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平
摘 要:在素養教育目標下,學生是否具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其素養生成發展的關鍵條件。對農村初中學生而言,網絡環境是其自主學習的一把雙刃劍。教師引導得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有效發展;引導不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會受到負面影響?;趯r村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師必須對指向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
關鍵詞:農村初中;信息技術;網絡環境;自主學習
在新課程素養教育目標下,學生具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其素養生成發展的關鍵性條件——這種能力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來說,可能更重要些。因為信息技術是個“年輕”的現代科技科目,正處于一個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時期。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學生就必須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節奏。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當下農村也基本普及了信息技術,不僅學校有較完備的信息技術教學條件,且幾乎所有家庭都擁有信息技術設備。這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訓練其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和環境。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下,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并不樂觀。
一、 農村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網絡是把雙刃劍
對成年人,網絡是一個工作、生活的工具,而對初中學生來說,網絡的工具屬性要遠弱于其娛樂屬性。特別是對農村初中學生來說,一方面家庭文化氛圍不濃和管理松懈;另一方面社會上的網吧監管漏洞比較大,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且不在少數的學生進入過網吧接觸網游。這個現象說明,農村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網絡的興趣度絕對不低,但其興趣點也絕不在學習。就當下農村學生對網絡的利用來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而筆者認為其負面效應其實要大于正面效應。教師試圖利用網絡環境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學生們缺少對應學內容的興趣,通常不會主動去學、主動去練。如果允許和鼓勵其自由接觸網絡,而不加以引導,弊會大于利。
(二)課時安排不充足
一個矛盾的現象是: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應該是一種重要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必要的社會需求,信息技術這個學科當然應該是重要學科。但實際上,每周給學生安排的課時少得可憐。比如“圖片的獲取”這個學習內容,至少要使學生掌握網絡搜索下載圖片、屏幕抓取圖片、視頻截圖等方法,還要讓學生了解并熟悉ACDSee、SnagIt、Photoshop等工具軟件的界面。這么多內容,如果只是讓學生以“了解”為目標,那么,一個課時足夠。而如果想讓學生掌握技術并訓練其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操作體驗的時間。兩個課時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課堂時間訓練學生自主學習不夠用,而課下,學生又不自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在時間條件上就不充分。
(三)教學策略不合理
教學策略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不了解學情,輕視學生心理。教學策略的重心在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能力上,而沒有認識到農村學生所面對的缺少監管的網絡環境,以及他們學習興趣取向問題,在策略上缺少引導、激勵、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舉措。這樣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覺性,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就沒有了基礎條件。
第二,在課時不夠的情況下,教師必須學會利用當下的網絡環境去開拓課下課堂,讓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訓練在課下繼續進行。但在這個方面,教師通常是沒有意識,也沒有具體的策略設計。
第三,所設計的策略與自主學習培養的規律不相符合。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需要以過程性學習的形式開展,即讓學生在獨立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生成能力。教師習慣了以往知識傳授的策略,在教學中大多還是采用了直接教授或干預過多的策略。比如“PS怎么調整圖片的色調?”應該是告訴學生操作菜單的功能之后,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摸索。但這比較消耗時間,教師總是忍不住要“點撥”一下。這一點撥,自主探究的過程就失去了。
(四)教育資源不到位
如果說前幾年,農村學校在信息技術教學設施上還遠落后于城市學校,當下來看,這種設備資源上的差距已經不大。農村學校大多不僅是實現了每個教室的網絡聯通,而且都建立了專門的信息教室。學生上課,每人一臺電腦是可以保證的。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教育資源落后,而是教育資源不到位。
教育資源的不到位,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給學生安排課時較少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將信息教室視若珍寶,除了在上課時供學生使用,沒有信息課的時候絕對不向學生開放。其實,這種保護教學設施的舉措對城市學生可能不是問題。但前面說過,農村初中學生在家庭中、社會上使用網絡缺少健康的監管機制,他們很容易借用教師安排其課下自主學習的理由去泡網吧、玩網游。農村學校是否能夠考慮到自己學生所面對的網絡使用實際情況,有規劃、有管理、有服務的情況下向學生開放這些校內信息技術學習資源,與社會不良網絡環境“爭奪”學生?這應成為學校和教師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模式
由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向學生傳授技能不是一回事,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是必須要進行轉變的。這種轉變應該不是某些細節、局部的調整,而是將原來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完全推翻。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生”。大多學習行為,都交給學生去自己完成,而教師則在學生自主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幫助。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來說,給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是必要條件,而不僅是方法。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舍不得放開學生手腳,有一個原因,就是不那么信任學生的能力。覺得離開教師的教,學生可能什么也學不會。但其實不是,從小就在網絡環境中長大的新一代初中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非常強。他們既然能夠無師自通學會玩網絡游戲,自然也就能夠學會使用辦公軟件。教師必須要有這個信心,教學模式的轉變才可能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