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芳


摘 要:例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例題的學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如果在教學設計中對例題進行變式教學,最大地發揮例題的有效性,提高它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是提高課堂效率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
關鍵詞:例題;例題變式;課堂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不僅重視如何教,更要重視如何學,促使更多的學生熱愛數學。”這是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具體建議。站在不同的角度、情境和層次上,對教材中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等知識,做出相應的變化,改變具體的條件和形式,這就是數學變式訓練。雖然形式發生了變化,而本質特征卻不變。經過不同形式的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控也會變得更加深入,因此變式教學對于深度學習知識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圓錐曲線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它主要利用基本概念、標準方程及其幾何性質,解決相關問題。從高考的命題方式看,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均有涉及。筆者在圓錐曲線的復習教學過程中,通常在例題設計環節采用了變式教學,這樣不僅使知識間的聯系更加明晰,形成知識網絡,還能使原有的例題再發生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通過例題變式,加強對概念的教學
在相關聯的平行概念中通過例題變式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橢圓與雙曲線的定義有一定的類似,可以同時復習;由于概念的類似,導致它們標準方程就比較容易混淆。復習中教師可以展開變式,讓學生在比較中對概念及其標準方程有更清晰的理解與掌握。
【例1】 根據下列條件判斷方程x29-k+y24-k=1表示什么曲線。
(1)k<4;(2)4 解析:(1)當k<4時,9-k>0,4-k>0。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方程x29-k+y24-k=1表示的是橢圓。(2)當4 為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兩種曲線標準方程特點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變式: 變式1 已知方程x29-k+y2k-4=1表示焦點在y軸上的橢圓,求k的取值范圍; 變式2 已知方程x29-k+y2k-4=1表示焦點在y軸上的雙曲線,求k的取值范圍; 變式3 已知方程x29-k+y2k-4=1表示焦點在坐標軸上的雙曲線,求k的取值范圍。 通過以上的變式設計,對在相同的表達形式,k取不同的值,得到的曲線不同。可以引起學生對橢圓、雙曲線概念及其標準方程的區別與聯系的深入思考。通過比較得出規律,使對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刻。 例題的變式可以在有類似知識背景的章節間展開,使學生更加明確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系,使關聯的章節形成知識網絡,也能啟發學生主動地歸納總結知識點,有助于梳理知識體系,有效地加深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避免知識混淆,基礎扎實,為日后解決更難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二、 圍繞幾個重要性質進行變式,加強對本章重點知識的掌握 在圓錐曲線的教學中,雙曲線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在雙曲線的幾何性質中漸近線與離心率是研究的重點。漸近線是揭示表達式中a,b的數學關系,離心率是揭示表達式中a,c的數學關系,它們在解題中離不開對a2+b2=c2這個關系式的運用。 【例2】 橢圓x249+y224=1與雙曲線共焦點,且雙曲線的漸近線為y=±43x,求雙曲線方程。 解析:由橢圓x249+y224=1與雙曲線共焦點,得雙曲線的半焦距c=5。設雙曲線方程為x2a2-y2b2=1,則ba=±43a2+b2=25,解得a2=9b2=16,故所求雙曲線方程為x29-y216=1。 本題條件給出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可以明確a與b的比值和關系式a2+b2=c2,求對應的雙曲線方程;因此教師可以圍繞著a,b,c,離心率e,漸近線斜率k,進行有目的的變式練習。 變式1 已知焦點在x軸上雙曲線的離心率為2,求雙曲線C的漸近線方程。 變式2 已知雙曲線E:x2a2-y2b2=1,其一漸近線被圓C:(x-1)2+(y-3)2=9所截得的弦長等于4,求E的離心率。 通過這組變式訓練,學生對雙曲線的離心率、漸近線方程和標準方程等概念公式的理解更加明晰,并能對三個概念的互相轉化求解更加游刃有余。 課本里提供的例題基本是十分典型的,教師除了使用它,還可以通過變式,讓學生通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來感知這種題型所承載的數學知識。題目的變式研究有利于題目的推陳出新,提高教學的創新性。近年來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創新性使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靈活應對新高考,是教師努力研究的方向。 三、 適當改變題設條件,對題目進行梯度變式,加強思維品質的提高 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均存在差異,教師可以對題目難度進行有梯度的設置,這樣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因題目的本質相同,學生在層層遞進中,逐步提高審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提高解決相同問題的能力。 【例3】 設點M(x0,1),若在圓O:x2+y2=1上存在點N,使得∠OMN=45°,求x0的取值范圍。(選自2014年高考全國卷) 解析:由圖可知點M所在直線y=1與圓O相切,又ON=1,由正弦定理得ONsin∠OMN=OMsin∠ONM,所以122=OMsin∠ONM,即OM=2sin∠ONM。因為0≤∠ONM≤π,所以OM≤2,即x20+1≤2,解得-1≤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