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英,崔文琴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61)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是在2018年6月教育部下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文件后,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又一重要文件。本科教育質量是大學質量提升、內涵發展的根基所在,課程建設則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1]。智慧課堂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產物。智慧課堂的“智慧”,一方面指教學設備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長[2]。會計學基礎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會計等相關專業后續學習所必備的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如后續需學習的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必須要在會計學基礎課程上才能開展。會計學基礎課程具有涉及面廣,零基礎、跨度大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特征。如何設計一堂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為后續課程學習打下基礎就表現的尤為重要。由于最近幾年我國會計準則在基于國際趨同的大趨勢下,對多數具體準則進行了修訂,有些準則還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比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準則在2006年發布內容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于2017年7月5日發布,要求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在2018年1月1日執行,其他境內上市的企業在2020年1月1日執行,2021年1月1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執行,和2006年收入準則相比,修訂后的收入準則在收入確認、計量、記錄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會計學基礎如何在準則不斷修訂和變化下開展課堂教學就擺在每一個開展會計教學的高校和教師需面對的問題。筆者就會計準則修訂和變化下的會計學基礎課堂教學提出在動態信息下的課堂設計。
教學大綱是一份重要的教學文件,是根據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是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3]。由于教學大綱是教學過程和考核的依據,編寫后經過審核通過的教學大綱不宜經常發生變化,原因是教學大綱是以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特點編寫的,從教、評角度看,教學大綱主要作為教師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考核的依據。當學校的辦學定位發生變化,人才培養目標發生變化,以及現行的法律法規等發生變化,相應的教學大綱應做出對應的變化,當以上的依據沒有發生變化,教學大綱不宜進行調整、修訂,否則會帶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評價缺少穩定的依據。就會計學基礎的教學大綱為例,影響該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的因素有學校辦學定位(研究型、應用型、綜合型、職業教育型等)、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以及會計準則等因素,同時要考慮課程的理論性強、零基礎、后續性等特征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學生學習后應掌握的知識和應具有的基本技能等。
課堂教學是目的性和意識性很強一種活動。教師通過課堂授課將課前準備的授課內容在既定時間內講解清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思維,形成相應的素質[4]。智慧課堂的提出和發展實際上是學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學、聚焦于課堂、聚焦于師生活動的必然結果[5]。可以說,課堂教學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以及教和學的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內容取決于教學大綱設計在此處的知識點要求,也就是說課堂教學內容受約于教學大綱設計,但是在具體課堂內容設計時,本文提出以教學大綱為引領,課堂教學內容可變信息的思路來設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變動課堂內容設計。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統的在教室,老師在講臺滿堂灌,學生坐在教室滿堂聽,即線下教和學,而是課堂教學不僅是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將更多的教學內容設計安排在線上課堂,讓學生借助于互聯網自主學習;二是增加實時情景實例的變動課堂內容設計,在設計線下課堂內容可根據基本理論的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說明,例如基本技能的線下課堂內容可以選擇身邊能接觸或感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需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老師可適當引導,解釋和幫助。線上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借助互聯網查找相關背景資料、相關知識點的其他知識并進行分析;三是根據課堂需要融入課程思政變動課堂內容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中安排和理論知識相關的法律、政治、思想品德等有關的事件、事例;四是預留時間給授課中學生提出問題的變動課堂內容設計,在課堂內容設計中,線上和線下的內容都應該留有一定的時間允許學生提出和授課內容相關的疑問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學生只有在認真學習時才會思考,從而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某個學生在課堂上貌似認真聽講,每節課基本上都是認真聽講,但是效果非常不好,要么是作業不會做,要么是期末考試成績非常不理想。這樣的學生大部分是課堂其實沒有認證聽講,或者沒有聽懂老師講授的內容,更不要說思考,提出疑問和問題了,再或者開始有疑問沒有及時提出,或沒時間、沒機會提出,導致不提問、不思考。
為了清楚說明可變信息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現以會計學基礎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選擇二節課的課堂設計)。如表1、表2所示。

表1 可變信息“會計學基礎”的教學內容設計

表2 “借貸記賬法”的教學內容設計

線下授課內容線上授課內容1.問題的引入:提問,當某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發生了成千上萬筆經濟業務,如何對這些業務不能遺漏、不能重復進行分析匯總?(學生參與5分鐘時間)2.以上的問題要用記賬方法進行解決(1)記賬方法的定義、類別(2)復式記賬法的定義、特點(3)借貸記賬法:定義、各類賬戶結構、記賬規則、會計分錄、簡單應用、試算平衡3.提出問題(1)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試算平衡(2)試找出其他的平衡關系1.線上隨堂練習題(編制會計分錄,不少于5題)2.老師5-10分鐘后公布正確會計分錄監督學生更正3.要求學生對更正后的會計分錄按照借貸方的發生額進行分別匯總4.對匯總結果進行總結5.課程思政:試算平衡并不代表會計分錄編制沒有錯誤,因為有些錯誤通過試算平衡是檢查不出來的;試算不平衡的會計分錄也不一定有錯誤,因為在試算平衡計算過程中有錯,會計分錄沒有錯,也會導致試算不平衡。試算平衡僅檢查在編制會計分錄是否按照“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記賬規則進行的。啟示: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
目前大多數師生使用的教材是學校根據任課教師或者相應教研室選擇訂購的指定教材,指定的教材有部分是任課老師自編的教材,這樣的指定教材會產生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決定上課內容,即選擇的教材安排了什么樣的內容,教師上課就上什么樣的內容,而不是按照教學大綱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使用指定的教材,目前市場上圖書種類繁雜,良莠不齊,這樣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完成。本文提出學生使用的教材可在教師推薦的指導用書目錄自行選擇購買,可以是高年級使用的,也可是自行網購全新或使用過的教材,學生根據自己需要進行選擇。
高等學校的教學考核,既是對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進行檢驗,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衡量。傳統的課堂教學考核辦法,對于考試課程,一般是以期末一次性閉卷考試作為標準進行考核,對于考查課程,一般采用大作業的方式進行考核,不管考核是以什么形式進行,考核基本上是以上課內容為依據,而不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本文提出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教學內容,多種多次考核方式相結合來檢查教學效果的立體考核方式支撐可變信息課堂內容設計實現教學目的。
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現代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的形勢下,極大加速了線上教學和線上考核的實現,各大教育教學平臺開發出比較方便適用的考試監考功能,如“學習通”教學平臺,開發了線上考試和監考的功能,學生在有網絡的任何地點,在規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答題,監考老師只要關注電腦上監考系統是否有切屏等提示完成監考任務;隨堂測試和課后測試相結合,任課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以及知識點、重難點的要求、學習目標等安排隨堂測試,可以是線上進行也可以線下進行,可以是標準化試題,也可以是非標準化的試題,檢測本次課或一段時間教與學的實現情況,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測試可以以作業的形式完成,任課老師要根據授課內容,學習要求,設計好作業題目,幫助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熟練掌握重點知識點,或引導學生對重點知識點的思考。本文的邏輯關系如下圖1所示。

圖1 課堂教學內容設計邏輯關系圖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改革所涉任何一方(管理方、教師和學生)、任何環節(頂層設計、教、學)的變革和創新都將在一定程度上使改革向前推進。本文是筆者在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和思考。些許創新主要是提出以教學大綱為指導,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的動態(可變信息)模式,以及在該模式下的線下、線上、多種、多次相結合的教學考核形式,以期實現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