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亭
【摘 要】 隨著義務教育的發展,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因此作為教學工作者需要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分層教學法是一種為了解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同學習問題的方法。本文就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 小學數學教學? 應用
前言: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和應用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如果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進步。
一、關于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實施的一種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并且確保學生有不同的進步,這種教學方式被很多的教學工作者所認可和肯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和應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滿足教學工作的要求,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分層教學法能從不同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有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師生感情的培養和提升,還有利于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
由于每一個學生在智力和學習能力上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認識、掌握和應用都會存在一些差異。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效地應用分層教學法,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取得良好的發展。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教學策略等,并有目的地實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能力。在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問題以及學習方法等,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分配教學資源,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二)有目的地打造教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材內容的特點打造教學課堂,并根據教學方案的內容實施分層教學法。首先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課前,老師需要設計一些教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知識內容。課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疑惑或者出現問題時,作為老師需要給予積極的指導。課后,老師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于知識能力的掌握和應用,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老師需要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時,老師要耐心地指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內容,讓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意義,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并且要能夠對于知識內容做到舉一反三,在應用知識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去研究和探索數學知識,從而產生更加深入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小數除法》的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課堂,讓能力不同的學生在情境中運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比如:A超市的可樂是12.6元6瓶,B超市的可樂是6.5元3瓶,問:哪個超市的可樂更便宜一些?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分組交流。數學知識水平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都較強的學生,他們的計算過程是:首先算出每個超市中可樂的單價:A. 12.6÷6=2.1元,?? B. 6.5÷3≈2.166,計算發現A超市的可樂較為便宜。數學知識水平一般的學生,在學習中缺少邏輯性,針對這組同學老師就要給予指導,首先引導學生明確題意,在了解了題意以后學生明確到解決問題首先需要計算每個超市可樂的單價,然后再進行單價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問題答案。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用分層教學法開展和實施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讓學生逐漸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進而學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紅.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研究[J].學周刊,2020(19):45-46.
[2] 冷江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2020(15):244.