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近日,河北沙河市教育局查處了4名有償補課的在職教師,其中一人獲得的河北省“特級教師”、邢臺市“首屆名師”榮譽稱號也因此被取消。
4名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受警告處分,其中一人的特級教師等榮譽被取消。看到這樣的消息,不免讓人非常吃驚。禁止教師有償補課,按理說,早已不是新聞。且不說更早的文件規定,就是近幾年類似規定都可謂是接二連三。然而,在如此高壓態勢下,一些地方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現象好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安徽黃山市屯溪一中教師呂某某涉嫌有償補課,浙江金華市3名初中教師違規補課,江西南昌市4名教師違規補課……補課內容,從語文、數學、英語到物理、化學、音樂、美術等,不斷變換花招,另立名目,以所謂的“小班化教學”“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說辭忽悠家長和學生,令家長從“心動”直至變成“行動”,心甘情愿拿出大把的補課費。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個別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講”,故意把課程的重點、難點留到課下,暗示家長或者直言不諱地告訴學生需要補課,借機同家長搞利益交換,違規收受禮品禮金。
其實,對于在職教師而言,教師管理規定以及師德師風標準就是一根懸在大家頭上的紅線,這根紅線碰不得、摸不得,應該模范遵守,不斷增強對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敬畏感,為學生做好表率。少數教師有償補課,雖然受到了及時查處,但留給人們的思考卻并沒有隨之結束。這些違規行為對學生的危害可謂“傷筋動骨”,既影響學生學習也影響學生成長,容易扭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治理有償補課,就該“零容忍”,不搞“下不為例”,杜絕任何形式的“打折扣”“搞變通”。
同時,“零容忍”治理教師有償補課,還要加強制度建設,持續提升制度執行力,并形成長效機制。說句實在話,有關治理有償補課,缺的不是制度,而是持之以恒地執行、鐵一般地執行。少數地方之所以有償補課屢禁不止,除了其本身巨額經濟利益誘惑之外,也與相關職能部門查處不嚴、緊一陣松一陣不無關系。執行力就是制度的生命力。所以,教育部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持續加大對違規補課行為的查處力度,按照“從嚴查處、形成長效”的原則,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宣傳教育、嚴格教師管理,對典型案例通報曝光,才能鏟除這些違規問題滋生的土壤。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通俗地說,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零容忍”整治有償補課關乎教師隊伍建設,事關學生健康成長,關系祖國未來。只有對有償補課行為實施“零容忍”整治,實現源頭、過程、出口全過程管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才能實現“零違規”,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編輯: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