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園
(蘭州工商學院 經濟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外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內承改革的穩定前進使命,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隨著“六保”“六穩”工作的不斷落實,工業企業利潤穩步提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0.8%[1]。其中,甘肅省第二產業增加值2852.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5.9%[2-3],在經濟結構改革等各項約束條件下,甘肅省工業企業發展穩健有力,增勢較好。然而,環境問題是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長久問題,工業化水平越發達,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嚴格。
在工業企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不容忽視。目前,甘肅省總體自然資源較匱乏,資源枯竭形勢較為突出,工業企業生產設備落后,亦面臨產業結構改革。加快推進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的新型低碳工業企業建設,把工業企業低碳化和循環發展相結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反映甘肅省工業企業發展的低碳水平,本文選擇2019年工業企業相關的主要數據指標進行分析。
以往工業企業低碳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層次較多、權重設置人為性較高,如馬桂華(2017)建立的廣西工業園區低碳指標評價體系[4]。為分析簡便,無需考慮數據集合計算口徑影響,根據分析目的,本文主要選取了工業總產值、企業平均用工人數、營業收入、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能源工業投資增長、工業企業資產合計、工業企業負債合計、工業三廢等11項影響工業企業發展的相關指標作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降維思想對其進行因子分析[5]。
由于數據集和計算口徑不同,無法對其進行直接測評,首先對該體系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分析得到數據基本滿足因子分析要求,且因子分析效果較好。計算結果表明,對前三個因子的累積方差的貢獻率達86.311%,并且特征值也大于1。因此,前三個因素是主要的構成要素,方差貢獻率分別為61.769%、14.083%、10.459%,成分得分系數陣如表1所示。

表1 成分得分系數
因子得分系數表給出了三個公共因子關于標準化原始指標變量的線性關系,可由其計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由表1可以得到三個公共因子的表達式(X*表示標準化后的指標變量)分別為:
F1=0.192X1*+0.189X2*+0.153X3*
+0.161X4*+0.148X5*-0.092X6*
+0.073X7*+0.165X8*-0.120X9*
-0.050X10*+0.031X11*
F2=-0.130X1*-0.118X2*-0.011X3*
-0.030X4*+0.005X5*+0.441X6*
+0.171X7*-0.084X8*+0.565X9*
-0.228X10*-0.092X11*
F3=-0.060X1*-0.084X2*+0.014X3*
-0.017X4*+0.019X5*+0.360X6*
+0.036X7*+0.013X8*-0.079X9*
+0.553X10*-0.602X11*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個公共因子F1主要由工業總產值、企業平均用工人數、營業收入、工業企業資產合計、工業企業負債合計,以及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等五個指標決定,尤其是工業總產值和企業平均用工人數,對F1貢獻非常大,反映工業企業的規模大小。第三個公共因子主要由能源投資增長率和成本費用率決定,反映該地區投入產出效率。第二個公共因子主要由固體廢棄物、工業企業廢氣和建成區綠化水平決定,雖然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在第一個公共因子中影響較大,但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不僅可以說明工業企業規模,更顯著說明排污規模,因此,這幾個指標可以用來近似衡量工業企業循環能力,是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
另外,甘肅省十四個市(州)三個公共因子得分如表2所示,此處正負僅表示該地區與平均水平的位置關系,工業發展平均水平算作零點。

表2 因子得分
對其進行加權處理,得到各市(州)的工業企業循環經濟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各城市得分
各個城市得分中,甘肅省十四個市(州)工業企業綜合環境效益排名中位列前五位的分別是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酒泉,排在后三位的為定西、臨夏和甘南。蘭州在甘肅省內的工業發展區域優勢地位顯著,其他地區工業企業產值較低,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帶動能力不強,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
研究結果表明,甘肅省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蘭州市低碳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低碳經濟發展程度最低。在今后的發展中,甘肅省要對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改造升級,降低污染物排放,這就要求降污能力技術要不斷創新和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綠化,增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工業企業的循環發展。
2020年,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穩定恢復,企業盈利實現了快速企穩、持續向好。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少不了金融的支持。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探索金融與工業企業發展的關系,如薛皎[6]等人(2010年)探討了金融支持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但缺乏實證支撐。本文選擇2005年—2019年甘肅省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和甘肅省本外幣各項存款數據①,探討工業企業循環發展與金融業之間的效應關系。
為進一步驗證金融支持與工業循環發展之間的關系,首先對其進行單位根平穩性檢驗[7]。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能源消耗和工業信貸均為非平穩數據。

表4 平穩性檢驗
以上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信貸貸款總額和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為非平穩序列,但其存在二階平穩,對非平穩的序列,協整檢驗有效。格蘭杰因果檢驗中,判斷二者之間是否構成因果關系,能否反映出金融工業信貸對工業能源消耗的支持,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因果關系檢驗
表5結果表示,LOAN是CONSUME的Granger成因。
運用協整檢驗對2005—2019年信貸總額和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進行協整關系檢驗。由最大特征根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中沒有協整關系的原假設概率值都遠遠小于0.01,表明金融信貸貸款總額和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即隨著金融信貸貸款總額的增加,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隨之增加。若要控制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可以適當控制金融信貸對工業企業的貸款金額。

表6 最大特征根檢驗
以上結果表明,金融發展對工業企業低碳有長期的互動效應關系。然而工業企業發展的表征指標在此處選擇的是工業企業對能源的消耗量,以碳能源為主,消耗越多會給環境帶來越多的壓力。如何對金融信貸資金的使用進行分配又對金融監管部門和工業企業資金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甘肅省工業企業的規模化還有較大差距,金融支撐的力度還不夠突出,工業企業投資環境還需改善,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體制機制,以彌補甘肅省經濟發展的不足。
第一,大力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經濟發展,提高金融支持力度。甘肅省要對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改造升級,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經濟,加大金融系統對工業企業低碳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縮小地區發展差異,增強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能力,實現工業企業的循環發展。
第二,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為地區經濟布局和工業發展加油助威。建議甘肅省工信廳等相關部門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工業企業研究平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挖掘高新技術產業,制定財政支持和科研獎勵政策,為研究機構開展綠色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第三,加快現代金融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資金是工業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規模越大,資金的需求量越大,這就導致企業所產生的負債越高。為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可通過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機制等手段解決相關問題。例如,貨幣信貸投放;提高碳排放較多的工業企業信貸利率;支持降低用于強化工業企業低碳技術改進的信貸利率;引入社會資本等方法手段。
甘肅省生態的脆弱性及其復雜性明顯,只有緊緊圍繞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鼓勵金融機構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配置金融資源,才能助力甘肅省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注 釋]
①數據來自甘肅省統計局《甘肅發展年鑒》(2006-2020),網址http://tjj.gansu.gov.cn/HdApp/HdBas/HdClsContentMain.asp?ClassId=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