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紅
【摘 要】 實驗是化學學科重要知識內容之一,教學過程方法的選擇對于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重要影響。本文對于手持技術內容及其用優(yōu)勢作出分析,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實驗為例,對于手持技術在課堂中的實踐應用方法作出分析。
【關鍵詞】 手持技術? 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應用
引言:化學學科當中,實驗為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化學教材當中每個單元都有必做實驗,實驗教學過程具有探究性特點,同時,還可能受到教學地點和教學硬件設施的限制,可能難以為學生展示實驗現(xiàn)象。對此,可利用手持技術,發(fā)揮其應用優(yōu)勢,將抽象內容直觀化,在化學實驗當中引入現(xiàn)代化技術,讓學生對于實驗本質有深入理解,逐漸形成化學思維。可見,手持技術的應用能夠體現(xiàn)出信息技術和化學實驗的融合,為實驗教學難點的突破奠定良好基礎。
一、手持技術介紹
手持技術由傳感器、計算機、數(shù)據(jù)采集器和配套軟件等而組成,從化學實驗內容出發(fā),使用傳感器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最后顯示結果。應用手持技術,參與化學實驗教學,有如下幾方面優(yōu)勢:第一,數(shù)據(jù)的處理具有智能化特點,可依托手持技術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全面記錄,通過軟件處理,以表格、圖片等形式展現(xiàn)實驗數(shù)據(jù),為實驗結束以后對比分析奠定良好基礎;第二,實驗儀器具有便捷性特點,利用先進技術將計算機軟件和數(shù)據(jù)采集器集成設置,在同一設備完成數(shù)據(jù)收集、處理等,手持技術相關器材便于攜帶,便于課內和課外實驗教學的開展,為師生觀察化學現(xiàn)象奠定良好基礎;第三,能夠整合信息技術,手持技術應用過程,數(shù)據(jù)采集器有多個接口,可為多個傳感器的連接提供便利,能夠在計算機內記錄實驗信息,便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復雜問題展開探究,整合學科知識。
二、手持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內容分析
實驗選擇魯科版化學教材《碳的多樣性》單元當中的實驗內容,利用手持技術,組織學生探究,對于Na2CO3、NaHCO3二者性質展開分析,實驗過程不斷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實驗能力。教學過程,設計定量實驗,由于學生能夠掌握物質的基本分類方法,也對物質之間反應條件、現(xiàn)象等有所掌握,明確溶液酸堿性、pH之間存在定性關系。對此,本實驗過程利用密閉體系,以壓強傳感器對于壓強變化進行呈現(xiàn),引導學生對于氣體產生速度快慢進行判斷。同時,使用pH傳感器、酸式滴定管等對于碳酸鈉溶液、鹽酸二者反應本質進行探究。實驗過程,從宏觀和微觀等角度對于Na2CO3、HCl溶液和NaHCO3、HCl溶液兩個反應快慢進行判斷,實驗過程能夠利用對比方法,對于化學現(xiàn)象深入分析,明確本質,實驗以后形成推理能力和科學探究素養(yǎng)。
(二)器材準備
本實驗教學,準備筆記本、數(shù)據(jù)采集器、傳感器(包括壓強、pH等類型)、酸式滴定管、燒杯、試管架等。
(三)教學過程
1. 情境創(chuàng)設
由于學生初中階段已經(jīng)接觸了Na2CO3、NaHCO3兩種物質,并且知曉兩種物質為鹽類,可從物質類別角度提問,創(chuàng)設情境“為什么將Na2CO3叫作純堿?”借助手持技術,組織學生共同測量上述溶液pH,分別量取2ml濃度為0.1mol/L的Na2CO3、NaHCO3溶液裝入2支試管內,之后分別向試管內滴加酚酞3滴,對于溶液的顏色變化進行觀察;之后分別量取Na2CO3、NaHCO3溶液10mL,用pH傳感器對溶液pH值進行測定。實驗現(xiàn)象為兩溶液都變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并且使用手持設備展示溶液pH對比曲線,可以看出Na2CO3的pH高,記錄數(shù)據(jù),通過對比分析,結合圖像、數(shù)據(jù)等,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實驗感受,為后續(xù)探究奠定基礎。
2. 引入主題
由于Na2CO3、NaHCO3都屬于鹽類,因此,均可以和酸、堿、鹽等發(fā)生反應,按照強酸制弱酸這一反應原理,可以看出兩種物質都可與鹽酸發(fā)生反應,并生成CO2。使用多媒體,展示泡沫滅火器實物,提問“此滅火器中的原料是什么?”學生觀察以后可以回答:“是碳酸氫鈉”。根據(jù)滅火原理可知,使用滅火器時能產生CO2,讓學生以此為出發(fā)點,并結合反應速度分析“為什么制作滅火器使用NaHCO3?”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二者和酸性物質反應的速度快慢”。為驗證NaHCO3和酸性物質反應速度快,可組織學生討論,使用兩種溶液分別和過量鹽酸發(fā)生反應,都會有氣體產生,且氣體產生速率會對壓強變化快慢造成影響,指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方法,完成實驗。在密閉的體系之內,在3根試管當中分別裝入蒸餾水2mL作為對照組,Na2CO3溶液2mL濃度0.1mol/L,NaHCO3溶液2mL濃度為0.1mol/L,使用3根注射器量取HCl溶液5mL,濃度0.1mol/L,向試管當中注入,用橡皮塞將試管塞緊,通過壓強傳感器將試管內的壓強變化及時記錄,并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器完成曲線繪制。通過手持技術,以物質分類為切入點,使教學過程程序化,讓學生以猜想的方式,通過實驗尋找依據(jù),完成推理,形成科學思維,掌握知識。
3. 拓展延伸
根據(jù)反應原理,Na2CO3和HCl反應消耗鹽酸量較多,提問“是否和反應速度慢有關?”設計探究實驗,分別量取10ml濃度為0.1mol/L的Na2CO3、NaHCO3溶液,將鹽酸(濃度0.1mol/L)滴加其中,以pH傳感器對于溶液pH變化進行測量,對產生氣泡時鹽酸消耗體積量進行記錄,同樣使用手持技術,將兩種溶液和鹽酸反應的pH曲線展示出來,學生即可對于NaHCO3和HCl反應產生氣體速度更快有直觀感受,知道滅火器的制作原理,使用科學分析方法,提高學生實驗素養(yǎng)。
結束語:總之,對于手持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展開分析,結合教學實例可以看出,在該技術的支持下,可將實驗過程可視化,攻克教學難點,還能組織學生交流和探究,實驗課堂更加高效。所以,教師可根據(jù)實驗需求,對于該技術的應用方法靈活選擇,展現(xiàn)技術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忠慧.基于手持技術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
[2] 秦珍珍.基于手持技術的高中化學學生必做實驗設計和教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