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語
摘? 要:古詩詞在人類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恰當地進行文本拓展,適時地鏈接背景、補充類文、對比閱讀,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又能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文本拓展;鏈接背景;補充類文;對比閱讀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中的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六個年級共有古詩文129篇,約占課文篇目總數的30%,其中以古詩詞為主,可見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視。但是,古詩詞多如繁星,名篇佳作層出不窮,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詞仍然十分有限。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更多優秀的古詩詞,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可以從鏈接背景、補充類文、對比閱讀三個方面進行文本拓展,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一、鏈接背景,讓情感體驗更深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和諧動聽,但是畢竟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有很多古詩詞提及的內容與學生有巨大的時間和空間差距,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等原因無法深入理解,更不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這時,如果教師只是“就詩論詩”一味地講解、分析,或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背誦,肯定會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挫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筆者認為,這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適時鏈接所學古詩詞的有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別董大》這首詩時,由于學生對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不了解,所以對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深厚情誼體會不深刻,在吟誦詩句時不能表達作者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也無法感受到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沉重心情。教師應該及時補充介紹董大的生平資料,出示他與高適之間的故事讓學生閱讀。這樣滲透多種相關內容讓學生閱讀,學生很快就會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對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就能感同身受。學生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再吟誦這首詩自然就聲情并茂了。
二、補充類文,使教學內容更豐富
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教材特點適當補充類文引導學生閱讀,這樣做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有利于學生的積累和體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并用課件展示送別詩中的名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吟誦中引導學生體會雖然同是送別詩,詩人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以目相送,《贈汪倫》是以歌相送,王維的《渭城曲》是以酒送別,高適的《別董大》是以話送別。引導學生歸納無論是哪種方式的送別,都是用心送別、用情送別,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
又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示兒》和《題臨安邸》兩首詩時,由于五年級學生已經接觸過多篇古詩詞,對如何學習古詩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加上這兩首詩明白如話,都是表達詩人的愛國之情,課前已經安排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教師可以將兩首詩加以整合,安排在同一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重點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再引導學生找出這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點,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這類古詩的方法;第2課時補充其他愛國詩篇,如杜甫的《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讓學生運用上一節課學到的方法自學這兩首詩,在閱讀實踐中進一步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之心,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
三、對比閱讀,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對比閱讀,就是將兩首或多首古詩詞放在一起對照閱讀,分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閱讀方法。學完一首古詩詞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對比閱讀文本進行拓展閱讀。例如,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所作,這首詞色彩明快、格調歡樂,表現了詩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教學后,教師引入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前一首詞歡快明朗,后一首詞悲傷凄冷;前一首詞側重于寫景,融情于景;后一首詞既有背景描寫,又有形象刻畫,體現作者惜花傷春的敏感心理。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感受到由于詩人前期生活和心境與后期不同,所寫的詞風格題材也有很大的差別。
除了推薦學生對比閱讀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還可以推薦同一時期不同作者的作品進行對比閱讀。例如,讀了李清照的詞后,可以讓學生讀婉約派其他詞人柳永、晏殊等的作品,比較同是婉約派詞人,寫法上有何異同點。也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蘇軾等的作品,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感受豪放派詞人與婉約派詞人及作品的不同風格。如果長期堅持引導學生開展對比閱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異中求同、同中辨異,將會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當然,在古詩詞教學中進行文本拓展閱讀不能隨心所欲,教師應該根據不同題材的詩詞特點,不同學段詩詞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適當地補充文本拓展閱讀的內容,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古詩詞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華. 借力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J]. 亞太教育,2019(10).
[2]劉雙燕. 高中語文古詩詞“文化浸潤”教學策略論析[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