大苦湖,而美國商船“觀察者”號則在往北12英里的提姆薩赫湖拋錨。
起初船員們以為戰亂很快就會平息,戰爭也確實只持續了6天,但沒想到埃以雙方竟就此在運河兩端陷入僵局,船員們感覺糟透了。好在3個月后,船員們被準許陸續撤離。不過為了保護船只及貨物,各航運公司都派人登船進行看管,并定期輪換。
看護和維護船只對船員們來說是輕車熟路,由于無處可去,且空閑時間較多,他們需要給自己找點樂子。于是,1967年10月,14艘船的船員拋卻國籍界限,在英國商船“墨蘭普斯”號上集合開會,決定組建“大苦湖協會”,以相互幫助。因為甲板上滿是沙子,他們幽默地將自己的船只稱為“黃色船隊”。
每艘船都有自己的特殊責任,比如波蘭貨船的作用相當于郵局,而喜歡踢足球的英國人負責舉辦比賽,地點就在“黃色船隊”中最大的英國商船“因弗卡吉爾港”號的甲板上。想游泳的可以去瑞典商船“基拉臘”號,想看電影的可以去保加利亞商船“瓦西里·列夫斯基”號。到了周日,想做禮拜的人可以登上聯邦德國“北風”號。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舉行時,他們甚至還舉辦了“大苦湖迷你奧運會”。
除了玩好,更得吃飽。日常船上的餐食用度除了就地取材外,埃及商人也會送來一些必需品。各船之間還發展出以貨易貨的體系。但隨著船上的燃料耗盡,冰箱無法制冷,物資逐漸緊張,再加上夾在運河兩岸埃軍和以軍槍炮之間難以保障安全,減少船員數量就顯得尤為必要。1969年,各艘船只靠攏,以進一步減少需要留在船上進行保養維護的船員。
1972年,最后一批滯留在海上的聯邦德國船員們終于能夠回家,一家挪威公司代替他們續行船只保養。
1973年,埃及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戰火中,被困在蘇伊士運河的美國商船“非洲幽谷”號被擊沉。經過國際斡旋,埃以兩國握手言和。10月,一項關于蘇伊士運河重開的國際協議達成。1974年,美英法海軍在運河清除水雷,為埃及部隊提供爆炸物清除方面的培訓和援助,并清理打撈沉船,為運河重開掃清障礙。
1975年初,關閉8年之久的運河終于再開,被困商船多數因為失去動力而由拖船拖走,兩艘聯邦德國船只則憑借自身動力成功抵達漢堡港。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