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游戲注重的是以“趣”提“能”,讓幼兒在玩中學習。然而在自主游戲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幼兒園和教師對自主游戲重要性認識不足的情況,忽視了對幼兒自主游戲的引導。本文以餐后自主游戲活動為例,對自主游戲的作用及幼兒餐后自主游戲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解決幼兒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幫助。
關鍵詞:餐后活動;自主游戲;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8-0008-02
引 言
自主游戲是針對幼兒園中的不自主游戲現象提出的,指的是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從自身興趣出發,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由交流,在能把控的條件下自由展開游戲活動,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主游戲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協調作用。幼兒在餐后展開自主游戲活動,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吸收營養,同時還能在玩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
一、自主游戲的作用
3~6歲的兒童處在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思維活躍,同時他們對外界環境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他們處于最容易學習新知識的年齡,所以這是啟蒙教育的關鍵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愛玩,他們更擅長在游戲中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教師面對處于這一時期的幼兒時,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展開教學活動,多設置一些新奇、有趣的游戲,讓幼兒處在一種新鮮的環境中,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1]。
(一)自主游戲是幼兒的游戲化教學所需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強調,要將教育融入游戲中,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綜合性。將“玩”融入正常的教學活動中符合3~6歲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發展需要,能夠提高幼兒獲取知識的效率。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能夠感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獲取新知識,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二)自主游戲能夠提升幼兒對幼兒園的好感度
教師設計多種多樣的自主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切實體驗幼兒園豐富多彩的生活,提升對幼兒園的好感度,更愿意在幼兒園中學習和生活。幼兒園設置自主游戲活動,還能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好地塑造人格,促進其發展[2]。
(三)自主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餐后設置自主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心情愉悅,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餐后活動,還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新知識,增長閱歷,鍛煉技能,這能夠滿足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二、目前幼兒餐后自主游戲存在的問題
自主游戲對幼兒的各方面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教學經驗不足,幼兒園對自主游戲的重要性理解不夠深入,園區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層出不窮,對幼兒餐后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造成了許多阻礙。
(一)對幼兒餐后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在很多幼兒園,為了讓幼兒贏在起跑線上,教學仍以知識為主,甚至有些教師深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提早給幼兒講授小學知識。在很多幼兒園中,從領導到教師都設置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這間接剝奪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權利,大大壓縮了幼兒開展自主游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往往會選擇占用幼兒餐后時間,給幼兒布置背誦唐詩、完成作業等任務,忽視了幼兒愛玩的天性,使餐后活動變得枯燥無味。同時,一些幼兒園出于安全考慮,限制幼兒的游戲范圍,導致一些游樂設施形同虛設。
在幼兒餐后,一些教師會選擇把幼兒禁錮在固定范圍,不讓幼兒自主活動,幼兒想玩卻不能玩。可以看出,現在的幼兒教育對幼兒的餐后自主游戲活動缺乏重視,不少幼兒園甚至沒有餐后活動環節。
設置科學的餐后游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促進作用。而在現實的幼兒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自認為餐后活動時間太短不必加以重視,轉而放任幼兒自由活動,沒有在中間起到引導、協調的作用。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餐后自主游戲的教師少之又少,做到以“趣”提“能”的更是鳳毛麟角。
(二)教師沒有對幼兒餐后自主游戲進行科學引導
很多幼兒園雖然讓幼兒在餐后進行自主游戲,但缺乏科學的管理。一些幼兒園選擇給幼兒規定明確的活動范圍和游戲內容,一些幼兒在餐后自己獨立進行游戲或幾位幼兒一起游戲,教師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旁觀者,有的教師甚至放任幼兒活動,既沒有參與其中,也沒有在一旁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
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缺少科學的引導,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幫助,教師也無法全面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及獲取的知識和技能情況。這種缺少師幼互動的幼兒自主游戲方式,在教學上來說是畸形的,僅憑幼兒自己探索游戲,對幼兒自身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教師在幼兒的餐后自主游戲中的引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能夠增加游戲的樂趣,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布置任務及為幼兒答疑來激發幼兒探索未知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實現在知識、性格、身體上的成長。由此可見,良好的師幼互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踐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游戲的內容
(一)桌面游戲
桌面游戲包括折紙、泥工、五子棋和拼圖等,可以是美工制作類的,也可以是益智類的,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即可。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游戲。
(二)圖書音像
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準備一些適合其年齡段特點的圖書,教師也可以邀請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幼兒園與同學分享。幼兒可以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把自己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同時,教師可準備一個小音箱,儲存一些兒歌和故事,并讓喜歡聽兒歌和故事的幼兒圍坐在音箱旁一起收聽,這既滿足了幼兒的活動需求,又能夠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三)開展小運動量的游戲
幼兒剛吃完飯,不適宜做高強度的運動,但教師可以組織他們做一些運動量小的游戲。如“木頭人”“卷鞭炮”等游戲,運動量不大且娛樂性強,非常受幼兒的喜歡。
四、幼兒餐后自主游戲策略分析
為了有效開展餐后自主游戲活動,做好以“趣”提“能”,教師要深化對以“趣”提“能”重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并積極參與到游戲中,扮演好餐后自主游戲的引導者與協調者角色,做好觀察和記錄,讓幼兒在互動中更快樂地玩耍,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使其在游戲中得到各方面的成長。
(一)提高對以“趣”提“能”的認識
在設置幼兒餐后游戲時,幼兒園領導和教師要注意摒棄傳統教育觀念,不要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注重以“趣”提“能”中的“趣”。適當的“趣”可以提高餐后游戲環節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是豐富幼兒一日生活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借鑒國外幼兒教育經驗,將適合國內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在幼兒餐后游戲活動中,摒棄應試教育理念,扭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趨勢,提高餐后游戲的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中提高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能力,在玩中學會分享和奉獻,在玩中學習技能和知識,在玩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在玩中獲得知識、性格、身體等各方面的成長。
玩的過程其實也是幼兒成長的過程。“玩”是鍛煉幼兒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在思想上認可玩也是學習的過程,把以“趣”提“能”作為幼兒餐后游戲活動的根本任務。教師只有具備正確的思想,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正確地開展游戲活動,做好幼兒餐后自主游戲的引導者。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餐后進行“受傷的大象”的游戲,用大象玩偶扮演“受傷的大象”,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醫生和護士的角色,為大象“聽診、打針、喂藥”。這個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學習基本的醫療知識,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心,教導幼兒保護動物,同時也可以鍛煉幼兒的協作能力。
(二)做好幼兒餐后自主游戲環境的創設
幼兒對外界環境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餐后自主游戲中注重對環境的構建,使幼兒的游戲環境不僅充滿趣味性,還貼近幼兒的生活。良好的游戲環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帶給幼兒視覺上以及聽覺上的良好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置種植園區和動物園區,在種植園區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不同種類的植物,讓幼兒了解關于各種蔬菜水果的知識,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這種蔬菜水果等植物,讓幼兒參與其中自行制作,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對植物的認知,還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動物園區,教師可以布置“動物醫院”活動,幼兒可以在其中扮演科學家、醫務工作者等角色,這能幫助幼兒從小形成愛護動物的意識。總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為激“趣”創造條件。
結? ? 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化對自主游戲活動中以“趣”提“能”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做好游戲環境的創設,并扮演好幼兒餐后自主游戲的引導者角色,積極與幼兒互動,做好實時記錄,把握好幼兒的興趣點,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對游戲環境和內容進行正確調整。教師只有充分做好相關工作,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王一清,陳媛.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創設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初探[J].讀與寫(教師),2020(05):05.
張燕.智慧游戲,快樂成長: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構建與實施[J].讀天下(綜合),2020(11):01-02.
作者簡介:白芙蓉(1979.5—),女,山東博興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